“振阳穴”的临床操作规范

2011-08-04 06:48杨茂有段晓英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30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7期
关键词:针感冠状夹角

杨茂有 段晓英 李 铁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3003)

“振阳穴”是王富春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人体腰骶部发现的一个新穴。“振阳穴”主要功效为振奋肾阳,益肾填精,用于治疗命门火衰型阳痿、肾阳虚衰型遗尿等疾病,故命名为“振阳”。笔者已经通过不同取穴方案进行了“振阳穴”治疗命门火衰型阳痿的临床疗效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同时也通过实验室人体标本的局部解剖研究,明确了“振阳穴”局部与其发挥治疗作用有密切关系的解剖结构〔2〕,在此基础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点对“振阳穴”针刺得气获得特殊针感时,对针刺的深度和角度又进行了测量,希望能确定“振阳穴”的针刺临床操作规范,以提高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立信综合门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门诊部男性阳痿患者共计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抽签法)分为2组,即特殊针感组和一般针感组,每名患者左右“振阳穴”均取,共计120个。年龄33~57岁;病程在1年以下12例,1~2年者11例,2年以上7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

1.1.1 纳入标准 (1)青壮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或勃起不坚,而致性交机会的75%以上不能进行,属功能性阳痿和轻度供血不足(阴茎血压指数在0.6~0.75,或罂粟碱试验在8~15 min才勃起)、性激素分泌轻度失调引起的阳痿患者,即可诊断为阳痿。(2)符合以下条件的:①已婚,同居,居住条件良好;②年龄22~60岁;③配偶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充分配合;④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3)符合中医命门火衰型阳痿诊断标准的〔3〕,主症: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临房难举,举而即痿。次症:阴茎寒凉,腰膝酸冷,精冷滑泄。典型的舌苔脉象:苔薄白,脉沉弱。

1.1.2 排除标准 (1)确诊的器质性阳痿;(2)药物性阳痿;(3)配偶有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1.3 测量工具 (1)毫针:苏州产康年牌直径0.25 mm无菌毫针,选用100 mm(4寸)毫针。(2)游标尺:上海中瑞量仪技术合作公司产INTERAPID轻质合金电子数显卡尺,测量范围0~150 mm,精确度0.01 mm。(3)量角器:丽水市南光量刃有限公司产P01型可调式量角器,规格100 mm×150 mm。

1.2 方法

1.2.1 取穴 穴位体表定位:从白环俞(在骶部,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做一与人体横切面垂直的直线,从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做一与横切面平行的直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即为振阳穴体表定位。见图1。

1.2.2 针刺方法 特殊针感组:选用4寸毫针。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先触及骶结节韧带一端(坐骨结节),并进行揣穴,采用双手进针法,垂直于人体横切面快速进针,并使针体尽量沿骶结节韧带一端(坐骨结节)边缘进针;如遇有较大阻力,则将针向上提起少许,调整角度再行进针。采用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直至患者得气,出现较为明显的酸麻或热感沿阴茎部传导和放散,医者手上提针体时会感到有明显的沉重感和紧涩感。一般针感组:针刺时仅出现局部的酸胀感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图1 振阳穴

1.2.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3个月以内,阴茎勃起坚挺,大于90°,性交成功率在75%以上。显效:治疗后阴茎勃起大于90°,性交成功率达50%。有效:治疗后阴茎勃起情况改善,性交成功率为25%以上。无效:经治疗,症状未见改善。

1.2.4 进针深度的测量方法 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在为患者起针时,用拇指指甲压住针柄与皮肤相交界处,做以标记,出针后以游标尺测量标记处与针尖的距离,并做记录,读取测量结果。

1.2.5 进针角度的测量方法 进针得气后,使量角器之底边分别垂直于人体冠状面、矢状面,贴近针体,分别测量针体与局部皮肤的冠状面、矢状面所成锐角的度数,并做以记录,读取测量结果。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特殊针感组:治愈22例(77.3%),显效5例(16.7%),有效 2例(6.6%),无效 1例(3.3%),总有效率96.7%。一般针感组:治愈 13例(43.3%),显效 8例(26.7%),有效5例(16.7%),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经Ridit分析,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特殊针感的获得是针刺“振阳穴”治疗命门火衰型阳痿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素。

2.2 进针深度的测量结果 左侧“振阳穴”针刺深度参考值为(74.74±2.19)mm,右侧针刺深度参考值为(74.76±3.7)mm,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进针角度的测量结果 左侧“振阳穴”针刺的针体与冠状面所成夹角度数的参考值为(65.24±0.22)°,右侧为(65.19±0.26)°,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振阳穴”针刺的针体与冠状面所成夹角度数的参考值为(65.19±0.26)°。左侧“振阳穴”针刺的针体与矢状面所成夹角度数的参考值为(79.78±0.91)°,右侧为(79.80±0.99)°,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针体与人体冠状面所成的夹角(±s)

表1 针体与人体冠状面所成的夹角(±s)

与冠状面所成的夹角(度)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度)T1 T2 P值t值65.24±0.22 79.78±0.91 0.153 0.276 >0.05右侧左侧65.19±0.26 79.80±0.99

3 讨论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而且,临床实际情况也证明,针刺“振阳穴”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产生特殊的得气针感。因此,对“振阳穴”的体表定位、进针深度与角度的规范研究十分必要。“振阳穴”的定位取穴首先要找到坐骨结节,开始进针时针体的方向尽量贴坐骨结节边缘进针。进针后为了产生所需要的针感,术者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进针的深度,但要尽量保证进针的角度,并且一定要配合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促使针感的产生,留针候气,使针感保持一定的持续性。

“振阳穴”的临床操作规范化研究主要包括“振阳穴”的体表定位,针刺得气时进针的深度,得气后针体与穴位局部皮肤冠状面、矢状面所成夹角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有些个体间进针得气深度差异较大。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臀部肌肉的丰厚程度不同,而这往往又和患者的体重有关,体重越重,相应的臀部肌肉丰厚,针刺得气的深度值也就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患者针刺两侧“振阳穴”时测量的深度也有一些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局部气血流通情况不完全相同,而且可能存在的两侧肢体解剖学结构不完全对称也是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临床治疗过程中,获得针感的时间长短和针感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得气越慢,得气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短;相反,年龄越小,得气越快,得气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原因可能是年龄越大,气血渐衰,因此得气反应慢,一般治疗疗程也越长。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应该加以注意,并做进一步的临床观察,确定针感与年龄之间的具体关系,为“振阳穴”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有效依据。

1 段晓英,王富春,李 铁.振阳针法治疗命门火衰型阳痿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11):58-9.

2 李 铁,杨茂友,段晓英,等.“振阳穴”局部解剖结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448-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

猜你喜欢
针感冠状夹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催眠在推拿和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如何求向量的夹角
视觉针感量表在脑卒中手痉挛状态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安慰针产生“安慰针感”的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