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减排势在必行

2011-08-02 07:03范剑
浙江经济 2011年19期
关键词:处理厂氨氮管网

文/范剑

有效控制和减少氨氮排放总量,应当抓住重点领域(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和重点行业(医药化工)

近 年来,地表水中的氨氮已逐步成为最主要的污染项目,甚至已超过化学需氧量成为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首要指标,加强氨氮减排势在必行。“十二五”时期,国家下达浙江的氨氮减排任务是下降12.5%,高于全国10%的下降指标。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污染减排措施,加快建立完善氨氮减排的体制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应把握的减排要点

氨氮减排是“十二五”时期的新约束性指标,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污染减排工作的难点,做好氨氮减排工作,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生活污水是氨氮的主要排放源。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以及农业源。根据《2007年环境统计年鉴》,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2.4万吨(不含农业源),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34.1万吨,约占氨氮排放总量的26%,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98.3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74%以上。城镇污水处理是氨氮削减的主要手段,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氨氮减排最主要的治理领域。

化工、有色冶炼、纺织是工业氨氮排放的主要行业。根据2010年2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化工、有色、石化、纺织等8个行业氨氮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5.9%,其中化工、有色冶炼、纺织、皮革的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比为50.4%、12%、6.1%和5.7%,化工行业位居工业氨氮排放第一位。

畜禽养殖是农业氨氮的主要排放源。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畜禽养殖氨氮约占农业源氨氮排放总量的44%,畜禽养殖业是农业源污染减排的主攻方向。

污水排放口是氨氮减排的主要检测点。从检测手段看,当前主要是针对污水处理厂的氨氮排放和工农业的氨氮排放以厂区、养殖场的排放口进行检测计量,因此,必须抓好污染源排放口在线监控和取样检测。

氨氮减排的主要问题

污水处理厂的覆盖面和运行率依然不高。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03座,与全省1000多个城镇相比,覆盖面还比较低。尽管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但镇级污水处理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底,浙江共有建制镇728个,已有467个建制镇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为64%,而且建成污水处理厂并不代表能够使用。今年1-5月,全省已经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143座,实际运行负荷率为77.3%。

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相对滞后。这是影响浙江部分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难以按时启动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浙江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已超过2万公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县城,一些老县城只建成了主干网,很多新设建制镇的管网还在从无到有的建设之中,从而导致许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无法投产运行。污水管网建设长期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收集效率总体较低,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减排效率的瓶颈。

污水处理厂改造势在必行。氨氮减排要污水处理厂必须具备脱氮除磷功能,而目前我国仍有60%的污水处理厂不具备脱氮除磷的功能。浙江部分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特别是2002年以前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也包括一些新建的县级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只考虑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没有硝化功能,出水氨氮含量较高。另外,部分污水处理厂虽有硝化功能,但自动控制水平较差,加之运行技术人员缺乏,硝化效果较差,部分污水处理厂为提高硝化的效果也只是简单地减少排泥或者增加曝气量。如何对这些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是减排面临的重要问题。

氨氮污染排放的结构性问题突出。浙江纺织和医化工业较为发达,也是氨氮排放的重点行业。从各地排污情况看,一些企业治理设施简单,环保管理意识不强,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存在,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统计数据看,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产生氨氮201.67万吨,处理后实际排放出厂30.4万吨,排放率为15%,排放率依然较高。

垃圾填埋场成为制造氨氮的新窝点。由于厌氧发酵,垃圾中的有机氮提高,所有垃圾渗滤液中氨氮都是超标的。与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渗滤液的氨氮浓度高出数十至数百倍,而且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垃圾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渗滤液的氨氮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今年7月,衢州市衢江区一垃圾填埋场发生管道污水渗漏,大量“黑水”流入乌溪江。垃圾填埋场已成为氨氮排放的新窝点。

减排建议

加快对老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改造步伐。一是全面开展污水处理厂设施改造和技术升级,提升脱氮除磷能力,提高在线监测、在线取样等自动控制水平,严格落实提标改造期限,逾期仍未达标排放的,对其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二是加强脱氮技术服务。环保部门要加强现场指导,督促企业污水处理厂运用初沉池污泥水解和回流污泥内源反硝化等措施,不断完善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技术,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功能。

统筹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一是加大对污水处理管网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管网投资一般为污水处理厂投资的2-4倍,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要调整优化污染减排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与管网不配套问题,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达标率。二是重视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要加强垃圾渗滤收集和排污管网建设,积极采用膜技术、生化脱氮和超声波吹脱等适用技术,提高垃圾渗液氨氮减排控制水平。三是进一步强化在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配套管网等重点减排项目的现场督察,确保建设质量和如期完成任务,尽早发挥减排效能。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减排污染物排放。2010年全省淘汰落后造纸产能5万吨、皮革160万张、印染20亿米、化纤20万吨,这些都是涉及氨氮排放的行业。“十二五”时期,化工、印染等行业依然是污染整治的重点,而且依然有较大的结构调整空间。以涂料行业中氧化铁涂料为例,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统计结果表明,如果将污水中的氨氮浓度控制到10毫克/升以下的话,该涂料行业有1/3的企业面临淘汰。因此,一是梳理氨氮减排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定落后产能淘汰目录和淘汰计划,加强对氨氮减排落后产能企业淘汰的核查,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暂停对该地区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对完成氨氮减排任务较困难的地区,实行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等重污染行业限批。二是研究制定行业氨氮排放标准。考虑到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实际进水氨氮浓度很高,很多企业面临氨氮达标出水困难,且各行业污水特点不尽相同,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氨氮减排效率。一是技术创新。目前,氨氮处理的曝气生物滤池、流动床生物膜等工艺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少数几个国家手中,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膜工艺对于污水处理厂氨氮控制至关重要。要设立氨氮减排科技专项,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对新建污水处理厂重点要研究开发能耗低的氨氮控制技术。老污水处理厂要加强生物填料技术的研究,提高反应池内的生物脱氮效果。二是制度创新。关键是要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氨氮减排标准和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制度创新积极推动氨氮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考核上要努力破解“如何设定基数、如何考核减排量”两大难题。

积极探索农业源氨氮减排。农业源减排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污染减排的软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底数不清,污染主体不清。一方面,要加强农业氨氮减排的研究,摸清底数,界定污染主体,并制定科学的农业氨氮减排办法。另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大户采取养殖种植相结合的方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激励畜禽养殖大户自觉治污,积极运用沼气池发酵处理和多级氧化塘处理技术减少氨氮排放。

猜你喜欢
处理厂氨氮管网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氨氮动态优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效果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混凝沉淀工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