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转置术后慢传输型便秘犬结肠传输功能的变化

2011-08-02 09:30肖慧杰刘铜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24期
关键词:哌啶空肠活性炭

申 震 肖慧杰 张 凯 李 博 于 威 刘铜军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吉林 长春 130033)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严重的、伴有腹痛、腹胀、不易缓解的便秘,缓泻药对其很少起作用,当药物治疗失败,并排除了出口梗阻型便秘后,手术治疗可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术式有结肠全切除及结肠次全切除等,但手术创伤较大,手术适应证不易掌握,术后还可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顽固性肠梗阻及难治性腹泻,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痛苦〔1,2〕。1988年Rosin切除部分小肠后转置于结肠远端,使猫的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3〕。近年来的研究证实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介于肠神经系统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一类极其特殊的间质细胞,是胃肠道慢波的起搏细胞,对肠神经信号传递到平滑肌起重要的调控作用〔4〕。所以,将ICC分布较多的部分近端小肠切除后转置于横结肠,可能为蠕动明显减弱的结肠提供“新动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STC模型犬的建立及实验分组 杂种犬23条,雄性15条,雌性8条,体重15~18 kg,分笼饲养。随机取18条犬在饲料中添加复方苯乙哌啶,剂量为120~150 mg/d,5条犬普通饲料饲养为自然对照组,连续喂养4个月。每隔10日对添加药物犬与自然对照组当日24 h粪便干重测量一次,计算其平均值,称为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并在饲养30、60、90和120 d时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首粒排出时间,具体方法:所有犬禁食24 h后,饲料中加入活性炭(10 g/100 ml),记录进食及首次黑便排出时间,观察肠道的蠕动情况。

1.2 麻醉及手术方法 对已成功建立STC模型的18条犬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给予氯胺酮(6 mg/kg)肌肉注射,待犬出现肌肉松弛症状后,再给予20%戊巴比妥(3 mg·kg-1·h-1)静脉注射麻醉。气管插管,仰卧位,术区备皮。用5%强力碘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手术单,无菌洞巾;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取上腹正中切口,逐层入腹腔。

实验组:距空肠起始部约20 cm,游离一段约15 cm带血管弓的空肠,两端切断,剩余空肠行端端吻合术。切断大肠中段(相当于横结肠中段)。将切出的空肠,顺蠕动方向置于结肠两断端中,空肠两断端分别与结肠断端吻合,先行间断全层缝合,再行间断浆肌层缝合。结空肠吻合口下方留置引流管一枚,于切口旁腹壁戳孔引出,缝合腹正中切口。对照组单纯行剖腹术并行切口缝合,腹腔未做任何处置。

1.3 术后处理和观察方法 从手术当日起两组动物肌内注射抗生素(青霉素,160万U/d)连续5 d。术后前7 d喂养全流食2 000 ml/d(New Calorie.日本大制药公司,包含热量2 000 cal)。第8天开始予标准狗固体食物喂养(日本Oriental resat公司)。术后每10 d测两组犬的日平均粪便重量;并分别在饲养的第30、60、90和120天时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首粒活性炭排出时间。

2 结果

2.1 STC模型犬与自然对照组犬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及首粒活性炭排出时间比较 饲料中添加复方苯乙哌啶连续喂养120 d,犬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STZ模型组明显少于自然对照组(P<0.05);首粒活性炭排出时间STZ模型组慢于自然对照组(P<0.05)。见表1,表2。结果表明,复方苯乙哌啶饲养犬成功建立了STC模型,符合STC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2.2 空肠转置术后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与首粒活性炭排出时间比较 行空肠转置术后,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术后120 d时,犬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实验组明显多于实验对照组(P<0.05),首粒活性炭排出时间实验组明显缩短于实验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表1 复方苯乙哌啶饲养0~120 d犬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结果比较(± s,g)

表1 复方苯乙哌啶饲养0~120 d犬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结果比较(± s,g)

时间(d) STC模型组 自然对照组 P值0 205±15.4 197.3±14.9 >0.1 10 202.7±17.8 201.4±16.5 >0.1 20 198.4±12.4 205.6±18.8 >0.1 30 195.6±17.6 206.5±18.6 >0.1 40 190.1±14.5 204.9±15.3 >0.1 50 185.4±19.3 208.9±18.6 >0.1 60 182.3±16.9 207.4±13.4 >0.1 70 176.6±15.5 212±16.1 >0.1 80 167.5±13.6 208.4±11.6 >0.1 90 154.2±19.4 213.5±14.7 <0.05 100 132.7±17.8 209.6±15.4 <0.05 110 115.5±16.9 206.7±12.2 <0.05 120 100.4±20.7 210.5±13.5 <0.05

表2 复方苯乙哌啶饲养0~120 d活性炭悬液推进实验结果比较(± s,h)

表2 复方苯乙哌啶饲养0~120 d活性炭悬液推进实验结果比较(± s,h)

时间(d) STC模型组 自然对照组 P值0 12.3±1.9 11.6±2.1 >0.1 30 13.9±2.4 12.4±1.4 >0.1 60 14.2±3.0 11.9±2.1 >0.1 90 18.6±3.8 13±1.9 <0.05 120 22.6±4.5 12.6±2.3 <0.05

表3 空肠转置术后犬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比较(± s,g)

表3 空肠转置术后犬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比较(± s,g)

时间(d) 实验组 实验对照组 P值3±1 106.5±14.7 100.4±20.7 >0.1 10 125.5±12.3 102.6±16.8 >0.1 20 163.5±13.2 109.4±18.6 <0.05 30 170.4±11.4 115.4±15.4 <0.05 40 178.6±12.6 120.1±18.5 <0.05 50 182.5±13.7 126.3±14.0 <0.05 60 186.4±12.8 128.5±16.9 <0.05 70 189.5±14.7 120.6±13.7 <0.05 80 191.5±13.2 127.5±15.3 <0.05 90 194.4±11.4 124.1±14.5 <0.05 100 196.6±12.6 129.3±13.6 <0.05 110 198.5±13.7 128.2±11.7 <0.05 120 200.4±12.8 130.4±12.5 <0.05

表4 空肠转置术后活性炭悬液推进实验比较(± s,h)

表4 空肠转置术后活性炭悬液推进实验比较(± s,h)

时间(d) 实验组 实验对照组 P值0 18.4±3.2 19.0±3.8 >0.1 30 14.4±1.7 20.8±1.8 <0.05 60 13.6±2.8 18.9±2.4 <0.05 90 13.0±1.7 19.0±1.5 <0.05 120 12.9±1.7 18.6±1.9 <0.05

3 讨论

本文采用刘海峰〔5〕等的实验方法,通过口服止泻剂复方苯乙哌啶,建立了犬STC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饲养3个月后,模型犬与正常饲养犬比较,第10日平均粪便重量明显减少,且肠道推进率明显减慢。此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的单细胞记录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证明,胃肠道无论是纵行肌或是环行肌细胞均不具有发动慢波的能力,而位于环行肌黏膜下边缘及肠肌丛的ICC才是胃肠慢波活动的起搏器和传导者〔6~8〕,而小肠ICC的分布数量明显高于结肠,近段小肠的ICC数量又多于小肠远端,这也可能是小肠蠕动次数(10~12次/min)明显高于结肠蠕动次数(3~5次/min)的原因。STC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减弱,肠内容物通过缓慢而导致的便秘,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便秘类型。近些年的实验表明ICC数量减少和肠神经系统异常与STC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9,10〕。动物实验显示增加ICC数量后可增加肠道的传输功能〔11〕。此外,小肠的慢波蠕动是由近及远、顺向进行,采用小肠肠段倒置术治疗短肠综合征时,倒置的小肠即形成了逆向蠕动而减缓食物通过。

STC由于ICC数量的减少,而使结肠的蠕动缺乏“原动力”,本文将含有ICC分布较多的一段空肠转置于结肠中段,为结肠提供原动力,产生较快的顺向蠕动,通过术后不同时间点粪便重量和肠道活性炭悬液推进实验的测量发现:便秘犬的粪便重量逐渐增多,肠道传输速度增快,模型犬便秘症状明显改善。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转置的空肠确实起到了“原动力”的作用,加速了肠道的蠕动,促进了粪便的排除。转置小肠ICC的起搏及由此形成小肠的顺向蠕动,作用于结肠慢波活动及负载其上的平滑肌动作电位,使结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达到恢复正常胃肠电节律和波幅的目的,从而减轻或消除STC由于胃肠电节律异常而引起的症状。

实验结果还显示,实验组犬与实验对照组犬比较,行空肠转置术后20 d时日排便重量明显增多,术后1个月时肠道推进率明显增快,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早期实验犬的结肠传输功能就开始明显增强,与结肠次全切除术疗效相似。此后连续观察3个月,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所有实验犬未出现肠瘘及肠梗阻情况,说明该术式疗效稳定、安全可靠。

选择空肠近段与横结肠吻合,除了由于起始段空肠ICC密度高、肠蠕动快,还因为就近原则,手术简单,易于操作,且创伤小,术后肠粘连轻,发生肠梗阻可能性低。

这种新手术方式保存了完整的结肠,保留结肠的功能,减少术后顽固性肠梗阻及难治性腹泻的发生,简单、有效、创伤小,可能为STC的治疗提供另一种选择。

1 Nylund G,resland T,Fasth S,et al.Long term outcome after colectomy in severe idiopathic constipation〔J〕.Colorecta,2001;3(4):253-8.

2 莫 平,段体德,刘宝华,等.外科治疗慢传输型便秘〔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3):198-201.

3 Rosin E,Walshaw R,Mehlhaff C,et al.Subtotal colectomy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associated with idiopathic megacolon in cats:38 cases(1979-1985)〔J〕.J Am Vet Med Assoc,1988;193(7):850-3.

4 Sanders KM,Koh SD,Ward SM.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as pacemake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Annu Rev Physiol,2006;68:307-43.

5 刘海峰,何俊堂,汪兴伟,等.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建立及其结肠肌电变化检测〔J〕.武警医学,2004;15(12):887-91.

6 Filipoiu F,Lupu G,Tarta E,et al.Cajal interstitial cells identification〔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Lasi,2002;106(1):142-6.

7 Bursian AV.Pacemakers of visceral systems〔J〕.Usp Fiziol Nauk,2008;39(4):3-13.

8 Iino S,Horiguchi K.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are involved in neurotransmissio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Acta Histochem Cytochem,2006;39(6):145-53.

9 Wang LM,McNally M,Hyland J,et al.Assessing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using CD117 is a useful diagnostic test〔J〕.Am J Surg Pathol,2008;32(7):980-5.

10 Lee JI,Park H,Kamm MA,et al.Decreased density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and neuron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and acquired megacol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0(8):1292-8.

11 Bellier S,Da Silva NR,Aubin-Houzelstein G,et al.Accelerated intestinal transit in inbred mice with an increased number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5;288(1):G151-8.

猜你喜欢
哌啶空肠活性炭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玩转活性炭
神奇的活性炭
活性炭也有“保质期”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