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告 (北华大学医学部,吉林 吉林 132013)
对脑梗死的治疗除早期行介入溶栓治疗外,大部分患者仍以应用药物治疗为主。但目前临床选用药物缺乏针对性,大多数以主观性、凭经验为主,为此,本课题以2 338例脑梗死患者人群为样本,通过应用完全符合国际规范的血液生物物理化学检测(以下简称物化检测)结果为依据,对脑梗死进行物化分型,将临床常用的八种治疗脑梗死的注射药物按物化分型给予应用,为临床选用合理治疗脑梗死的药物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 523例,女815例,平均年龄62.4岁。全部病人根据其症状、体征及头部CT或MRI诊断,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2 仪器 CR-1型红细胞压积仪由平阳微机仪器厂生产,NXF-I型椎板式黏度计由成都仪器厂生产,MC-196型血小板聚集仪由华西医科大学仪器厂制造,以上设备均由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心标化测定后使用,并且每年均进行新标化测定校正。
1.3 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以发病先后顺序分为两组。第一组966例,采用下列药物中的任意一种单一治疗用药,其中维脑路通每日1次静滴1 000 mg,3 w为1个疗程;血塞通每日1次静滴400 mg,15 d为1个疗程;血栓通每日1次静滴350 mg,15 d为1个疗程;路路通每日1次静滴500 mg,15 d为1个疗程;刺五加每日1次静滴60 ml,1 5d为1个疗程;降纤酶每日1次静滴10 U,连用3 d;丹奥每日1次静滴160 ml,15 d为1个疗程;复方丹参每日1次静滴16 ml,3 w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在药物治疗前72 h内无应用血小板抑制剂及抗凝制剂用药史。治疗前晨起空腹采血标本行血液物化检测。治疗满1个疗程时再次进行此项检查,前后两次结果为一份完整观察病例,同时观察病情转归,作为对照组。当第一组观察结束后进行统计学检验,明确各种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物化检测指标的影响,明确其应用类型。
第二组1 37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上述同样标准,治疗前晨起空腹采血,根据血液物化检测结果,按第一组总结出的各种药物对何种脑梗死的血液物化检测类型有效,选用相应药物给予治疗,以用药1个疗程为界,观察临床病情转归作为治疗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1 八种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液物化指标的影响 根据血液物化检测将脑梗死分为:红细胞压积增高型、纤维蛋白原增高型、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型、全血黏度增高型、血管性血流动力低下型及混合型等六个亚型。血塞通、血栓通、路路通及刺五加主要适合全血黏度增高型脑梗死;复方丹参对于红细胞压积增高型脑梗死、全血黏度增高型脑梗死有显著意义;降纤酶治疗对纤维蛋白原增高型脑梗死有明确统计学意义;丹奥对治疗血小板聚集增高型脑梗死、全血黏度增高型脑梗死中的230 S-1型脑梗死也有显著意义;维脑路通对各项血液物化检测指标没有影响,根据其药理作用,适合于血管性血流动力学低下型脑梗死的治疗。见表1,表2。
2.2 药物治疗效果 根据血液物化检测结果对1 37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7.4%。而不按此分型采用随机用药给予治疗时总有效率为85.9%,两者比较差异有明确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八种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生物物理化学指标的影响(±s)
表1 八种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生物物理化学指标的影响(±s)
药物 n 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血塞通 117 4.42±0.41 4.28±0.36 >0.05 61.48±6.71 58.63±7.21 >0.05路路通 104 4.42±0.41 4.31±0.41 >0.05 61.48±6.71 57.01±2.31 >0.05血栓通 110 4.42±0.41 4.30±0.11 >0.05 61.48±6.71 57.40±3.64 >0.05降纤酶 132 4.42±0.41 2.61±0.31 <0.01 61.48±6.71 61.30±2.18 >0.05维脑路通 141 4.42±0.41 4.29±0.63 >0.05 61.48±6.71 60.21±4.17 >0.05刺五加 128 4.42±0.41 4.25±0.75 >0.05 61.48±6.71 58.62±4.06 >0.05丹奥 96 4.42±0.41 4.28±0.21 >0.05 61.48±6.71 41.21±4.81 <0.01复方丹参 138 4.42±0.41 4.41±0.37 >0.05 61.48±6.71 59.31±2.75 >0.05
表2 应用八种药物对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的影响(±s)
表2 应用八种药物对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的影响(±s)
药物 n 全血黏度23 S-1治疗前 治疗后 P值全血黏度9.6 S-1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血塞通 117 18.04±1.06 8.72±1.81 <0.01 23.14±6.02 13.96±2.77 <0.01路路通 104 18.04±1.06 7.96±1.31 <0.01 23.14±6.02 13.31±2.84 <0.01血栓通 110 18.04±1.06 8.33±0.91 <0.01 23.14±6.02 13.64±2.16 <0.01降纤酶 132 18.04±1.06 17.92±1.81 >0.05 23.14±6.02 22.13±1.66 >0.05维脑路通 141 18.04±1.06 18.03±0.74 >0.05 23.14±6.02 23.04±4.11 >0.05刺五加 128 18.04±1.06 9.00±1.40 <0.01 23.14±6.02 14.60±3.00 <0.01丹奥 96 18.04±1.06 16.77±2.61 >0.05 23.14±6.02 21.83±2.13 >0.05复方丹参 138 18.04±1.06 14.51±1.84 <0.05 23.14±6.02 16.96±1.12 <0.05
血塞通、血栓通、路路通三种药物,均是由植物药材中提取而成〔1〕,主要含三七皂甙;刺五加中主要含刺五加甙 A〔2〕,这两种物质在人体内可通过促进胆脂醇的排泄等而使全血黏度下降。血液物化检测中的 9.6 S-1、23 S-1、230 S-1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组血管内的黏度,说明该类药物对降低全血黏度有效,适合治疗全血黏度增高型脑梗死。复方丹参主要含有丹参酮〔3〕,有明确的降低红细胞压积的作用,同时对全血黏度也有降低作用,说明此药适合红细胞压积增高型脑梗死,对全血黏度增高型脑梗死也有效。降纤酶是从蝮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含凝血脂、纤溶酶、抗凝组分等成分,有明确的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适合治疗纤维蛋白原增高型脑梗死。丹奥主要成分是奥扎格雷钠,其作用是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TXA2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此项作用已通过本组观察得以证实,故该药适合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型脑梗死的治疗。本组发现该药对小血管内的全血黏度也有降低作用,可能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同时影响到小血管内黏度,此点有待于证实。维脑路通主要含有羟乙基芦丁,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的作用,对血液物化检测指标影响不大,故适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血管性血流动力学低下型脑梗死。
通过血液物化检测将脑梗死分成相应亚型,明确所有药物对哪一种亚型有效后给予针对性用药,使临床用药更加科学、具体,避免了用药的主观性与盲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用药,使有限的药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0.
2 侯运河,陈 彦,杨 平,等.刺五加注射液对脑梗死的血液生物物理化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献内科学分册英文版,1999;16:46-7.
3 钟国林.降纤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治疗观察〔J〕.中外实用医学杂志,2000;2(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