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慧,邹 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的重要转折时期,提示女性将逐渐过渡到卵巢功能衰竭、生殖能力终止的老年期。在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减少,约85%的妇女可出现一系列躯体、心理及精神症状,其中78%出现以情感障碍为主的抑郁症[1],即围绝经期抑郁症,其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2]。由于本病发病机理复杂,临床症状繁多,病情缠绵难愈,给女性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地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为此,笔者采用益肾调肝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并与口服西药百忧解相对照,评价针刺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病例均来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4]。拟定本研究入组标准如下: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首次发病年龄在45~55岁之间;②临床症状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伤、焦虑为主,伴有月经紊乱或已绝经、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烘热、汗出等;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分为18~35分[5],属轻、中度抑郁;④尚未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者;⑤无烟、酒精依赖或其他物质依赖;⑥同意接受该项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受试对象。
①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及其他精神障碍病史;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尤其是内分泌、妇科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严重营养不良;③怀孕、哺乳以及药物滥用者。
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将其采用简单随机化分成两组,其中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2.1 针刺组 取穴:百会、印堂、四神聪、期门、太冲、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均取双侧。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规格40 mm×0.35 mm。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令其全身放松,常规消毒后,百会向后平刺0.5寸,印堂提捏起皮肤平刺0.5寸,二者均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四神聪、期门平刺0.5寸,太冲、太溪直刺0.5寸,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寸,均行提插捻转手法,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针感以酸麻胀为佳,中等强度刺激,针刺得气后留针50 min,中间行针2~3次。每日治疗1次,两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周。
2.2.2 对照组 百忧解(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J20030017,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上午8时口服,每日1次,连服4周。
治疗前后分别由专业心理治疗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24项版)进行测评,以评定临床疗效。
根据治疗前后HAMD评分减分率评定抑郁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愈显率=[(痊愈+显效)/总数]×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其中:痊愈为HAMD减分率≥75%;显效为HAMD减分率50% ~74%;有效为HAMD减分率25% ~49%;无效为HAMD减分率<25%。
应用SPSS 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临床疗效采用Ridit分析。
完成本研究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共计60例,其中针刺组30例,年龄平均(51.63±1.72)岁,病程(10.61±6.1)月,已绝经10例,月经紊乱15例,月经基本正常5例,HAMD评分27.26±4.33;对照组30例,年龄平均(51.43±1.62)岁,病程(11.12±5.58)月,已绝经8例,月经紊乱16例,月经基本正常6例,HAMD评分26.43±4.63。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治疗前HAMD评分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益肾调肝针刺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3.2.2 两组抑郁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有统计学差异(u=2.08,P<0.05),针刺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针刺组在治疗过程中,偶有针刺部位出现皮下血肿,进消毒棉球按压减轻后不影响继续治疗,尚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在临床观察开始一周时出现头晕1例,恶心2例,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除,不影响治疗。
围绝经期抑郁症属情感性精神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周胜红等[6]研究表明,当女性处于围绝经期时期,机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其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下丘脑垂体功能亢进,进而影响脑内5-HT、NE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及代谢,从而产生一系列抑郁症状。目前多使用抗抑郁药物合并雌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本病。抗抑郁药物中常使用的是百忧解(盐酸氟西汀制剂),其药物机理为:通过选择性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功能,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以此来改善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抑郁症状。由于其有头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嗜唾和性功能障碍等毒副作用,且长期服用价格较贵,患者依从性较差,往往影响药物治疗的疗效,给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难题[7]。因此,应用绿色中医药手段治疗本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极大的探索空间,而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李岩等研究指出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机理主要在于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整体、良性调节及提高卵巢的功能[8]。
围绝经期抑郁症属于现代西医病名,在古代中医学文献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病名,但从其临床症状特征上看,在中医学历代典籍中,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相关的症状描述散见于“郁证”、“脏躁”、“百合病”等章节。《杂病源流犀烛》云:“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生焉。”指出“脏气弱”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故形坏而无子。”围绝经期抑郁症多发生在45~55岁的女性,处于逐步向肾气渐衰、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过渡的时期。肾主藏精,是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生殖,肾精盈亏在女性的生长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肝藏血,主疏泄而调情志,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肝肾阴亏则人体阴阳失调,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
益肾调肝针刺法是在研究围绝经期抑郁症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导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而提出的。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文献研究,结合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多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伤、焦虑为核心临床表现,伴有月经紊乱或已绝经、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烘热、汗出、舌红、脉细数等肝肾阴虚症状,笔者认为围绝经期抑郁症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其病机关键为年迈体衰、肝肾亏虚、脑髓失养,从而导致抑郁的发作。《灵枢》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基于此,笔者立意于益肾调肝针刺法治疗本病,从而益肾填髓、调肝解郁,使髓海得以充养,抑郁症状减轻或消除。在本临床观察研究中,取穴百会、印堂、四神聪;期门、太冲、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其中百会位居于巅顶,为“三阳五会”之所,主治头项、神志病,能疏通诸阳的气滞、清头醒目、健脑调神,为调神定志之要穴。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两眉之间,在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人的精神活动与脑密切相关,同样具有醒脑调神之功。四神聪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为经外奇穴,有清头目、安神健脑、益智的作用,配合百会增强治疗效果。《针灸问对》云:“期门,肝之木也,凡木郁诸疾,莫不刺之。”太冲为肝经原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取之可以调肝理气开郁,条畅气机;太溪穴可滋阴益肾、育阴潜阳,取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如此则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用肾经及肝经的原穴太冲、太溪穴,主要是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功能的理论,使患者肝肾阴虚得到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降逆、扶正壮阳;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位,且为足三阴之交会穴,取之能肝脾肾三阴并补。足三里与三阴交穴一表一里,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具有补益气血、益肾生精充髓之功。诸穴配伍,共奏益肾填髓、调肝解郁的功效,从而使髓海得以充养,抑郁症状减轻或消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益肾调肝针刺法可以显著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且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益肾调肝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且操作简单、费用低、无副作用。因此,本研究为治疗轻中度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1]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组.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6
[2]林守清,徐苓.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6-37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3)[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20-223
[6]周胜红,郝巧光.针刺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FSHE2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980-981
[7]史晓岚,杨帅,张国庆,等.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5):37 -39
[8]李岩,周胜红.针刺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雌激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