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肿瘤内科,北京 102618
癌性疼痛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症状,大部分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疼痛剧烈难忍,严重影响着患者存活时期的生存质量。20%~70%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1]。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的疼痛日益加剧,患者的生存质量极差[2-3],为了提高患者存活时期的生存质量,止痛成了晚期癌痛患者治疗的必要手段,我院在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进行癌痛止痛治疗,取得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转移性骨肿瘤癌痛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4~82岁,平均(67.2±12.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转移性骨肿瘤。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4~79岁,平均(66.8±13.2)岁;发生骨转移病程 1~11个月,平均(4.5±1.7)个月;原发肿瘤乳腺癌 10例,肺癌 8例,直肠癌3例,结肠癌2例,肝癌2例,胃癌2例,甲状腺癌2例,鼻咽癌2例,前列腺癌2例,肾癌1例。在对照组中,男18例,女 16 例;年龄 45~82 岁,平均(68.3±11.9)岁;发生骨转移病程1~12个月,平均(4.7±1.6)个月;原发肿瘤乳腺癌11例,肺癌7例,直肠癌2例,结肠癌2例,肝癌2例,胃癌3例,甲状腺癌3例,鼻咽癌2例,前列腺癌1例,肾癌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肿瘤、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WHO制订的疼痛程度分级目测模拟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定[1]。使用10 cm刻度直尺,“0”表示无疼痛感,“10”表示疼痛极度剧烈,无法忍受。由患者于治疗前后指出疼痛所在位置。
1.3.1 外敷中药制备 选用赤芍10 g、当归尾10 g、冰片3 g、血竭10 g,研末,浸泡入75%酒精中,酒精以刚好没过药材为准。浸泡48 h后,备用。
1.3.2 西药 硫酸吗啡缓释片。
1.3.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必要时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外敷进行局部镇痛。以无菌干棉球蘸取所制备的中药药液涂覆于患者疼痛部位皮肤,为使药液充分吸收,涂覆时需均匀用力,避免用力过轻或过重,以皮肤微微发热为度,涂覆面积以超过疼痛部位3 cm为宜。每日应用3~5次,连续应用。避免在皮肤破损处应用,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使用频率。根据患者用药前后疼痛分级,进行疗效评定[2]。患者疼痛分级减小>50%为显著缓解;减少25%~50%为部分缓解;<25%为无缓解。缓解率(%)=(显著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著缓解7例,对照组无显著缓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率为76.47%(26/34),高于对照组的 50.00%(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痛效果比较[n(%)]
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分别为(7±3)次/周、(30±10)mg/d,均低于对照组的(15±5)次/周、(60±15)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比较()
表2 两组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比较()
组别 使用频率(次/周) 使用剂量(mg/d)观察组(n=34)对照组(n=34)P值7±315±5<0.0530±1060±15<0.05
骨转移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临床表现,骨转移肿瘤的疼痛多由生物性和机械性刺激引起,骨膜及骨内神经受到肿瘤细胞释放的相应的细胞因子及化学介质的刺激而导致疼痛[4]。晚期恶性肿瘤失去手术机会,为了减轻患者存活期间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多采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硫酸吗啡缓释片的药效缓慢释放,作用持久而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4]。但是阿片类药物易成瘾,药物毒性大,对机体的损伤重。为此,中西医结合止痛为癌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入,导致气滞血瘀、经络痹阻、痰湿凝聚、热毒内结而致[4]。而活血化瘀、益气补血、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祛腐拔毒类药物可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5]。大部分肿瘤患者晚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现代医学认为癌性疼痛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神经和肿瘤细胞释放各种刺激性的细胞因子及其化学介质对周围肌肉、神经、关节等产生刺激而致。传统医学则认为癌症的形成是由于人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恶性肿瘤进一步耗伤气血,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6]。
本组资料中,外敷中药由赤芍、当归尾、冰片、血竭组成。研究证实,赤芍中的芍药苷可镇静、解热、镇痛[5]。当归可消炎、镇痛,其中的挥发油可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的作用,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觉;当归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7]。冰片皮肤穿透性强,可促进其他药物经皮肤渗透入肿瘤部位,提高药物在局部的浓度。血竭可止血生肌、散瘀定痛。而外敷中药可减小口服药物的副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药物的体内的灭活,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本组资料中,硫酸吗啡缓释片与外敷中药联合应用疗效显著,观察组缓解7例,对照组无显著缓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止痛缓解率为76.47%(26/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17/34),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转移性骨肿瘤的止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阿片类止痛药物。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分别为(7±3)次/周、(30±10)mg/d,均低于对照组的(15±5)次/周、(60±15)mg/d,表明外敷中药可有效降低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使用频率,降低其使用剂量,从而有效降低过量应用引起的毒性及成瘾性,降低患者机体的功能受损情况,提高存活期间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外敷中药可起到重要的止痛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缓解患者的癌性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存活期间的生存质量。
[1]高红芳,侯安继,张红卫,等.中药外用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癌痛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27-28.
[2]莫励敏.中药镇痛膏外敷治疗癌痛8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9):17.
[3]高颖慧.循证护理在癌痛护理中的观察及运用[J].2006,12(9B):1789-1790.
[4]李奕洁,赵昌林.中药外用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302-304.
[5]王昆,谢广茹.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14.
[6]何丽清,储开博.论芍药在《伤寒论》方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5,20(6):1-2.
[7]康军.当归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药产业资讯,2005,2(2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