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博,刘福颂,张丙印,刘 歆,樊光红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青岛 26604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极为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重阶段。近年来,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NT-proBNP、hs-CRP的水平对心力衰竭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探讨NT-proBNP、hs-CR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进一步为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80例,进行NYHA分级和辨证分型。其中,男 95 例,女 85 例;年龄 54~88 岁,平均(69.64±10.63)岁。在入选的病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1例,心肌病8例,心瓣膜病16例。入选患者心功能为Ⅱ~Ⅳ级。
1.2.1 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制订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在参考1993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基础上,按照临床实际及实用特点,将其重新辨证分型。辨证分型的判定至少由3名主治以上医师分别独立完成。经辨证分型后,180例心衰患者分为脾肾阳虚型90例和非脾肾阳虚型90例两组。
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必须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制订的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或恶化≥1个级别时再行中医辨证分型及NT-proBNP、hs-CRP的测定。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则排除:①伴有心源性休克,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有其他影响临床判定的疾病者。②合并严重的肺、肝(GPT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以及感染患者。
1.2.2 NT-proBNP测定 实验室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e 411电化学发光仪 (试剂盒为该公司提供的专用试剂盒)进行定量测定,检测范围(5~35000)。检测时,采集静脉血3~4 ml,注入EDTA K3抗凝试管,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hs-CRP测定:应在无炎症或感染条件下进行测定。
全部数据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软件(CS 14.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NT-proBNP、hs-CRP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两种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性别、年龄因素对NT-proBNP、hs-CRP水平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脾肾阳虚组患者与非脾肾阳虚组在性别、年龄、肌酐(Cr)、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脾肾阳虚组患者血浆 NT-proBNP水平[(7054.57±2279.37)ng/L],与非脾肾阳虚组[(5567.68±2679.85)ng/L]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也测定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发现脾肾阳虚组的hs-CRP 为(3.62±0.95)mg/L、非脾肾阳虚组为(3.21±0.87)mg/L,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为了了解性别、年龄因素对NT-proBNP、hs-CRP水平有无影响,笔者采用了Spearman相关分析,经Spearman相关分析 (rs<0.25,P>0.20)排除了性别、年龄等因素对NT-proBNP、hs-CRP的影响。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CHOL(mmol/L)HDL-C(mmol/L) LDL-C(mmol/L)脾肾阳虚组非脾肾阳虚组P值组别 例数 年龄(岁)909069.56±12.8267.76±10.650.30男性[n(%)]46(51.11)49(54.44)0.58吸烟[n(%)]27(32.22)24(26.67)0.71肌酐(μmol/L)90.67±21.8994.89±15.420.535.48±0.765.37±0.650.301.28±0.591.33±0.670.593.21±0.793.13±0.680.47
表2 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的比较()
注:与非脾肾阳虚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9090脾肾阳虚组非脾肾阳虚组NT-proBNP(ng/L)7054.57±2279.37*5567.68±2679.85 hs-CRP(mg/L)3.62±0.95*3.21±0.8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阶段,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它患病率高、预后差、医疗支出多,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国内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点之一。BNP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最先从猪脑内分离出来的一种心血管肽类激素,主要由左右心室肌分泌[3]。当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的时候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有活性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的NT-proBNP,并将两者释放入血。由于BNP和NT-proBNP是1∶1释放入血的,NT-proBNP分子质量大,半衰期长,影响因素小,血液中水平较稳定,较BNP更能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及判断预后[4]。
本研究在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多年对CHF中医证型研究结果,将CHF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脾肾阳虚4型。但由于脾肾阳虚型心衰在CHF辨证分型4型中最重,有别于其他证型,故笔者在临床中重点观察了本型与其他类型的差异。结果显示:脾肾阳虚型组与非脾肾阳虚型组相比,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脾肾阳虚型组CHF患者病情比较重,临床危险度级别最高,且预后不良。提示NT-proBNP可以作为脾肾阳虚型心衰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并有独立于心功能分级外的证型诊断价值。
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最具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hs-CRP是许多炎症事件的灵敏指标,其水平的变化对于心力衰竭的病情程度、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5-6]。Emile等[7]研究发现,严重心衰患者的CRP明显增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衰的严重性相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脾肾阳虚型心衰患者hs-CRP显著高于非脾肾阳虚型,侧面反映了脾肾阳虚型心衰患者炎性活动明显,极易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商秀洋等[8]认为CRP增高是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高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作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hs-CRP可以作为脾肾阳虚型心衰的中医辨证及病情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从血清学角度方面来看,NT-proBNP水平反映了脾肾阳虚型组心衰的严重程度,而hs-CRP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敏感预测因素。因此,二者可以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指标,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相信随着今后研究的不断深入,NT-proBNP、hs-CRP作为客观指标评价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会成为可能。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3-23.
[2]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9-80.
[3]Schwam E.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a critical appraisal[J].Acad Emerg Med,2004,11(6):686-690.
[4]De winter RJ,Strobants A,Koch KT,et al.Plasm a N-Te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prediction of death or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ntial,2004,94(12):1481-1485.
[5]谭云辉,冯丽.N末端BNP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海南医学,2010,21(21):6-7.
[6]Seino Y,Ogawa A,Yamashita T,et al.Application of NT-proBNP 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diac care:a more discerning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ure,2004,6(3):295-300.
[7]Emile M,Charles C,Bernard P.Circulating Cardiac TroponinⅠin Sever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1997,96:2953-2958.
[8]商秀洋,石洁.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6):81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