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肢体疼痛早期护理的探讨

2011-07-26 06:21刘宋茹
护理研究 2011年27期
关键词:肩关节肢体下肢

刘宋茹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下降,致残率提高(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达70%~80%),而我国是世界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卒中后引发的偏瘫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1]。疼痛是由体内外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物学过程,是临床上某些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既是生理学的一种感觉类型,又是心理学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活动[2]。临床上疼痛的病人如果未能得到恰当的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实际上疼痛属于一种主观感觉,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应答,同时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脑卒中病人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及疼痛,而

且是一种持续的慢性疼痛过程,它影响肢体的主动、被动运动和肢体的功能恢复,降低了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很大负担。现对肢体疼痛出现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选取2009年—2010年我科收治的脑卒中病人90例,其中女44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9例;男46例,包括脑出血23例,脑梗死23例。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女21例,男24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25例;平均年龄69岁。治疗组中女23例,男22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27例;平均年龄68岁。病人均有程度不等的偏瘫及瘫痪的肢体有持续的酸、麻、肢痛感,以肢体的关节部位为主,活动翻身时加重。两组在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急性期制动,肢体处于功能位,恢复期才进行肢体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组早期注意肢体的正确摆放、肢体适度力量的按摩、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

1.2.1 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 正确的体位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发展,可为下一步的功能训练做准备。姿势不正确时易出现肩下沉,手指屈曲,下肢外旋,足下垂等综合征。故病人不宜长时间仰卧,而应健侧与患侧卧位交替,置肢体于抗痉挛体位。①仰卧位时患侧肩关节下方,应垫起,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臀部下方应垫起,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腿下放置枕头或沙袋,其长度要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其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 90°,足尖向上。②向健侧卧位时,在病人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于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向内放在身前另一枕头上,髋、膝自然屈曲,下肢不能外旋,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腿自然放置。③向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或后缩,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向前置于身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④病人翻身、移动躯体时,先摆好患肢的位置,双手先将上肢腕、肘关节托起,慢慢移动肩关节,最好放在功能位,然后再将下肢的髋、膝关节慢慢伸直或竖起,在整个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幅度要小,减少病人的疼痛,不可以单手拿起病人的上肢或下肢。⑤系统功能训练,包括急性期床上正确的肢体摆放、拍打按摩、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左右侧翻身、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等;待病情稳定后床上活动,如向患侧翻身、健侧翻身、床上桥式运动、床上四点跪立位、坐位重心转移训练及前后移动训练。只要病人的一般情况允许就应尽早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床边坐位独自坐起指导,从坐位到站立的训练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等。

1.2.2 按摩 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防止或减少肩部浮肿,而且还刺激神经营养功能,放松痉挛的肌肉,降低其张力,利于机体的恢复。通过运动关节,确保关节的功能,并维持肌肉应有的长度和弹性,有助于防范挛缩的发生[4]。有节律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通过推拿按摩可松懈粘连的关节,解除或减轻挛缩,改善关节部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使关节功能逐步得到恢复,随着症状的缓解或改善,增强了病人参与治疗的信心。患肢的按摩从远端开始,上肢从肩部周围开始至手指,下肢从大腿开始,从上至下按摩。按摩的手法开始时轻而柔和,逐渐增强到一定强度,维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轻强度。

1.2.3 心理护理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常见的有恐惧、惊慌、忧虑。如疼痛长期存在,病人深受折磨,易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轻生的念头,这种心理状况反过来可降低痛阈使疼痛加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情绪反应,根据其心理特点,针对不同情况,转移注意力,主动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5,6]。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恢复期患肢疼痛改善结果 例

3 讨论

肢体疼痛产生的原因:①脑卒中病人急性期,为防止疾病加重,医护人员要求病人制动,安静卧床 24 h~48 h。整个急性期由于病人自身主动活动性差和医疗护理过分要求制动,病人常常出现疼痛,关节痉挛。②上肢完全瘫痪后,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在重力的影响下,肩关节往往受牵拉而发生半脱位。病人经常感觉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在给病人被动运动时,疼痛就更厉害。这是因为肩关节窝较浅,关节头圆而大,活动起来很方便。当肢体瘫痪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固定关节的功能减弱,加之重力作用,肩关节就会离开关节窝,滑到下面去,就出现肩关节外形改变,并产生疼痛。③肩手综合征病人患侧肩痛,手痛,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强制被动运动则剧疼难忍,手背、手指肿胀,手背皮肤皱纹消失,有光亮感,压之微凹,皮肤渐红,皮肤温度增高以及手腕关节屈曲疼痛等症状。④肩关节周围炎时上臂外展和上抬时疼痛,以后逐渐加重,病人出现持续性上臂和手剧烈疼痛,往往使病人难以入睡,而无望的哭泣,并恳求医护人员或他人不要动他的肩臂。⑤还有足趾严重屈曲、内收,肘、膝关节屈肌萎缩,跟腱缩短,当触地受压或活动时,常引起患肢疼痛。

肢体疼痛的危害性:本组病例临床观察显示,对照组病人由于肢体疼痛,恢复期不愿进行肢体的功能恢复,加重了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同时病人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烦躁状态,疼痛刺激大脑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兴奋水平增加,容易诱发再次脑出血或脑梗死。而治疗组病人早期就注意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放松痉挛的肌肉,利于机体的恢复。

4 小结

脑卒中病人所致的偏瘫引起的肢体疼痛、肿胀,可波及前臂下段,并伴有关节活动时剧烈疼痛,患肢疼痛可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康复进程,如护理不当,长期的制动和组织的相对缺氧可引起肌肉萎缩,相应关节骨质发生改变,并可造成不可逆的功能丧失。疗效结果表明:通过早期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克服困难,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锻炼,减轻疼痛,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降低脑卒中病人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生存和生活的质量。

[1] 金凤然.脑血管病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1):1929.

[2] 张天锡,印其章.疼痛机制与疼痛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1):21-28.

[3]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第2版.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27-31.

[4] 南登昆.康复医学[J].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7-190.

[5] 惠俊峰.神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急危重症监护治疗实用全书[M].吉林: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1353-1354.

[6] 胡丹露,叶雪珍,张小培.脑卒中病人肢体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B):670-672.

猜你喜欢
肩关节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肩关节生物力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