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杰,李 静,张 华
(1.济南第一藏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2.济南空军机关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学术界认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部分,也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1-2]。因此,寻找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药物,对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珍龙醒脑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为探讨其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珍龙醒脑胶囊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改变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对有关指标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5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其中男80例,女75例;年龄60~75岁,均经颈动脉彩超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对照组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口服珍龙醒脑胶囊2粒/次,2次/d;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20mg/次,1次/d。90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变化,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采用法国Sigma88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7.5~10.0MHz,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别测量动脉内径及分叉处1cm内-中膜厚度 (IMT),观察血管形态结构。CP的定义为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 (回声可不均匀或伴声影 )厚度>1.3mm。ACP测量于CP最大面积时冻结图像,沿着CP边缘测定其面积,乘以CP数量,即为每例患者的ACP。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人进行。仪器的设置相同。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见表1。由下表可见,总治疗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CP与IMT变化
一系列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斑块消退,抑制新病变的形成,减轻血管内皮的非特异性炎症,致使容易破裂的易损斑块变为稳定斑块从而减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因而他汀类调脂药得以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然而在长期临床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他汀类调脂药具有导致肌痛和肝功损害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长期服用的依从性[3]。本研究采用的珍龙醒脑胶囊是在藏医学奠基人宇妥·元丹贡布“二十五味珍珠母散”基础上研制的,含有珍珠、紫檀香、西红花、诃子、短穗兔耳草、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等29味藏药,方中珍珠为君药,是安神定惊、利痰开窍的首选药物,紫檀香助珍珠、短穗兔耳草助珍珠清化痰热,西红花助珍珠行血活血,麝香助珍珠开窍醒神,牛黄助珍珠清热解毒[3]。诸药合用,具有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等作用,在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方面疗效显著,与他汀类药物相比具有副作用小、耐受性高、疗效好的特点,但其更确切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1]孙淑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栓形成关系的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4):312-314.
[2]韦立新.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形态学及发生机制的病理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学分册,2003,23(5):441-443.
[3]彭素娟,陈阳燕.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合并高脂血症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1):36-37.
[4]多杰,付加雷.珍龙醒脑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