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靶组织受损程度,与血压水平及血压平稳性有关[1]。血压失去正常昼夜节律特别是清晨时血压较高,被称为“晨峰现象”(MBPS)。降压治疗原则为既要有效降低血压,又能平稳降压[2]。虽然很多长效降压药物对平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起到明显效果,但部分患者出现夜间血压不稳直至凌晨。遇到类似血压波动过大的情况,即使服用长效降压药物靶组织损害仍难避免。联合降压治疗成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
1.1 材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2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按照WHO/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诊断。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晨峰型诊断标准[3]:血压晨峰定义为起床后2小时内收缩压平均值与睡前2小时的差值,如果差值≥23.58mmHg,即患者具有晨峰现象。排除有继发性高血压史、长期严重失眠、糖尿病史、长期卧床不能自理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简称治疗组)41例,男性35例,女性6例,年龄(75~85)岁,平均年龄80.1±4.8岁;吲达帕胺组(简称对照组)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76~87)岁,平均年龄81.3±4.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服药前接受动态血压仪(ABPM,型号MOBIL-O-GRAPH)监测血压。患者均给予口服替米沙坦胶囊(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公司生产)(40~80)mg,1次/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施慧达,施慧达药业集团提供)2.5mg,1次/天;对照组于口服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片(商品名:纳催离,法国施维雅制药公司),2.5mg,1次/天。2组治疗4周后,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收缩压(SBP)、晨峰血压及脉压。袖带绑于患者右上臂,每隔30分钟自动测量并记录血压1次。有效血压标准:SBP(70~260)mmHg,脉压(20~120)mmHg,舒张压(40~150)mmHg。
两组药物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服药后各组SBP、脉压、晨峰血压均明显低于服药前(P<0.01);且服药后在降低24小时平均SBP、脉压、晨峰血压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少见且轻微,仅少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继续服药自行消失。
表1 各组患者凌晨SBP、脉压、晨峰血压结果(x ± s,mmHg)
晨峰高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晨峰现象的发生可能主要与清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生理陡然变化有关。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更明显,血压晨峰现象更为显著[4],考虑到可能与老年人神经调节失调有关。老年人压力传感器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经失调,清醒前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迅速增强,迷走神经活性下降,心排出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快速飙升。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凌晨和上午血压陡然升高,心脑血管病特别容易发生[5]。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段相比,心脏病发的发病率高出40%,心脏猝死发病危险高出29%,中风病发高出49%。由此可见,靶器官的损伤及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不仅与血压高低有关,还与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指出,血压晨峰变化程度与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比较,已成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子[6]。吲达帕胺是一种非噻嗪类吲哚类衍生物,具有利尿和钙拮抗作用,可强效、长效的降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为第3代钙离子拮抗剂产品,降压作用强,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和受体结合力,与钙通道结合位点亲和性高,半衰期长,作用和缓持久起效慢。研究证实,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0~24)小时后的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控制清晨血压上升速度均优于其他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其去掉了无活性的右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轻微。药效动力学研究提示,该药能明显降低动脉血压,改善心肌供血,药物渐进降低,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6小时~12小时。因此于睡前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晨峰,本研究结果也说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的24小时平均血压和晨峰血压优势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药物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控制晨峰现象发生,但服药后在降低24小时平均SBP、脉压、晨峰血压方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优于吲达帕胺组(P<0.01)。了解老年人血压晨峰的特征,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有效地阻遏高血压晨峰。对减少清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处理高血压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张澍,谢厚田,黄涛,等.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50-51.
2 MaMa K,Yasunari K,Watanabe T,et al.Oxidative Stress by Peripheral Blood.Mononuelear Cells Is Increased in Hypertemives with an Extreme-Dipper Pattern and/or Mom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re[J].Hypertens Res,2005,28(9):755-761.
3 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2,360(9349):1903-1913.
4 William B,White MD.Importanc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Over a 24-Hour Period[J].JMCP,2007,13(8):34-39.
5 张澍,谢厚田,黄涛,等.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1):44-45.
6 C∞se P,Lasserre R,Minifie C,et al.Blood pressure surge on rising[J].Hypertention,2004,22(6):11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