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超,刘新桥,刘恩顺,苏景深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新桥)
300150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恩顺,苏景深)
目前临床上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指导用通腑泻肺法治疗多种疾病。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参与了973计划之“通腑泻肺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大肠证候演变机制研究”,在临床收集ALI/ARDS患者相关资料,并阅读了大量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相关的文献,以该理论为指导,对ALI/ARDS患者分型论治,自拟汤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纳入标准 本科住院患者,年龄、性别不限,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1]确诊为ALI/ARDS伴有大便难者。
1.2 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气胸、肺气肿、肺不张、心力衰竭患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ALI/ARDS患者共计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男13例,女8例,年龄56~69岁,平均年龄62.3岁;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1.1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氧疗,机械通气,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通腑泻肺方(宣白承气汤加减):生石膏40g,生大黄10g,黄芩 15g,全栝楼 30g,杏仁 10g,桃仁 10g,葶苈子20g,枳实15g。每日1剂,用水500 mL,煮取200 mL,分2次口服。
1.5 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腹胀、大便情况等,查治疗前、中、后(入院时,第3天,第7天)血、尿、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同时评价患者入院后28 d的存活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痊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减轻,客观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客观指标无改善。
1.7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求其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3例(其中2例死亡);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9例(其中3例死亡)。两组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证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14.3%,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结果证明两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呼吸困难方面,两组组内比较均P<0.05,证明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大便难方面,治疗组组内比较均P<0.05,证明治疗组前后大便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组内比较P=0.05,尚不能证明对照组在改善大便难方面无意义。呼吸困难、大便难两组间比较均P<0.05,证明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组间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的观察指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组间则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症状比较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用χ2检验,均P<0.05,证明两组在改善喘促、便秘、咯痰、腹胀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在喘促、便秘、腹胀等症状方面P<0.05,证明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而在改善咯痰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Neu(%)治疗组 入院时 21 21 187.4±19.2 15.82±4.31 84.05±7.26第 3 天 13 10 246.7±18.9 10.85±4.56 82.24±8.10第 7天 2 0 294.3±20.1 6.41±4.12 73.46±7.17对照组 入院时 21 21 185.7±19.4 15.85±4.26 85.31±7.85第 3天 19 17 243.1±19.9 10.91±4.34 83.11±7.92第 7天 11 8 290.5±21.3 6.59±4.23 73.52±7.31组别 时间 呼吸困难(例)大便难(例)氧合指数(mmHg)WBC(109/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例
3.1 理论依据 《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意即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此则“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这是肺和大肠依经脉形成的直接联系。有医者在针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对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者,其在针刺鱼际、孔最等肺经穴的同时加用大肠的合穴曲池,效果更佳。其主要原因在于针刺曲池可以宣通肺气,通腑泄热[3]。
3.2 肺与大肠两者关系
3.2.1 肺与大肠两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 如《素灵微蕴》曰:“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医精经义》亦提出:“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亦如《医经精义》中言:“肺气传输大肠,通调津液,而主制节,制节下行,则气顺而息安……大便调。”即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而脏腑,把废浊之气肃除体外。亦通过肺的宣发津液的作用,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则是大肠传导的动力。
3.2.2 肺与大肠两者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 正如《素问·咳论》曰:“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又如《内经·灵枢集注》中云:“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伤寒论》第242条曰:“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证因脉治》亦曰:“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血证论》曰:“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清·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言:“大便闭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故有医者将两者病理关系总结为:肺热壅盛,则大肠易燥结;肺阴不足,则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大肠实热秘结,肺气不利则喘咳满闷。”[4]
治疗ALI/ARDS患者,发挥中医优势,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而治之。通过对患者的分型论治,笔者发现,虽不能降低该病病死率,但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疗效非常满意。表面上看是对症治疗,但又不仅是“对症治疗”,而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兼顾肺和大肠,同时又从全身出发,整体调节。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4):343-3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4-58.
[3]宣丽华.“肺合大肠”理论在针灸临床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4):199-200.
[4]毛莉娜.通腑排气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52 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