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霞
摘 要: 本文就在新课程教学下,英语教师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材理解、课堂设计、创设情境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及自我反思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对英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英语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要接受挑战。因此,英语教师要想在这场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努力做新型的英语教师。
一、要有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
教师要有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在正确深入理解新课程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新课程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教师要有钻研新课程教材的能力,对新课程英语教材的编写意图或改编意图、体例安排、知识结构、范文特色,要研究得一清二楚,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一个好的新型英语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新课程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英语课上得有序、有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二、要有设计与管理教学的调整能力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教师应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来组织与管理教学,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优化新课程英语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调整教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成为新课程教学下教师的重要能力
新课程主张回归生活,联系社会。陶行知先生说:“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新课程教学鼓励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脑、观察、模仿获得体验,学会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只有把课堂与社会交融在一起,把教学与生活维系在一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才能真正重视“人的教育”,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教学下健康和谐发展的人。
四、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不同地位、作用、探究内容、探究阶段及学生不同学习意义的建构。探究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主、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探究为主、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等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教师,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及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并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反思是教师对已有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评价,找出得失,明确方向,从而确定新的行为选择的思维活动。通过不断的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起来。因此,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怎样做能提高教师对教育问题反思的意识呢?教师首先应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教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教师对外界教育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积极思索,追根求源,主动探究。其次,教师要培养自身的批判怀疑精神。教师不应简单地接受和信奉既有的教育学说或课堂行为的流行解释,而应持批判的态度,由质疑进而多方面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琴等.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3]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