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云娟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这是对文化的极大尊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社会文化的孵化器,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其中学校美术文化是“文化立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美术教师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可以从哪些方面积极参与构建学校美术文化呢?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价值引领,有机渗透——美术教研组文化的构建
学校美术文化首先应是学校的美术教师在共同交流、长期活动中达成一致、形成共同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并在与时俱进的共同研讨和协商中,形成本组成员共育共享的文化。在交流中,我们可以共同思考:通过美术文化的创建,本组教师改变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本组为学校文化贡献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文化就与学校文化形成了双向构建、双向转化、双向互动的关系,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一所学校理想的文化生态,从中由此构建生成学校美术教研组特有的文化。
二、营造氛围,提升品位——校园美术文化的有效实践
学校美术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美术文化氛围的营造渗透于学校的校园设施建设、各种校园活动之中。多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各方面的资源,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我校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可以说是一场艺术的盛宴,因时制宜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氛围;开发多种多样的美术创作形式,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健全美术教育的多种模式,为提升校园美术品位提供了多样性选择。
2.充分利用校园各种环境资源,营造校园艺术氛围。例如在劳技准备室为学生不同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进行分类专门的陈列;以橱窗、宣传展板等形式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学校各楼层的走廊过道布置精选的学生作品,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在视觉和身心上得到放松,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彰显和蕴涵浓厚的高雅艺术氛围。
3.处处搭建学生美术实践活动的舞台。在学校每年的运动会中,我们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与运动会的标志设计活动。学校德育处和团委经常开展各种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如法制安全教育手抄报比赛、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绘画比赛等;操场围墙的绘画实践活动;军训活动中各班军训专刊的设计;每月班级黑板报的主题设计绘画;艺术节吉祥物的征集活动,等等。美术教师在全程参与这些活动中感受着改变: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尽可能地获得并展示自己丰富的独特感受,得到锻炼和成功展示。
4.积极参与学校各功能室的建设和多项活动策划。除了积极参与以上学生的实践活动之外,美术教师还积极参与学校各功能室的建设和多项活动策划,例如图书阅览室的美化,玻璃墙的设计制作,小会议室荣誉榜的设计,艺术节舞台的布置,新操场的布置、色彩搭配,等等。
5.学校音视频资料宣传和网站建设。配合电教老师参与学校校园网站和摄制制作校园各种活动、文艺晚会、歌舞比赛等专题片并借助学生电视台进行宣传,扩大各类活动的知晓面和影响力,书籍、海报设计、校刊的编撰都是校园美术文化宣传的阵地。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一种习惯。文化有其引发、同化与传承性,诚如大家所认同的,学校美术文化的构建是一件“慢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次次日月更迭、一次次寒来暑往中逐步积累、慢慢沉淀,需要美术教师协调与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对校园美术文化的认同,并不断为之增添元素、丰富内涵,才能形成一种优秀的美术特色文化。
三、细化落实,无声教育——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对学校文化的细化落实和补充发展,优良的班级文化能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创设奋发进取的班级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按照统一布局、体现班级特色的工作思路,由各班自主设计班级名称、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口号、班徽、班级门牌、学生特色作品、荣誉专栏等,设计制作时有学校统一安装的班名、班级精神、全家福和班歌、班徽,也有班级自主设计布置的版块内容。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习了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工作,而且学会了交流和合作;而美术教师也通过分年级全程参与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纳了新知识,学会了合作,懂得了班级这一集体荣誉和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班级这无形中的人文精神,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每个班级都传递着“艺术就是一种深刻的感觉”文化气息。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就是:“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得到无声的教育,真正发挥其约束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审美功能。
四、校本课程,形成特色——学校美术课程文化的打造
学校美术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文化需要、学校特色建设和本校的艺术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学校的校本美术课程是学校美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文化标志。
为了避免课程的零开发,我们针对初三年级的特殊情况,专门设计了一些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以审美和美术文化教育为主线,适当进行一些技能训练。初一初二年级在暑期和寒假布置一些假期美术实践内容,如《年画知多少》等;针对我校每年的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标志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等校本美术课程,这样把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就学生而言,将校本美术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巧妙结合,形成互补共进的关系。
校园美术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能激发出心灵的自豪感与对美的渴求,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够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没有丰富的校园美术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愿我们的努力能让校园美术文化成为育人的辐射源,美育的能量库,美术教育一部无声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