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
摘 要: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教师应该引领孩子沉浸在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做孩子阅读的向导,培养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为语文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空。
关键词: 兴趣 阅读向导 阅读环境 阅读评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功底的形成,三分来自课内,七分来自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让学生置身书香环境、饱受书香熏陶已引起语文老师的广泛关注。为使学生把阅读成为平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兴趣是课外阅读的基石。因此,要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成“我要读”,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始。
一、做学生的阅读向导——激发兴趣
1.大声读给孩子听,引领孩子亲近书籍。
从孩子入学开始,一有空闲,我都会读绘本书给孩子听,在我读着《逃家小兔》、《可爱的鼠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书籍时,孩子进入了美妙的世界。老师读一本孩子们就会爱一本,回家后会叽叽喳喳地和家长讲起书中的故事。读书给孩子听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看书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当孩子在茫茫书海中寻觅时,我常会有意识地向孩子推荐书籍,并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在2011年的汶川地震纪念日到来时,我向学生推荐了秦文君的《云裳》。我首先把封面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读读书名,再结合封面图画展开猜测。然后,我给孩子们朗读了云裳和毛毛在地震发生后埋在废墟中互相鼓励的一段描写,当读到:“云裳听不到毛毛的声音了……”我戛然而止,让孩子进行猜测,孩子们渴望阅读这本书的情感自然流露,这时,我给孩子们发下这本年级漂流图书,惊喜地看到孩子们课余时间都在埋头阅读。我还用这样的方式向孩子们推荐了《大林和小林》、《夏洛的网》、《弯弯》、《草房子》等书籍,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有时,我会事先选好大家喜欢的一本书,让学生轮流读给大家听,从第一个学生开始一个章节或是一个故事,孩子们越读越流畅,越读越喜欢,越读参加的人越多,这样循环读下去,读完整本,在大声朗读中,孩子们变得兴趣盎然,实在令人惊喜。
2.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
对于教材中人物故事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课文,我引导学生从《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去查阅资料,拓展深化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有些文章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欲望,我会在孩子学完课文后推荐让学生深入阅读的其他书籍。在学了《狐假虎威》这篇文章后,学生喜欢读故事的情绪自然流露,于是我向学生推荐了《成语故事》。在学生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我带着学生走进了名著《水浒传》。这样的推荐一方面节省了学生查找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这些书我都读过了”,为学生树立了课外阅读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建设班级阅读环境——保持兴趣
教室就是孩子的阅览室,班级书柜是流动图书的主阵地,家长是阅读的汩汩清泉。
1.让图书流动起来。
在班级后面的书柜中有学校为孩子们配的营养套餐——课外书,还有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图书。首先,我与其他平行班级联系,开展学校配备的图书漂流活动,每月与一个班级进行图书交换,使孩子不断被一些新书吸引。其次,孩子自带的图书进行自由交换,当交换阅读了五本书时,我会给孩子发一张喜报,举行非常隆重的颁奖会,给每个得奖的孩子拍照,送上颁奖词,并且给予物质或是行为上的奖励,让孩子体味到阅读的成就感。
2.让班级的墙壁会说话。
我在班级的墙上开辟了“小蜜蜂书屋”展示角,孩子在阅读整本书后,用手抄报、读书卡的形式张贴自己的阅读收获,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使墙壁成了流动图书的舞台。学生能从大家的阅读展示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始终处于积极参与阅读的状态。
3.招聘故事爸爸、故事妈妈。
亲人的声音永远是最亲切的。我发动少部分家长进教室,当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我特别感动的是有位孩子的奶奶,她是奶奶辈中读书比较好的,她特别支持我,第一个报名。每次来她都会来与我交流:今天要讲哪个故事,用怎样的方法读。她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孩子们特别喜欢她,每次看到她都会叫她“故事奶奶”。
三、完善阅读评价体系——巩固兴趣
有评价才能有促进。我在班上开展“小书虫三级跳”,每周统计学生的阅读本数,以五本为一级台阶爬楼梯,即从“小书童”到“小书虫”再到“小书迷”这样一个竞赛的过程。当登上“小书迷”的楼层,就会荣升为“读书小明星”,这时,写有颁奖词的海报张贴在校园明星柱上。竞争的过程,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喜欢阅读,而且强化孩子的阅读时间。
做孩子课外阅读的点灯人,把孩子带进一个崭新的课外世界,给孩子畅快的阅读享受,给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孩子的阅读兴趣将越来越浓。孩子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爱读书,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