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茶主
叶家亮(武夷山叶嘉岩茶厂厂长)
茶品
第八届武夷山“裕元杯”民间斗茶赛状元肉桂、金奖大红袍
品鉴时间
2010年11月24号9:30——11:30
品鉴地点
武夷山市柘洋村叶嘉岩茶厂
品鉴人
琴芯、天语、仅次于狼、遇含、彭欢、云云、小馒头、传奇、绍锋、周彬
冲泡人
茶主叶家亮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的是一种清福。”的确,从采摘到悉心制作再到遇水绽放,能喝到一泡好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今年的斗茶赛在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期间举办,活动期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也都参与其中,使得这次斗茶赛的影响更加广泛。在斗茶赛的现场,每张桌子上盖碗、品茗杯、汤匙等都静静排开,一旁参赛的茶样犹如待字闺中的姑娘,等待一场久违邂逅。武夷山人斗的是茶,品的却是那份闲适的心境,不论老人小孩、专家或者爱茶者都忘我的投入其中,或拂盖闻香、或细品慢咽、或凝神回味。就连百岁老人张天福先生也特意参加此次的斗茶品茗,着实引起现场的一片骚动。
可以说,在本次斗茶赛上评出的每一泡茶都经过了色、香、味、形各方面的严格的比对,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斟选“中国小姐”。每一泡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浓或淡,或飘逸或内敛;而做茶的人也有一个故事,其中的百转千回都融入浓郁的汤色之中。受叶家亮之邀,我们有幸到他的叶嘉岩茶厂品鉴此次斗茶赛新科状元肉桂 。
茶主名片
叶家亮,男,1982年出生,祖籍浙江龙泉,祖辈迁居武夷山柘洋村,三代业茶,师承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岩上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国英,学茶时间2001年,2006年创办叶嘉岩茶厂,所产茶多次获得状元、茶王。
柘洋村位于美丽的小竹林境内,小竹林不仅拥有大片翠绿的竹林,溪边潺潺流水也为此地增添了不少的韵味,已是冬天,红色的枫叶和橙黄的银杏让周围的景色显得大气,静谧的景色犹如神秘的时光隧道,为我们开启一道未知的旅程。在我们沉醉之时,枫叶飘飘的岔路口“叶嘉”的字样清晰可见,叶嘉岩茶厂就在美景环抱之中。
既是为品茗而来,我们也省去了客套的寒暄。烧好热水,摆好茶具,在用青砖铺成的审评台上,我们布置好静好的心情,期待那泡姗姗来迟的状元茶。主人制茶有些年头了,在今年的民间斗茶赛上就获得了肉桂状元和大红袍金奖。热情的他特意从仓库里取出状元肉桂和金奖大红袍,小心地放到审评盘里。那些肉桂的干茶在光照下透出自然的光泽——黝黑、条索紧实。而大红袍的干茶叶则比肉桂的茶叶大了不少,黑中带着些许青绿,一种被炭火焙过的清香扑鼻而来。
叶家亮把茶叶放到天平上,不多不少正好5克。原来我们今天走的是专业审评路线啊。不敢怠慢,坐直,吸气,翘首以盼。
第一泡: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在喝第一泡茶之前,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把肉桂与大红袍这两种不同类别的茶一同品鉴,直到水没盖碗,泡出第一道茶之后我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原来这泡大红袍是用肉桂拼配的,火焙很足。肉桂的汤色比大红袍略深,呈现非常清亮的琥珀色,香味扑鼻,回甘处由左侧舌根蔓延开来。而大红袍则清香入肺,回甘从喉头向前延伸。
记者:这两泡茶的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山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叶家亮:这泡茶是在5月3号的时候采的,都是手工茶,山场都是在水帘洞,都属于正岩产区。
记者:是在坡顶还是坡底?朝阳的地方?还是阴凉的地方?
叶家亮:坡顶,朝阳的地方。
记者:那茶树的树龄是在什么阶段?
叶家亮:十年左右的茶树。
记者:你说是5月3号采摘的,那天的天气如何?上午采摘的还是下午?
叶家亮:天气晴朗,中午12点左右开始采摘,下午3点多茶青下山。
记者:晒青多久?
叶家亮:一个小时左右。12点多下山,3点钟开始晒。4点30到五点左右捣青捣好。这片山场我们都是挑最好的天气,人工采摘,直接运回来。
第二泡: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喝第二泡的时候,就明显的感觉到这两泡茶的特别之处了。肉桂的香气并不如以往那般浓烈,而是一点一点的散发出来,而大红袍的香味则是很快的就散发出来了。肉桂的叶底呈青绿色,大红袍的叶底在青绿之中隐约的带出紫红色。二者汤色对比第一泡略淡,肉桂比大红袍的颜色更深一些。入口时肉桂回甘延伸至凉舌边缘处,大红袍由舌头更向下走。
记者:你在做这泡肉桂的时候比较注意哪些环节?
叶家亮:茶青采摘的时间大概再上午10点到下午的3点左右,采摘的标准要严格,接着在捣青的这道工序上,要弄的比较均匀,用心的去做。杀青和烘焙的工序,我一般都把流程跟到底。
记者:也就是说即使你用机器制茶,在关键的程序之上你也会亲自掌勺吗?
叶家亮:对的,如果要做参赛的茶,基本上每一道工序我都有跟。像杀青,烘焙这些工序,我亲自跟下来才能对这一筒茶有更好的把握。当第一道茶做出来之后还有毛茶审评,在其中挑出最好的进行下一道的加工。做茶要保持很好的心情,人要是太疲劳,做出来的茶就不好。
第三泡: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第三泡的时候,二者的特性已经很明显了。它们的汤色呈橙黄色,依旧是肉桂的汤色比大红袍的汤色浓。从叶底来看,二者经过三道之后叶面都舒展不少,肉桂叶面的青绿色多了起来,而大红袍绿叶红镶边的特点愈发明显。肉桂的香气由舌尖两侧漫漫的浸入口腔,而大红袍的香气延伸至整个舌面,让人悉心回味。
记者:这两泡茶往年做出来的品质如何?有这么好吗?
叶家亮:我们在采摘和制作都挑比较好的天气,做的时候也很用心,都是当年比较好的茶。
记者:你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预感这泡茶会很好,然后特别认真的去做?
叶家亮:从晾青、捣青开始都有比较明显的能出好茶的感觉,然后特别细心用心的去做。
第四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们常对武夷岩茶有这样的评价:“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第四泡叶底比之前的几泡更为舒展,肉桂的叶底也开始有的也开始泛着红边了,大红袍叶底比较青嫩的叶片也都呈现出来。在香气的对比上肉桂已经由刚才羞涩掩面到揭开面纱,原本很浓郁霸气的感觉冲出盖碗,让人能迅速的感觉到她的热情,而大红袍的清香却是慢慢的浸入口腔,两种滋味在口中萦绕。
记者:你刚才说这片山场的茶,你要挑最好的天气采摘,这是为什么呢?
叶家亮:我们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制作技艺中有“看青做青,看天做青”的要求,晴好的天气采摘下来的茶青有利于做青,如果是下雨天,茶青沾满了雨水,把雨水晾干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茶青所含的水分不均匀,做青也就不均匀。
状元茶品鉴心得 :
遇含:口感很顺滑,入口舒服,回甘明显,舌尖两侧犹如徐徐清风,舒畅。此泡肉桂与一般喝的肉桂有所不同,并不是香气直接冲入口中,而是慢慢的散发出来,很特别的味道。
李欢:入口柔顺,回甘明显。
绍锋:品状元大红袍的整个过程中,醇、香、甘、清,美轮美奂。最后赏其叶底,青红交错,柔软发亮,余韵犹存,堪称上品。而泡状元肉桂每一道都在展现着它的滑、顺、清、甘,令饮者渐入佳境。茶汤色泽与道数保持着一定的等比性,说明这泡茶制作得均匀了得,真是可遇不可求的茶中珍品。
周彬:颗粒感很足,水顺,这泡肉桂不像一般喝的肉桂一样很涩,和山场与制作工艺有 很大的关系。
彭欢:如遇含所说,滋味慢慢散发出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渐入佳境的感觉。
传奇:让人印象深刻的香味,悠远。回甘特别。
琴心:作风严谨,香气馥郁。
天语:肉桂一向以香的冲鼻,味的辛辣,茶性霸气闻名。这泡状元茶却一反常态,香气幽远,如同有节制地吐放出来,尽显“九泡有余香”的深厚底蕴;其味也呈现出处事不惊的淡定,从一而终地刺激我们的味蕾;其水也顺滑,不容咀嚼,就一溜烟地从咽喉溜了进去,唯有甘润余韵在唇齿间萦回不去。而这泡大红袍则再次告诉我们岩茶乃“中庸之为德”的君子,其气之香,其水清,其味之甘,其韵之活,不偏不倚,次第展现,大气磅礴,无怪乎乾隆爷发出“就中武夷品最佳,滋味清和兼骨鲠”的感叹。
第五泡: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五泡过后,汤色已经变成淡淡的金黄色了。香气上来说淡了不少,但武夷茶的优势在于耐泡,并不影响口中的滋味。此时前几泡浓郁积累下来浓郁的回甘都开始发挥他的功效,汤水顺滑无比,喝过之后让人心气很顺这种愈品愈香的感觉和符合人们对于美女的评价。
记者:听说从06年起你的茶就开始获奖了,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斗茶的?
叶家亮:06年的时候,那是我才开始办厂,也就是从我们参赛起就开始获奖了。
记者:你觉得你做茶的艰辛中获得乐趣吗?
叶家亮:有的,有很强的满足感,即使比较累。
记者:这个状元茶你准备怎么出手?
叶家亮:这个茶的售价大概在一斤8000元左右,但是我会留一部分送给老客户、老朋友一起品鉴。
记者:为什么要使用人工采摘?
叶家亮:主要是能够尽量把采摘下来的茶青保持在三个开面,这样有利于均匀做青,条索也会更均称,黄片和茶梗较少,保证茶叶的制优率。
记者:为什么说直接运回来?
叶家亮:直接运回来是指茶青在运输过程中不停顿,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渥堆、自然发酵,保证品质。
试品结语:这两泡肉桂和大红袍味道都很特别。肉桂并不如我往常喝的那么霸气逼人,而是宛如要去细看一个朦胧中的倩影,揭开面纱,花容显现,渐入佳境。特别的是水很顺滑隐约带着一些颗粒感,如果一定要用一种乐器来形容的话她就像琵琶,宜静宜动、宜文宜武。而大红袍与往常所品的以水仙为主的拼配比例不同,它大胆地采用了肉桂作为主要拼配原料,加之奇丹提香,让人有清而不腻的感觉。犹如西域来的少女,奔放却不失神秘,像极了扬琴,清脆却又让人回味。总的来说,这两泡茶都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