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1-07-05 03:05魏秀文叶建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胃管营养状况机体

魏秀文 叶建玲 黄 锐

魏秀文: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目前,我国临床诊断的胃癌多为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诊断率约为10%。患者由于就诊时慢性消耗或消化道梗阻,往往术前就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多数患者体重下降,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由于手术创伤,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可出现严重的急性消耗,使术前就已存在的营养不良进一步加剧。而术后给予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防止由于营养不良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1]。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能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对32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使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并与术后早期施行肠外营养的(PN)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32例需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其中胃体癌20例,贲门癌4例,胃底癌8例,均实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EN+PN)和PN组,联合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6~78岁,平均60岁;PN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9~74岁,平均6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置管法 所有患者术中经鼻放置伯通I型胃管至空肠吻合口远端20 cm处。置管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损伤肠黏膜,并检查管道是否到位,有无扭曲或折叠。32例患者均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1.2.2 营养支持方法 联合组,术后24 h后开始EN营养,热量供给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用能全力(500 ml),所需能量按30 Kcal/(kg.d)计算,术后第1~5 d经空肠管滴注能全力,24 h均匀输入,患者术后当天全部能量由PN供给。肠内营养至可经口摄入流质饮食为止。开始EN后,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供给。术后第1 d给能全力300~500 ml滴入,第2 d能全力500~1 000 ml滴入,第3 d给能全力1 000~1 500 ml持续滴入。开始滴注速度30 ml/h,6 h后如患者无不适,可将滴速增至60 ml/h,严密观察患者的状况,如再6 h后患者无不适,可将滴速增至70 ml/h。第3 d后如患者无腹胀,可将滴速维持在100 ml/h左右。营养液于体外加温至37℃左右。

1.3 观察指标

术前1 d、术后第8 d清晨称体重。通过血液学检测观察前白蛋白、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营养支持期间,每天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有无腹痛、腹胀、腹泻和呕吐等消化反应。术前及术后监测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并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计算术后肠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例数、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医药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重复测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两独立样本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营养指标变化(表1)

表1 肠内肠外联合前后营养状况变化 (±s)

表1 肠内肠外联合前后营养状况变化 (±s)

组别 例数 体重(Kg)血清白蛋白(g/L)LCC(×103/mm3)8 d联合组 18 58.4 ±7.4 57.5 ±3.2 21.6 ±6.8 20.4 ±6.4 2.2 ±0术前 术后8 d 术前 术后8 d 术前 术后.8 2.1 ±0.9 PN 组 14 60.0 ±7.0 54.1 ±4.2 21.8 ±6.8 16.8 ±5.8 2.2 ±0.7 4.3 ±0.9

联合组患者术前及术后8 d体重、血清白蛋白、LCC等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PN组术后第8 d体重及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均有所下降(P<0.05),LCC有所提高(P<0.01)。两组比较术后第8 d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PN组。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恢复时间(h) 排便时间(h) 平均住院费(元) 医药费(元) 术后住院时间(d)联合组PN组t值P 18 50.2 ±22.5 71.5 ±7.3 9413.0 ±1033.2 4795.3 ±425.2 12.6 ±4.2 14 80.1 ±20.1 96.7 ±12.7 12940.6 ±2911.7 5705.5 ±874.6 17.7 ±3.9 3.90 7.06 2.11 3.80 3.19值<0.01 <0.001 <0.05 <0.005 <0.005

表2显示,联合组与肠外组比较,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医药费、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肠外组。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术后需留置各种管道,特别是深静脉穿刺管和空肠营养管,而且管饲时间长达7 d,多为24 h持续进行,患者及家属会出现恐惧或害怕心理。因此应向他们详细解释各种管道的作用,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临床意义,使患者及家属理解肠内肠外营养的重要意义,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治疗。

3.2 胃管的护理

注意保持胃管通畅,观察胃管有无扭曲、滑脱,锁扣是否盖好,必要时可拍片观察胃管的位置。滴注过程中,开始30 ml/h,注意胃残余量的监测,4~6 h回抽1次,如果回抽小于150 ml,滴注量可增加到60 ml/h;如果大于150 ml,继续30 ml/h。每6~8 h用20 ml温生理盐水冲洗管道1次。尤其夜间应特别注意堵管情况,一旦发生堵管,冲管时速度应慢,不可突然过快,否则可冲破导管。

3.3 输液管理

TPN营养液要现配现用,在空气层流操作台内操作,配置好TPN营养液24 h内输完。输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慢后快,先少后多,先淡后浓,逐渐适应。能全力使用前应摇匀,保持输入温度37℃左右,能全力24 h未输完应重新更换。同时按静脉输液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注能全力时患者应取30°~45°半坐位,防止胃潴留及反流。

3.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腹胀、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营养液浓度和输液速度有关。EN时应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并准确记录。注意观察呕吐物及胃管抽吸出胃液的内容、颜色,判断有无反流。检查腹泻原因,如果腹泻原因一直未查清,应暂停EN,只用PN。PN时注意观察气胸、空气栓塞、导管性败血症、代谢性紊乱等并发症。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以确保PN继续和安全实施。

4 讨论

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可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还可以加速组织修复及切口愈合,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2]。机体创伤后处于应激状态,存在糖利用障碍和负氮平衡。有研究证明[3]:小肠的运动、消化、吸收能在开腹术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术后6~8 h就能直接受肠内物质的输入,大肠的功能较慢,3~5 d可恢复,早期经肠营养成为可能。

手术和麻醉可使胃和结肠发生动力障碍,但对小肠蠕动的影响轻微。因此,术后早期实行EN+PN是可行的,而且越早越好,人为的延长肠道营养开始时间,会增加肠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对联合组,我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内即采用早期EN+PN联合营养方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营养支持最好按实际测量的能量消耗供给[4],而给患者不当的、太多热量营养是有害而无利的。

综上所述,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应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在最短时间内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最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具有营养丰富,价格适中,方便使用等优点,符合生理过程,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全胃切除空肠间置术后患者早期较佳的营养支持方法。而护士认真、准确执行医嘱,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处理,则是营养计划顺利进行的保证。

[1]Fischer JE.Metabolism in surgical Patients:Protein,carbohydrate and fat utili zation by oral and Parenteral routes.In:Sabinston,Jr DC.Textbook of Surgery[M].Harcourt Asia:Saunders WB,1999:137-173.

[2]芮红霞.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3 -14.

[3]Slaviero KA,Read JA,Clarke SJ,et al.Baseline nutritional assessment in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palliative chemotherapy[J].Nutr Cancer,2003,46(2):148 -157.

[4]李艳玲,阎 安.危重病人的营养评价及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34 -35.

猜你喜欢
胃管营养状况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