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赫金的“广场”理论看微博空间

2011-06-30 03:48梁佳刘进
新闻界 2011年2期
关键词:巴赫金传媒微博

梁佳 刘进

摘要:在微博空间里。每个人兼有传播者与接收者两种角色。微博具有聊天工具、博客空间和社区论坛等交流工具的特点:个人信息发布具有个体性、即时性和分享性,信息交流又具有交互性和群体性。在现有对微博的研究中。探讨了微博的文体、微博方言、微博语录、微博发展生态、微博盈利方式的研究等,但对于微博这一新型空间中的人际交流及其所蕴含的革命性力量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试图以巴赫金关于“广场”的相关论述作为理论切入点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巴赫金;微博;传媒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一、民间广场空间中的毗邻关系

1970年代。巴赫金在《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中,提出了作为其整个理论体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时空体”理论,其中关于拉伯雷的民间广场文学以及全民性、节庆性孤独的自我体验等论述。给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人类活动的广阔天地。民间文学空间中的毗邻关系是在“生活本身当中——自然斗争的集体劳动、劳动果实的集体消费、对整个社会成长更新的集体关注之中”的一律平等的可感的交往,而且有着广场的特殊气氛和广场语言的特殊结构。

在狂欢节上,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就在其中生活。而且是大家一起生活,因为从观念上说,它是全民的。

“民间广场”是拉伯雷展现新世界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体现着最具人性的生活。人以及他生活中的一切行为、一切事件与时间空间形成崭新的关系。在这种崭新的关系中,“质量水准(“价值”)同时空规模(量)是相符的。形成正比。”巴赫金认为在以前固有的形而上空间观念影响下,文学所展现的人类毗邻关系到处是上下等级的印记。到文艺复兴时代,随着等级世界崩溃,片面垂直的时间的世界模式及其绝对的上和下及升降运动发生变化,“如果以为毗邻的成分中有一个居于整体中的主导地位,那就完全错了”。在拉伯雷的民间广场中,人与人之间的毗邻关系是平等、自由而无等级观念的,它包罗万象又具有再生性。新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平线。人的身体成了宇宙的相对中心,探究平面空间的观念价值内涵是文学等级空间的新特点。

巴赫金在对拉伯雷的研究中提出的“广场”空间不只是一个大众聚会的场所,更是尽情享受的感官欲望与理性水乳交融的自由空间,即“公共空间”和“公民社会”。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平时的等级差别、高低贵贱、清规戒律等等都在随心所欲、无所羁绊的欢娱中颠覆。平等、感性是“广场”空间中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关系。巴赫金不仅揭示了这一关系,而且看到了形成这种关系的潜在力量。在巴赫金的广场理论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民间世界和官方世界。民间世界是一个“乌托邦理想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在这种绝无仅有的狂欢世界感受中暂时融为一体”的场地,人的毗邻关系回归到了自身,并在人们之中感觉到自己是人。在民间世界中,往往以颠覆、逆向、亵渎、嘲弄、贬低的行为和语言,将现有的事物现象、语言思想间传统的毗邻关系撕开。例如,上和下、生与死、坟墓与孕妇等这些有着形而上等级思想的词语。巴赫金“广场”空间理论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广场”这个空间重新揭示了被人们的日常空间所遮蔽的一种曾经有过的自由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颠倒的世界中重新认识他们之间的毗邻关系,重新享受到自由的感觉。巴赫金写道:

拉伯雷艺术方法……的实质,首先就可以归结为破坏一切习惯的联系、事物间和思想间普通的毗邻关系,归结为建立愈想不到的毗邻关系、意想不到的联系……

在破坏事物现象、思想词语间传统毗邻关系的同时,拉伯雷通过别出新裁的荒诞奇幻的形象以及形象的组合,达到揭示世界一切现象间的新的、真实的、合乎“自然”的毗邻关系和相互关系。在拉伯雷笔下……恢复了事物间非常古老的毗邻关系……

巴赫金对民间广场的空间毗邻关系的论述,是其对理想中颠倒的世界的描述,正是在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相互对峙和影响下带来了文学获得革新的动力。这种革新的力量源于破坏和重建的欲望,用拥有医疗性质的广场狂欢破坏已有的成型的关系,在颠倒的世界里寻找一种更真实、自然的毗邻关系,“这时,毗邻关系中的所有成员(整体的所有成分)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成为一种暂时的平等。这种颠倒的世界可能是一种弱势力量,却遍及追寻平等的网络公共空间中,每个个体都是传播和接受信息的载体,他们同时从不同空间角度来观察和描绘世界,正凸显了巴赫金空间化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并置性结构,这种结构打破叙述的时间流,并列放置意义单元,使文本统一于空间关系中。性质相同或者相异的事件通过不同空间的并列放置,产生出新的氛围或对比出新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信息碰撞下产生的媒体环境正是这种并置性结构的反映。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主性网络空间进一步加剧了媒体市场的细分和信息的点对点传输,在这里空间的秩序被打乱、被碎片化,出现了类似巴赫金广场空间上的自由、颠倒,平等的毗邻关系。

二、微博空间中的毗邻关系

1.碎片化传播方式中的平等关系

微博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使这种独特的民间广场存在于虚拟世界中。一个一般长度不超过140字的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手机短信或手机上网等各种客户端更新内容或查看页面。并实现即时分享的网络工具,迅速占领了社会各个关系网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微博这个分享平等自由广场的出现,也使“碎片化”这个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说法更加具体形象。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被分割成很多零块,这种理论频繁地出现在技术领域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中。而在传播学中,“碎片化”更多地关注在传播的主体上。鲍得里亚的理论矫正了福柯对于符号权力和媒介权力的忽视。认为主体“玩弄碎片,这就是后现代”,他在《宿命策略》的文本中也描绘出了一幅主体渐渐失去控制力的后现代形而上场景,其映照在大众信息传播上,正是现代碎片化信息空间的写照。“微”正是一种碎片性质的表达。140个字的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文字的表达不再需要宏大的叙事,而趋于日常化: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当下心情的直白。在这样一个碎片化信息空间里,传播主体被信息传播方式转换成一个多重的、去中心化的主体,无论你是机构、组织,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个账号、一个文字框、一个提交言论的按钮,民间广场的平等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自由选择的交流方式,使用者自由选择自己关

注的人、自己扮演的角色、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随意定制信息来源、自主选择信息平台、自由选择交流对象;在即时的评论和回复中,传受身份处于不断交换的信息流中,每个个体都体会着近距离对话、不拘形式的广场式交往所带来的自由愉悦。微博广场上的“媒体汇”囊括了各类报纸、杂志、电视频道、电视栏目、政府新闻网、新媒体等信息即时传播者。社会信息共享的逐步平等化和透明化,使每个人、每种媒体甚至“官方世界”都面临着信息所带来的监督和挑战,如何寻求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新的关注焦点。怎样提高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的舆情应对能力和媒介素养在微博空间里凸显出重要的意义。

2.微博广场上民间力量的更新

巴赫金说:“我们分析毗邻关系,是取它最单纯的形式,取它最基本的粗线条。但有不断出现的大量新成分被吸收到毗邻关系中来,它们使主题复杂起来,使情节的组合变得相当多样。”在“仁者,人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在“二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人自身的存在。人的本质偏重于强调个体的群体特征呈现出一种自我压缩。日益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开放喧哗,多元化的生活与精神状态,使这种最单纯的形式、最基本的粗线条吸收了大量的新的成分,破坏和重建的革新力量从网络中孕育而生,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官方文化的“二人”关系完全不同的独特的“民间”空间。

各种慈善信息或者商业信息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传遍开来,新浪微博针对4月14日的青海地震发起的“绿丝带”爱心传递活动在短短5天内参与人数就达到544274人,讨论青海地震的微博总数已经超过100万余条;大S、汪小菲闪电订婚形成了微博中一道奇怪的风景:很多圈内好友的祝福和网友、娱乐记者的热嘲冷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看似私人化的空间实际上成为了媒体议程设置。大众传递交换信息、发表个人想法、娱乐狂欢的广场空间。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的网站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毗邻关系——民间广场空间中的毗邻关系,而这种毗邻关系又反过来影响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微博的及时评论、转发、对话功能以及微博广场的概念等,拉近了幸福与不幸、获得与失去、上与下、美与丑的距离,对于公众人物和事件的广场式的评论似乎是现代世界中的加冕与脱冕,正如巴赫金所说:“广场的赞美是正反同体的,它处于辱骂的边缘。”加拿大学者伊尼斯指出:一种传播媒介的长期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被传播的知识的特性。并且认为,它的普及性影响终将创造一种文明。即“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这种观点注意到传播媒介会导致被传输的知识的意义出现某种偏斜。甚至还会进而促进一种新文明的出现。而在微博这一“低清晰度”的“冷媒介”里,每个人在阅读信息时,都可以在微博广场空间上无限接近发布信息的人,空间上的无限接近使得批判性接受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加。人的毗邻关系呈现了更加个人化的交往形式,微博成为一股并不微薄的新文明力量。

在巴赫金的广场毗邻关系中,最后的所有小范围的毗邻关系会“随着自己的扩大而进入了这个毗邻综合网络,并在这个综合体中。通过这个综合体得到人们的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实际的理解)。”微博所促成的网络是分布式的,善于把各种情绪和表达方法急促汇聚和散播,人们在微博上讨论问题、发表看法不用考虑传统传播链条中的意见领袖、把关人、议程设置的影响,人们接收碎片化信息后随即反应。自觉自动地将媒体的环境监测、社会整合、文化传递、娱乐等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微博相较于论坛更具有私密性的形式。使每个人能够将最真实的把情绪给呈现出来,通过迅速的评论继而急速强化,它令理性思辨及对辩无法再隐瞒情感和情绪。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真实和真理是自然科学和哲学角度上重要的基础,但是“这种基础通常是建立在一种精英个人思辨的基础或者精英小圈子内的对辩与共识中,互联网不是完全瓦解这个基础,而是把这种真理的宣传扩大到一个不容易被精英垄断的空间当中”,这个空间就是那个“毗邻的综合网络”,在这里真实和真理更加快速和有效地得到了广泛人的实际的理解,这种体验使海德的平衡理论得以生动的体现。社会空间开始一种去中心化的广场状态。

新浪网于2010年9月9日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期将突破1亿。这将意味着微博这种虚拟化的“民间广场”将更加活跃。虚拟空间特别是宗教的虚构(民间节庆)和技术的模拟(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人毗邻关系的重要写照,事物的存在只有置于特定的视野中才有意义,微博这种虚拟化“民间广场”的根本意义也正是在于它为现代人塑造了一个新的视野,也提供了我们理解现实自由的新方式。

猜你喜欢
巴赫金传媒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狂欢生活中的亲昵化人际关系建构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论《格列佛游记》的狂欢色彩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