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文化

2011-06-28 03:06:40高广宇
关键词:吉祥寓意传统

高广宇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广东广州510222)

吉祥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万事万物的祈盼和祝福。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都围绕着“吉祥”这个主题延绵展开。纵观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许多出类拔萃的工艺美术作品除了精美的做工外,其彰显出的对生命的祝福,对生存的关注与祈福的吉祥文化更打动了无数欣赏者。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文化的基本主题

“吉祥”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吉利之义。《周书·武顺》中曰:“礼义顺祥曰吉”,《说文》中曰:“祥,福也。从示,羊声。”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文化,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到了唐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佛教与民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工艺美术作品中表现吉祥文化的手法更为多样。明清时期,表现吉祥文化的艺术作品逐渐成熟,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在众多作品中,展现吉祥文化的作品主题主要有4类。

第一类是以“祈祷多子多福”为主题。中国民间历来有子孙满堂,多子多福的思想。“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材料,什么工艺,民间艺术作为原始文化的嫡传,他们都强烈地显现出‘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1](P96)”子孙繁衍,万物生机,构成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主题,以女性为主要人物形象,以鱼群戏水、观音送子等为主题屡见不鲜,花生、石榴、葡萄则代表了生生不息、人丁兴旺的内在含义。

第二类是以“祈祷延年益寿”为主题。自古以来,历代皇帝、百姓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以祈祷延年益寿为主题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不乏其数,其中以福、禄、寿等形象最为常见。其外,青松、仙鹤、寿桃、灵芝等也寄托了百姓延年益寿的期望。

第三类是以“驱邪避灾”为主题。受古代社会生产力的限制,由于对大自然诸多现象的不了解,古代人类在灾难面前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对生活风调雨顺、平安顺利的美好祈盼,以及掌控大自然的迫切希望,在许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表现。人们把这种美好期望寄托在各种勇猛的动物之中,甚至创造性地想象出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动物,并将它们神化。比如他们寄希望于老虎、狮子等,希望他们保护人民安居乐业,避祸消灾。龙凤、麒麟的形象也较为普遍地出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其次,对神仙的崇拜也十分常见。绘画中钟馗捉鬼的形象,彩绘中门神(图1)的形象、民间庙宇中“四大天王”的雕塑,个个外貌狰狞,凶神恶煞。人们通过刻画这些面貌狰狞的神仙形象,目的是祈望他们对灾祸起到震慑作用。

图1 民间工艺美术中的门神形象

第四类是以“财富”为主题。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历来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明朝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相互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逐渐转变为吉祥、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人们普遍认为金玉满堂是幸福完满生活的保障,展现金银、元宝等财富、描绘官宦名门生活的工艺美术作品十分普遍。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表现吉祥文化的形式十分婉转、简洁。作品通过神话、象征、寄情、谐音等方式,巧妙地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引用神话传说

上下五千年来,中国神话故事中浓郁的艺术色彩、传奇的故事情节以及英勇善良的人物,给传统工艺美术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女娲补天》的故事题材被众多工艺美术作品采用。女娲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表达了人类崇拜母性的特性心理及对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崇拜。此外,麒麟送子的传说也常被引用。传说麒麟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着密切的渊源: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于孔府,并吐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示意孔子非凡人,其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的出现后来被赋予圣贤降世的先兆。神话故事的神秘色彩与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理趋向相结合,使故事中的形象、情节更加饱满,同时也展现了神话赋予作品的丰富内涵,形与神相结合,达到了艺术审美效果。

(二)象征

“象征寓意就是用群众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实物,根据其性质、形象和特点,赋予其一种道德品质或吉祥的涵义,使之从客观对象成为某种观念的替代物,成为老百姓都能理解、认同的符号。[2](P7)”“龙凤呈祥”是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常出现的意象。龙凤等艺术造型之所以备受艺术家们的喜爱,主要由于它们都象征着吉祥与如意。

在古代社会,人类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像风雨雷电那样具备强大的力量,能够有像群山那样的雄姿,能够像鱼儿那样在水中自由游弋,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因此,把许多动物的形象糅合一起,就形成了龙的形象。龙象征着人类征服大自然,祈望无所不能的愿望,后来它也逐渐象征美好吉祥的事物。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雕刻物品中,常常出现龙的形象。

貔貅(图2)是古代5大瑞兽之一,传说为龙之九子,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貔貅嘴大,浑身披满鳞甲,食量惊人,能吞宇宙万物。传说它的主食为金银财宝,因此浑身宝气,深得玉皇大帝的宠爱。不过,貔貅吃得多,排泄也自然多。有一天,它因忍不住随地便溺而激怒了玉皇大帝,屁股被打了一巴掌,从此貔貅的肛门就被封住了,金银财宝只进不出。这种习性被广为流传后,貔貅便成为了人们的招财神兽。

图2 貔貅铜雕形象

凤是古代先民心中的神鸟。《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鹰文曰仁,腹文曰信,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凤的形象出现在陶瓷彩绘、刺绣、木雕等工艺美术作品上,形式不一,精美绝伦,但相同的一点是,人们把仁义礼智等美好道德都寄托在凤的身上,将它作为吉祥的象征。

(三)寄托情感

通过具体形象和良言吉句来寄托创作者表达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是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如用花生、石榴等瓜果象征多子多福,用丹凤朝阳寓意完美、吉祥、光明,用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感情甜美,双宿双飞,用花好月圆寓意生活美满等。此外,运用良言吉句同样是寄托创作者美好祝福的表达形式。比如用“花开富贵”、“松柏长春”、“竹报平安”等凝练的吉祥语句来表达喜庆的主题。

(四)谐音

图3 民间剪纸中的蝙蝠形象

利用中国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通过发音相近或一致的事物比喻吉祥意象,达到情景结合、一语双关的效果。如年画中鱼的形象,是利用“鱼”与“余”同音的特点,将年年有余、生活富裕的美好祝福寄托在鱼儿戏水的画面中。在雕刻和刺绣作品中,常出现蝙蝠的形象(图3)。蝙蝠作为一种其貌不扬的动物,由于其与“福”同音,寓意幸福、福气满门,因此成就了“五福临门”、“洪福齐天”等一个个充满吉祥寓意的作品。在玉雕作品中,白菜的造型时常出现。“菜”与“财”同音,又因白菜的颜色与造型象征纯洁清白,因此它也成为高洁、清廉、富裕的美好象征。再如,猴子的艺术形象不仅用来象征聪明机灵,更多地被用来寓意升官封侯。原因在于“猴”与“侯”同音,符合中国人期盼封侯拜相的理想,猴子为群居动物,繁衍后代能力颇强,也被用来象征子孙满堂。

三、吉祥文化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文化有着强烈的民族特征。长久以来,人类对追求吉祥美满的生活从未停歇过。远古时期,人类通过占卜预知未来,试图用良好的愿望改变现实。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文化以和为美,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更促使吉祥文化进一步传承演变下来。吉祥文化发展至今,不断追求形式与内容相互融合,艺术作品的内涵得到了深化。

其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文化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从远古人类的生殖崇拜,祈求子孙满堂,到祈盼征服大自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到对财富的追求,这些无不例外都是人类在生活中的强烈愿望。这种追求蕴含于艺术形式中,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传播给众人,使欣赏者在这些工艺美术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亲和力。

再次,传统工艺美术通过吉祥文化表达一种含蓄之美。吉祥文化的表现方式是直观的,但同时也是含蓄的。它往往通过简单的画面给予欣赏者直观的视觉感受,但传达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更多的是其含蓄的寓意。例如,中原一带十分注重刺绣工艺。女孩出嫁一般要以绣花鞋作嫁妆,“鞋”与“偕”同音,寓意百年偕老。豫西一带女孩嫁妆中的枕头,均要绣以石榴、鱼戏莲花、牡丹凤凰的图案,寓意婚后生活多子多福、好运连连、富贵吉祥。安徽一带,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外祖母都会为家里的小外孙绣制“五毒肚兜”。肚兜上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等颜色的彩线搭绣成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等五种民间认为有毒的动物形象,正是由于五月初五为初夏时节,各类害虫不断增多,用这五种有毒动物能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表达了长辈对后辈的关爱与暖暖的亲情。

综上所述,“吉祥”文化贯穿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它的主题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特点。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演变,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种独特艺术文化内涵将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较大的参考价值。

从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看,吉祥文化是伴随着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而不断传承发扬的。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艺术设计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是直接而密切的。[3](P280)在当今社会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冲击与影响下,吉祥文化应该不断寻求创新载体,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传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形式,而应是不断推陈出新的批判性传承。近年来,现代工艺美术作品中不乏体现“中国风”的设计理念。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传统艺术内容,使欣赏者重新获得一种新鲜的审美感受,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尝试。艺术设计本身就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应该提倡符合审美观念的一切创新形式,使这种文化更好地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相信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吉祥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相互融合之后,定将能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1] 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2] 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3] 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吉祥寓意传统
美好寓意品芝麻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4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48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6:48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盛放的寓意
诗选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2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万年吉祥
心声歌刊(2019年2期)2019-05-09 03:06:0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