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2011-06-21 02:17刘春栋李惠梅
天津药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酚酸注射用丹参

刘春栋,李惠梅

(天津市第二医院,天津 300141)

药物经济学是以卫生经济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其是将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治疗过程,并以药物经济学的人群观念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性应用科学[1]。成本-效果分析(CEA)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诸多方法之一,是一种较为完备的经济评价形式,以某一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如症状缓解、疾病治愈或延长生命时间等)为衡量指标,并据此计算和比较其成本与效果比率或每单位效果所需费用的经济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选择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2]。在我国,患冠心病的人群在逐年递增,冠心病的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加重了社会和个人的负担。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针对冠心病的治疗常用的有注射用丹参、丹参酮ⅡA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丹参川芎注射液等。注射用丹参最早应用于临床,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注射液是从丹参中提取活性成分之一——丹参酮ⅡA制成的单一成分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丹参多酚酸再与镁离子形成以丹参多酚酸镁为主要成分的制剂;而丹参川芎注射液是由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的丹参素是由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以上4种药物对冠心病都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4种丹参类注射剂在治疗冠心病方面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1 病例及治疗方案

1.1病例选择 患冠心病住院病人92例,年龄42~83岁,均为伴有心绞痛的冠心病人。对丹参类药物过敏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或有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者予以排除。92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注射用丹参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2.9岁;B组(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5岁;C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3.4岁; D组(丹参川芎注射液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60.7岁。4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常规检查及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1.2给药方案 4组均为静脉滴注给药,疗程均为14 d,且治疗过程中未用其他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和可能损伤肝、肾重要器官的药物。具体给药方法见表1。

表1 4种药物的给药方法

1.3疗效评价 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痊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基本上不用硝酸甘油;进步: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90%;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以治愈、显效和进步计为总有效率。统计学处理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效果的确定 根据上述疗效评价指标,计算各组治愈、显效和进步的例数及总有效率,结果见表2。

表2 4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2.2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法或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用货币单位表示[3]。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不仅指药品价格,还包括治疗费用、仪器损耗、实验检测、劳动消耗等一系列费用[4]。本文中的病例除药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均相同,因此,总治疗费用用每位病人在治疗期间所花费的药费来计算(以2010年4月份价格计)。由于各组疗程均为14 d,故以日费用作为成本,结果见表3。

2.3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效果是指所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法的临床结果,用某种特定的治疗目标或非货币单位来表示。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平衡成本-效果,在两者之间找一个最佳点。而成本与效果比,则把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增长的费用-效果分析代表一个方案的费用-效果与另一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以最低成本为参照,其他方案与之对比而得(ΔC/ΔE)。这一比值越低,则表明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需的追加费用较低,该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见表4。

表3 4种治疗方案日成本比较 元/d

表4 4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2.4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由于冠心病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复杂。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大,因此,其不良反应作为药物经济分析的一个指标有其重要意义。A组方案中有1例出现一过性皮疹,1例有轻微胃肠道反应;B组出现1例一过性低血压;C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纳差;D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痛。以上不良反应出现后均可坚持治疗,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消失。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5。

表5 4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由表2可知,B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最高,A组最低;而从表3可知,A组的治疗方案费用最低,D组最高。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是将成本和效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表4中可知,C/E中D组为最高,A组为最低;ΔC/ΔE中B组为最低,C组为最高。虽然D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D组的总费用及ΔC/ΔE都是最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组的总费用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ΔC/ΔE上C组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组在以上各项指标中都不符合最佳条件。另外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看,A组为最高,而B、C、D三组比较接近,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因此,综合以上分析,遵循药物经济学的费用最合理、疗效最好、安全性最佳的原则,认为C组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为最佳治疗方案。

1 宋秉鹏,丁宝峰.药物经济学概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5(3):179

2 谢红光,周宏灏.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5,4(1):1

3 王鋆,张均.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药学实践杂志,1995,13(4):193

4 张均,郭震洲,王立强,等.药物经济学概述及在我国运用的几点设想.中国药房,1993,4(5):11

猜你喜欢
酚酸注射用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