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文华 张海华 刘亚红 张义明 马秀芳 朱爱斌
椪柑被国内外称为“东亚蜜桔之王”。陕南地区过去椪柑种植面积较小,缺乏栽培管理经验,种植密度按多大株行距进行设计也缺乏技术资料记载。因此,在21世纪之初简单采用温州蜜柑 “短周期加密栽培”模式,按2m×1.5m的株行距进行栽植。这种密度在陕南丘陵坡地条件下,栽后第7年椪柑树冠对园地的覆盖率已达85%以上,并开始郁闭,果实成熟期也较晚,病虫为害严重,优果率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单位面积产量虽曾较高,但极不稳定,“大小年”现象较为严重。为此,采用“隔行高接换种”的办法,对密植椪柑盛果园进行“密改稀”试验和示范。
试验、示范园设在位于城固县林果试验场 (又名城固县柑桔试验场)场部西梁坡地。园地总面积1.0hm2。2002年春季按株行距2m×1.5m进行定植,定植株数为3330株。2005年开始结果,2007年开始进入盛果期。栽植品种为椪柑 “83-4”、“83-7”、“83-8”以及“漳州芦柑”等4个品系,砧木为枳,种苗引自城固柑桔育苗场。截至2010年3月,园区实际保存2709株,每667m2实有椪柑盛果树181株。
2010年4月中旬采用 “隔行高接换种”的办法,将园内部分植株高接换种为极早熟温州蜜柑良种“日南1号”,隔行保留椪柑盛果树。由于隔行高接的 “日南1号”当年尚未形成树冠,实际上相当于对椪柑密植盛果树进行了“隔行间伐”,将园地密度进行了“密改稀”。“密改稀”以后,椪柑盛果园园地密度由株行距2m×1.5m降低为4m×1.5m,园内现存椪柑盛果树1397株,较“密改稀”前减少1312株,每667m2实有椪柑盛果树减少为93株。
“隔行高接换种”以后,对未高接椪柑盛果树按省力栽培、节本栽培等技术措施栽培、抚育和管理。2010年11月中旬对果实着色、产量、品质进行初步调查,2010年12月7—9日对成熟果实进行采收、分级、包装以后销售,并对产量、品质、销价、成本及效益进行调查、测定、总结和分析。
据实地观察和深入调查以后发现,该椪柑盛果期密植园“密改稀”当年,效应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2.1 果实着色及成熟时间
“密改稀”前后椪柑果实转色、着色、成熟、采收时间见表1。
从表1可见,“密改稀”以前,由于椪柑树冠对园地覆盖率达到85%以上,郁闭度较高,通风透光条件较差,椪柑果实直到12月上旬才开始转色,到12月中旬着色仍只有30%左右。2010年 “密改稀”之后,不论是“漳州芦柑”还是椪柑 “83-4”、“83-7”、“83-8”,在11月上旬即开始着色,11月中旬着色已达70%以上,11月下旬着色已达90%以上,已经达到往年可以采收的着色度与成熟程度。按此计算,往年到12月20日以后才可采收的椪柑果实,2010年在11月20日左右即可采收。成熟、采收及上市时间可较往年提早30天左右。这样,既可及早减轻椪柑树体负担,使树势及时恢复,促进树体安全越冬,还可及早施入“还阳肥”,促使椪柑树体安全越冬,促进花芽分化,为翌年丰产、稳产创造条件。
调查和观察还发现,与该片“密改稀”椪柑盛果园相邻的未进行 “密改稀”的同树龄椪柑盛果园,2010年11月下旬调查和比较时果实尚未开始转色,转色及着色时间晚于已进行“密改稀”园地15~20天,果实成熟、采收、上市时间至少延迟15天以上。2010年12月10日对未实施 “密改稀”的相邻椪柑园果实采收现场的观察可见,该园椪柑果实着色不足30%,且果面煤烟病十分严重,优果率极低;该园区椪柑果实着色达到50%以上,采收时间起码要延迟到12月20日以后。
2.2 产量
试验园“密改稀”前后产量、产值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密改稀”以后,虽然盛果树结果株数由2709株减少为1397株,但2010年总产量仍达到13723kg,平均每667m2产量仍达 915kg,与“密改稀”以前两年平均单产910kg相比,不但未减产而且略有增产。稳产或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产量大幅增加所致,由前两年的平均株产5.04kg增加至2010年的9.82kg,增长率达94.84%。
2.3 果实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
试验园“密改稀”前后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试验示范椪柑密植盛果园往年柑桔粉虱、矢尖蚧、红蜘蛛等病虫为害较重,由此引发的果实及叶片煤烟病也十分严重,优果率不足40%。2010年“密改稀”后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由此减少了柑桔粉虱、矢尖蚧和红蜘蛛等病虫为害,果实煤烟病及矢尖蚧等病虫为害较往年大大减轻,果面干净、整洁度大大提高。据调查和统计,2010年椪柑果实煤烟病、矢尖蚧发生率仅1%~3%,优果率达97%以上。
除外观质量明显提高以外,椪柑果实内质也发生明显变化。据测定,试验园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往年在9%~10%,2010年则达到11%~12%,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化渣性较好,果汁丰富,爽口宜人。“密改稀”以后果实外观和内质明显提高,果实采收以后可以直接在园地内装筐或装箱后销售,往年那种采收以后入库、入库后分检、分检后再出库销售的繁杂程序已无必要。
2.4 喷药次数及用药、用工成本
试验园“密改稀”前后农药使用次数及其成本变化情况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见,“密改稀”以前的2009年,全年全园喷药5次,病虫害防治成本为4428元;进行“密改稀”以后的2010年全年只喷药4次,病虫害防治成本为3442元,较“密改稀”以前减少开支986元。在这当中,“密改稀”以前的2009年购买农药开支为3378元,“密改稀”以后的2010年购买农药开支仅为2257元(含叶面肥开支),较“密改稀”以前减少开支1121元,减幅达33.2%;若除去农药价格上涨和叶面肥等因素,按同比价格、同样药剂种类计算,下降幅度更大。“密改稀”以后的2010年喷药用工开支较2009年增加135元,主要是由于用工工价上涨引起,实际用工数量因用药次数减少1次而有所减少。
2.5 生产成本
试验示范园“密改稀”前后生产成本变化情况调查结果见表5。
表1 “密改稀”椪柑试验示范园果实成熟期调查
表2 椪柑试验示范园总产与单产调查统计
表3 椪柑试验示范园果实品质调查统计
表4 “密改稀”试验示范园病虫害防治成本调查统计
从表5可见,未进行 “密改稀”以前的2008年,全年直接生产成本为1.75万元,折合每667m2生产成本为1167元;2009年全年生产成本为10600元,折合每667m2生产成本为707元;“密改稀”后的2010年,全年生产成本总计为9455元,折合每667m2成本为630元,年度总成本较“密改稀”以前两年平均开支减少4595元,每667m2平均生产成本减少307元,降幅达48.6%。在这里面,减少最多的一笔开支是椪柑园看护费 (这属经营管理方面原因),增幅最大的开支是果实采收用工费,主要原因是果实产量增加,引起看护费、采收费较2009年增加。果实采收方面,2009年总计只开支450元,但2010年实际开支1520元,较2009年增加开支1070元,除产量增加引起采摘用工数量增加以外,还与用工工价标准提高、采收质量要求较严 (必须使用 “采果剪”,实行“两剪法”采果,不准使用“修枝剪”进行“一剪法”采果)等有一定关系。
2.6 鲜果销售价格
试验示范园“密改稀”前后鲜果销售价格变化情况调查结果见表6。
从表6可见,未进行 “密改稀”以前,由于果园通风透光条件较差,煤烟病、矢尖蚧等病虫为害较为严重,果实外观受到较大影响,因而鲜果平均售价2008年仅为1.10/kg元左右,2009年仅为1.60元/kg左右;2010年“密改稀”以后,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椪柑果实外观及内在质量大幅提高,鲜果平均售价达到3.60元/kg,较“密改稀”前两年平均销价1.26元/kg增长185.71%。
2.7 单株及单位面积产值
试验示范园“密改稀”前后总产值、单位面积产值及单株产值调查结果见表7。
从表7可见,“密改稀”以前,由于产量低、果品质量较差,2008—2009年平均每 667m2产值仅1141元;“密改稀”以后,由于产量稳中有增、果实质量大幅提升,果品销价明显提高,平均每667m2产值达3302元,较“密改稀”以前增加2161元,增幅达189.37%;单株平均产值达到35.45元,较“密改稀”以前的6.32元 (2008—2009年平均值)增加29.13元,增幅达460.92%。
表5 椪柑试验示范园生产成本分布
2.8 单株及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试验示范园“密改稀”前后总利润、单位面积利润、单株利润变化情况调查结果见表8。
从表8可见,“密改稀”以前,2008年、2009年两年平均每667m2纯收益仅为208元;“密改稀”以后,2010年平均每667m2纯收入达到2671元,较“密改稀”以前增加2463元,增幅达1184.33%;而单株平均纯收入较“密改稀”以前增加27.53元,约“密改稀”以前的14倍。
3.1 椪柑密植盛果园 “密改稀”以后,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椪柑果实着色及成熟期提早20~30天。由此可见,栽培密度适当降低以后,可以促使某些晚熟或中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大大提前。
3.2 椪柑密植盛果园 “密改稀”以后,果实外观及内质明显提升,树体长势明显趋旺,农药及用工成本明显下降,单产及总产稳中有增,鲜果售价、市场竞争力及销价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及园区总体效益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密改稀”技术不但在本场同类椪柑园地中可以扩大推广和应用,而且可以在场内外冰糖桔、温州蜜柑、南丰蜜桔等盛果期密植园中进行试验、推广和应用。
3.3 园区技术档案表明,2010年试验示范园椪柑果实内质明显提高,除与“密改稀”有关之外,还与2010年追施“壮果促梢肥”时除施入碳铵、磷肥之外,同时施入 “硫酸钾型奥特尔复合肥”,在6月下旬结合喷药同时喷布“健绿营养素”和“多肽尿素”等复合营养元素,以及“壮果促梢肥”当中N下降,P、K增加等密切相关。
3.4 试验示范园2010年总体生产成本稍低于“密改稀”以前的2009年,但明显低于2008年,这与2008年该果园承包人常年雇用年龄偏大、不具备实际作业能力的人员,全年开支看护人“工资”4800元密切相关。这表明,在柑桔园生产成本控制上,除在栽培技术措施制订与落实等环节上注意节本增效之外,经营管理措施的制订及落实也应注意节本增效。只有坚持“两手抓”,才能将生产成本控制到最低。
3.5 试验示范园2010年提质增效效应虽然十分明显,但单位面积产量仍偏低,平均每667m2产量不足1000kg。调查结果表明,这与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采果以后未及时施入 “还阳肥”或 “谢果肥”,开花着果期未施“稳果肥”,只在果实膨大期追施“壮果促梢肥”一次的施肥模式密切相关。依据目前椪柑树体长势及树冠大小,该示范园每667m2产量仍有上升空间。因此,2010年果实采收以后务必施入“还阳肥”或“谢果肥”,同时在2011年开花着果期补施 “稳果肥”,以使该园区椪柑产量有更大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表6 椪柑试验示范园“密改稀”前后果实销价调查统计
表7 椪柑试验示范园经济收入调查统计
表8 椪柑试验示范园经济效益调查统计
3.6 2011年该示范园栽培管理中除增加施肥次数、施肥数量以外,尚需进行“开心式”大枝修剪,促使椪柑盛果树树冠逐渐转变为“开心式”树冠,增加椪柑树冠的受光率和光合作用效能,为提高产量、提升果实品质创造更加合理的树冠条件。
3.7 据近年观察发现,椪柑结果枝以春梢和早秋梢上中、短结果母枝为主,而且多系顶花芽结果。因此,早春修剪时要尽量减少对结果枝梢的短截,只需对过密大枝进行适当疏除,对衰退枝组进行适当更新修剪,对过长徒长枝进行适当短截,促发新枝即可,一般不需对中、短结果母枝或营养枝进行短截。
3.8 试验园未像其他 “密改稀”园地那样直接进行隔行或隔株“间伐”,而是在行间进行“高接换种”,高接换种的“日南 1号”温州蜜柑成活率较高,长势也较为健壮,2011年有望少量挂果,2012年有望全面挂果。但因处于椪柑盛果树行间,椪柑盛果树是否影响“日南1号”高接树的生长、开花、着果及其产量,尚有待继续观察并加强栽培管理。
3.9 试验示范园2010年虽然效益明显,但在园区日常管理及成本控制上仍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之处。笔者认为,除肥料不能节省以外,修剪、中耕、看护、采果等生产用工成本都有值得进一步控制和压缩的空间,以利实现节本增效。
3.10 对柑桔盛果期密植园采用“隔行高接换种”的技术路线及其配套技术进行“密改稀”和“品种更新”,2010年属于初次尝试,并初见成效。该模式与直接将盛果期密植柑桔园行间或株间大树进行“间伐”的效应比较,尚待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