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辉,陈敏芝,刘静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二科,北京 100853)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易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量表问卷对63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心理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综合康复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 本组63例均为2010年6月至8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均符合标准[1],并排除精神异常。男46例,女17例,年龄83~97岁,平均89.7 岁。
1.2 调查方法 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2]以及A型行为问卷[2]调查,在病房内由患者本人或家人协助答卷。
1.3 评定标准以中国常模总分均值为界 (1)SAS标准分>38分为焦虑;(2)SDS标准分≥43分为抑郁;(3)A型行为评定标准:28~5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
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S标准分>38分46例,焦虑发生率37%;SDS标准分≥43分28例,抑郁发生率43%;A型行为评分为28~50分52例,A型行为占89%。
UA与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SAS,SDS评分[3]比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生抑郁的人数比急性心肌梗死显著增多(t=2.936,P<0.01);发生焦虑的患者两者无显著差异(t=1.045,P>0.05),见表 1。
表1 UA与AMI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1 UA与AMI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SAS SDS 63 44.48 ±10.90 52.83 ±12.09 AMI组 38 41.10 ±9.74 42.73 ±9.31 t值UA组1.045 0.302 P值2.936 0.005
研究表明UA患者由于受躯体功能障碍及疼痛的双向影响,常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是一种极大的负性心理,这种负性心理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下降,影响康复过程。本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发生率37%,抑郁发生率43%,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抑郁的人数显著增多。这可能由于前者心绞痛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患者思想负担较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并导致抑郁的发生。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由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促发的心血管疾病逐年增多,A型行为作为UA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89%为好胜心强、快节奏、好争辩、性格急躁。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利于临床实施有效的心理康复,通过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阻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入院时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自己,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尽可能向患者本人介绍病房环境、主治医生,以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引起的陌生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 创建良好的生活、休息环境 安置患者住单人病室,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避免不必要干扰。协助生活护理,减少患者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
4.3 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在护患双方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抑郁的状况及程度,包括口头交流收集患者抑郁产生的原因,如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对患病的态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等,从而了解有无抑郁产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有预见性护理。
4.4 积极有效的沟通 定时与病人交流,通过耐心解释、鼓励、劝导等心理护理方法,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尽快好转。在与患者接触中要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关切,给予开导、抚慰解释,做好全程卫生知识宣传,帮助病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提高病人的防病知识水平,教会病人学会自我护理,要准确及时的解答患者问题,以消除患者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疾病。此外,还要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培养一定的兴趣与爱好,适当看电视节目、听轻音乐等以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和健康状况。
4.5 做好健康教育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加强有关本病的预防治疗及自我护理知识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因错误的观念或不正确的认识可以导致不良行为与情绪。根据患者病情、职业、文化程度,讲解有关医疗知识,有利于消除各种诱因,特别要讲明休息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合理的饮食调整,另外,还要教会患者自测脉搏,使其了解血压的正常值,所有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6 强调家属的参与作用 家属对住院患者的关心、帮助、理解、支持在消除不良情绪中有重要作用。同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健康知识学习,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案、饮食调整、家庭护理等知识。家属的积极参与,从另一方面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6.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心理卫生杂志,1998:160-205.
[3]宋志丽,王艳娥,刘俊.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