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明 刘翠美 王 栋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入社区,普遍存在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治疗状况差等问题,故世界心理社会康复协会目前反复提倡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国外 40多年的实践证明,社区治疗可在更为自由的环境和更少代价的情况下,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复发和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功能[1]。为探索新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我们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个案管理模式,以探讨对其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1.1 对象 选择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9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例。干预组男 25例,女 20例,平均年龄 (29.78± 7.62)岁,平均病程(3.21± 1.22)年;对照组男 23例 ,女 22例 ,平均年龄 (28.01± 6.65),平均病程(3.11±1.2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用药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入组标准:①病情处于康复期,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BPRS<25分;②受教育程度均初中以上,年龄 18~ 52岁;③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依赖者;④至少有 1名亲属同意和愿意接受干预。
1.2 方法
1.2.1 方法 统一由有临床经验的精神科护士担任个案管理,对技术操作方法和量表评定进行统一培训,精神科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共分 2个阶段,第一阶段约 8周 ,建立爱心联系卡,配有电话咨询。最初每 2周到患者家中为患者和家属做宣传工作,使他们愿意接受干预,并制定个人计划,此阶段的指导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复发的前驱症状及预防措施;坚持服药及定期复查的目的及意义;患者病态行为和非适应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和技巧等,并解答他们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转入巩固阶段为第二阶段,每月到患者家中进行一次心理康复指导,结合家庭情况重点进行家庭生活特点及社会交往方式指导;如何对待患者的心理危机;自理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技巧的培训;如何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监护;焦虑的原因、感受及自我调试方法;产生自我评价过低或绝望的原因、感受及自我调试方法;改善睡眠障碍的措施等。每季度组织患者及家属来我院进行家庭聚会 ,相互介绍经验,协助患者康复各种社会功能,以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两组患者均按原来药物维持治疗,在随访过程中评定各种量表,同时记录复发情况及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情况。
1.2.2 疗效评定 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2]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复发标准:消失症状再度出现,残留症状明显加重。对患者家属接受教育情况的评定,采用统一试题 (10个题目 ,每题 10分)以提问的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测验并将得分在 40分以上者视为良好,共测验 3次。
1.3 数据处理 根据资料类型用 PEM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i2检验。
2.1 干预前后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 1。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评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 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病情和社会功能康复的状况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 1 干预前后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s)
表 1 干预前后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s)
注:P<0.01
干 预 组对 照 组组 别 入组前 入组 1年后 入组前 入组 1年后GAF 59.76± 10.01 78.10± 10.28 60.23± 10.89 47.72± 12.23*SDSS 10.30± 3.10 3.90± 5.10 10.50± 3.40 6.50± 2.70*
2.2 两组间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 1年中,干预组复发 4例,复发率为 8.89%,而对照组复发 17例 ,复发率为 37.78%,经i2检验,i2=10.50,P<0.01,干预组复发率明显降低 ,证明个案管理模式对病情的稳定有良好的作用。
2.3 两组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入组时,干预组掌握知识良好者 7(15.56%)例,对照组 8(17.78%)例,i2=0.08,P> 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第一阶段,干预组良好者 32(71%)例 ,对照组 9(20%)例 ,i2=23.70,P> 0.01,第二阶段,干预组良好者 43(95%)例,对照组 16(36%)例,i2=35.87,P> 0.01,经过 2个阶段个案管理的实施,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患者接受教育的效果良好。
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约半数患者在急性发作住院治疗后仍残留部分症状,出院后需继续维持治疗。但这类患者对单用药物治疗的反应往往较差,其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显示,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个案管理后,干预组 GAF、SDSS评分情况、复发率、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呈现显著差异(P<0.01)。
个案管理模式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来治疗、管理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国外,应用个案管理模式,社区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老年抑郁症,且由个案管理员负责跟踪随访的模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3]。本研究应用个案管理模式,以药物维持治疗为主,辅之以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康复指导等,并且由个案管理员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的个案管理模式,使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本研究发现,个案管理模式能有效增加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和应对能力,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减少本病的复发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未进行干预前,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应对病态行为的技巧,不能协助患者进行维持治疗,易致病情复发。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使他们对精神分裂症有了正确的认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能坚持服药,家属也改变了对患者的态度,减少了对患者的过分指责或过分保护等不利影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照料能力,而且还减轻了自身的内疚感和无能为力等心理负担,促进了家庭成员关系日趋融洽,从而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1]赵宝龙,许东升,王祖成.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85-287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9-151,162-165
[3]吴海苏,徐勇,徐一峰,等.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6):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