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艳林 许梦雅
1)河南省粮食局卫生所 郑州 450003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 郑州 450014
我院2008-01~2010-12门诊60例功能性胃肠病伴失眠 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状及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 14例,女16例;年龄19~68岁,平均 41岁。 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 18例;年龄 21~58岁,平均39岁。病程4个月~12 a,平均4.2 a;均伴失眠,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相关症状,经临床体检及肝功能、胃镜、B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1.2 诊断标准 所有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均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失眠患者均符合《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诊断标准[1]。
1.3 疗效评价标准 60例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评定[2]。PSQI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有7个成分,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有嗳气、上腹胀者给予增强胃动力药多潘立酮,上腹明显疼痛者,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奥美拉唑,腹痛者给予胃肠解痉药山莨菪碱,腹泻者给予止泻药蒙托石散,便秘者给予渗透性轻泻剂聚乙二醇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艾司唑仑片1 mg,睡前30min服用;治疗组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选用清大德人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研制的百奥奇脑健康仪,患者取坐位,佩带治疗帽,治疗帽有五个治疗体,分别放置于印堂穴、风池穴和双侧太阳穴处,应用神经衰弱和脑疲劳综合征处方,强档,治疗体磁感应强度5~10 mT,30min/次,1次/d,10 d为 1个疗程,平均治疗2个疗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各组数据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 PSQI评分比较 ()
表1 2组治疗前后 PSQI评分比较 ()
注:*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5.13±2.42 9.31±2.43*对照组 30 15.23±2.39 13.72±2.84
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10%~20%,占消化科专科门诊患者的40%~50%。因多伴失眠、焦虑、头昏等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比某些慢性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更明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为患者常合并精神心理障碍[3]。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为胃肠道症状合并失眠的患者,因长期睡眠不足导致胃肠道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胃肠道症状又反过来影响睡眠质量,使失眠加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病人反复就医,反复检查,阳性体征检出率又较低,部分病人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不治之症,久之会引发焦虑、抑郁症,直接或间接造成医疗费用增加,所以应尽快干预功能性胃肠病伴发的失眠症状,使病人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和生活中,实现社会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神经电生理技术,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的重要手段。研究证实,频率在1 Hz以上的高频率 rTMS有促进局部神经元的作用,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加;而低频率rTMS有抑制局部皮层活动的作用,使皮层兴奋性下降[4]。脑健康理疗仪就是通过特制的治疗发生体,输出规律的负极性交变电场——经颅磁刺激,透过颅骨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使细胞带电量增加,扩张脑血管使之血液循环加快,携氧能力提高,改变脑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脑细胞的代谢环境,使代谢酶活性增强,受损脑细胞新陈代谢加快,增强损伤细胞的可复性。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磁的发生和传播,增加大脑细胞的稳定性,调节睡眠中枢神经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上行激活系统的兴奋性,有利于大脑细胞的重新调整,有助于大脑过度疲劳的恢复。利用其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消除神经衰弱和脑疲劳的相关症状,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某些脑部疾病和调整脑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本文数据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41-143.
[2]Cuellar NG,Strumpf NE,Ratclife SJ.Symptoms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older adults:outcomes on sleepquality,sleepiness,fatigue,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J].J Am Geriatr Soc,2007,55(9):1387-1392.
[3]韩麦,段丽萍.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80-1581.
[4]潘钰,汪漩,杜巨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1):1058-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