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侯春梅
针刺治疗婴幼儿腹泻54例
张勇,侯春梅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呼和浩特 010020)
针刺疗法;腹泻,婴儿;穴,天枢;穴,足三里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婴幼儿腹泻54例,并与药物治疗48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02例腹泻患者均为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急性腹泻90例,迁延性腹泻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2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5 d。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2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陈荣华、陈吉庆主编的《儿科学》教材中关于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取双侧足三里、天枢穴。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长25~40 mm一次性毫针,定位后迅速刺入穴位,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3次后起针。每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采用口服给药。尽量口服补液盐或淡盐开水,并每日给予蒙脱石口服。1岁以下患者,每次2∕3 袋,每日3次;1~2岁患者,每次1袋,每日2~3次;2岁以上患者,每次1袋,每日3次。
痊愈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每日1~2次,精神、食欲佳。
有效 大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每日仍超过3次。
无效 大便次数、性状无改善。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患者,女,1岁,2007年11月21日初诊。其母代诉患者腹泻,伴发热2 d,大便呈稀水样便,夹杂未消化的奶瓣,每天6~8次,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无呕吐,口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腹泻无好转。体温36.8℃,腹平软,肠鸣音活跃,肛周红肿,舌淡红,苔薄白,食指络脉浮红,大便常规可见脂肪球少许,白细胞(-),证属风寒型泄泻。针刺足三里(双)、天枢(双),捻转3次后起针。针刺1 d后,大便每日2次,呈糊状,患者进食佳,精神状态好,告愈。
婴幼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易患胃肠疾病。根据《素问》中“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及“六腑之病取其合”、“合治内腑”之指导,故取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鼓舞中气,培生化之源,中焦健运,自能消化乳食,中气得鼓,自能推邪外出。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针刺足三里不仅能调节脾胃功能,还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抵御外邪的侵袭;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具有和胃健脾,理气止痛作用,具有双向良性调整胃肠的作用。两穴配伍,能调理脾胃,疏通气机,使消化功能迅速恢复,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此法疗效迅速,简便易行,无副反应,供临床参考应用。
张勇(1968 - ),女,副主任医师
1005-0957(2011)11-0776-01
R246.4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1.776
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