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达,段 荣
(1、江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2、检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为了解健康儿童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不同年龄阶段是否有差异,我们检测了87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的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D-二聚体(D-D)这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87例儿童均为我院儿保科体检儿童,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及血液系统疾病。年龄分组为婴儿组(<1 岁),幼儿组(1~3 岁),学龄前组(4~6岁),学龄组(7~12 岁),87 例中男性 40 例,女性 37例,平均年龄为5.3岁。
1.2 实验方法 所有儿童均采空腹静脉血,用129mmol/L柠檬酸钠9:1抗凝,离心分离血浆,然后置-20℃中冻存待测。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试剂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参照说明书操作。
健康儿童各年龄段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健康儿童各年龄段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
t检验显示各组间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正常生理状态下TM、F1+2、D-D、SFMC的血浆含量不随年龄变化而出现显著差异。
在正常生理止凝血过程中,与止凝血及纤溶相关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及纤溶物质在活化过程中或在代谢过程中表现出某些特征或释放出某些产物,称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TM是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主要功能是通过与凝血酶结合促使蛋白C激活而调控血液凝固,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大量释放入血,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之一[1]。F1+2是凝血激活过程中由因子Xa复合物水解凝血酶原后所释放出的多肽片段,是反映因子Xa活化及凝血酶生成的分子标志物[2],SFMC是由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亲和后形成。在血液中测出SFMC提示凝血酶生成所导致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换,继而引起继发性纤溶初始阶段。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所形成的特异降解产物,是反映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3]。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些分子标志物的血浆含量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如果这些分子标志物的血浆含量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一般可特异性反映机体的某些病理状态,如血栓前状态,DIC的不同病理阶段,包括DIC的早期阶段。
据相关报道,在健康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老年期,F1+2、D-D的血浆含量会相应增高[4]。而在健康儿童,在生理状态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这四种分子标志物的血浆含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于决定不同年龄段儿童是否使用同一标准的正常参考值来评估或判断机体在止凝血方面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各年龄段这些分子标志物血浆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用同一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正常或异常,凝血或纤溶系统的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反之,则要确定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
本文检测了87例健康儿童的TM、F1+2、SFMC、D-D的血浆含量。87例分为四个年龄段,分别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检测结果显示:这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四个年龄段无显著差异,可能为健康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其凝血-纤溶过程相对平稳。因此,当检测这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来反映机体止凝血及纤溶功能是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可以不考虑年龄因素对参考值的影响。在儿童的任何年龄段都可同一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是否为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各年龄段真实情况,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1]卢兴国,童杰峰,张 强,等.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检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15(1):112-116.
[2]张 辉,王 梅,杨 蓉,等.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J].临床荟萃,2007,22(24):1769-1767.
[3]党京丹.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24:16-18.
[4]Wells PS,Owen C,Doucette S,et al.Does this patient have deep vein thrombosis?[J].JAMA,2006,295(2):1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