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所致眼外伤是眼科超声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超声检查可全面了解眼部缺损情况及球内病变。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青年路医院2007~2010年因外伤所导致的眼内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旨在探讨外伤所致眼内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青年路医院眼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38例138只患眼,其中女性47例,男性91例;年龄5~86岁,平均(45.5)岁。单一病变61例,复合病变77例,其中钝挫伤112例,穿孔伤26例。致伤原因:钝器伤79例,锐器刺伤12例,异物致伤6例,爆炸伤10例,车祸致伤23例,拳击伤8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1)MHz,患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经眼睑直接扫查,必要时嘱患者眼球左右转动,观察玻璃体内病变活动度及后运动,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 ow imaging,CDFI)观察病变区的血流信号。
本组138只患眼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诊断为玻璃体出血52只(图1),晶体脱位31只(图2),视网膜脱离21只(图3),脉络膜脱离3只(图4),玻璃体后脱离3只(图5),复杂的玻璃体内病变(玻璃体内既有脱位的晶体,同时又有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21只(图6、7),玻璃体挤出1只(图8),异物6只。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见表1。
表1 138只患眼眼内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
图1 玻璃体出血。图2 晶体完全脱位。图3 视网膜脱离。图4 脉络膜脱离。图5 玻璃体后脱离。图6 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图7 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图8 玻璃体挤出(箭头示)
由于外伤所致眼部损伤的结构和轻重不同,外伤后眼部的形态改变也各有不同。分析检查结果显示眼外伤致玻璃体内病变最高,主要有玻璃体内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晶体脱位等,这些病变常引起屈光间质浑浊,眼底检查困难,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弥补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球内结构。对于外伤所造成的少量玻璃体出血、单纯的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行超声检查时可依据其典型声图像表现诊断(图1~5)。在眼外伤中,穿孔伤或钝挫伤均可造成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眼内出血进入玻璃体腔,少量出血易于吸收,较多的出血则难以吸收,玻璃体部分液化、浓缩和后脱离等,反复大量出血可刺激眼部增生反应,形成纤维增生膜,此膜的吸收可致视网膜产生裂孔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声像图表现为点状、块状和膜状回声。由于损伤多发生在玻璃体改变上,损伤常造成玻璃体内多种病变复合在一起,如晶体脱位加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加脉络膜脱离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它们的形态及位置有相应声像图表现,诊断也不困难。脉络膜脱离表现为玻璃体内带状回声后端连于赤道部附近,与视盘无关,凸面向玻璃体腔,缺乏后运动[2],而视网膜脱离的带状回声一端连于视盘边界,另一端止于周边的球壁,后运动活跃[3]。玻璃体后脱离为连续条状光带不与球壁后基部相连,后运动活跃。因眼外伤所致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离断将导致晶状体位置异常,即晶状体不全脱位和晶状体完全脱位[3],声像图表现为晶体颞侧或鼻侧与睫状体分离,脱入玻璃体前部,或玻璃体内见圆形或椭圆形光环。对于较严重的损伤造成的眼球内结构失常,眼球变形,球内呈不规则杂乱的条带状及絮状、斑块状回声,与球壁关系无法确定,甚至是眼球破裂等复杂玻璃体内病变时,二维超声诊断一般比较困难,此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因玻璃体内杂乱的条带状回声上可探及较多的血流信号,通过二维与血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在条带状回声上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且频谱形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完全相同即为视网膜脱离[4],条带上可见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动脉血流频谱,与睫状后动脉相似即为脉络膜脱离,未探及血流信号的条带状回声为玻璃体内机化膜[4]。超声检查对球内异物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显示异物大小、位置及与球壁的关系,还可显示球内异物的继发性病变,如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
超声检查弥补了眼科检查的不足,对眼的正常结构和眼内病变观察清晰,对眼内病变能够得出直观的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以及估计手术效果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对眼外伤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注意不能按压眼球,否则会使损伤加重,对于异物尤其是尖锐物刺伤,异物还在眼内,切勿转动眼球,以免加重损伤。
[1]李莉, 张文云, 殷春霞, 等. 226例眼外伤高频超声检查分析. 天津医药, 2008, 36(9): 729-730.
[2]李力新. 眼部超声诊断图谱.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7-107.
[3]周永昌 , 郭万学 . 超声医学 . 4 版 . 北京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288-292, 337.
[4]张缙熙, 姜玉新. 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