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贵友
十二指肠残端瘘为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术最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施行毕Ⅱ式胃切除术的l%~4%,由于综合处理方法的改进,该并发症的病死率已显著下,一旦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病死率仍在20%以上[1]。营养支持在十二指肠残端瘘治疗中占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了解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营养支持,我们对此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本组患者来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45例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8岁;原发疾病:胃窦癌10例,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25例,球后溃疡合并急性穿孔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
十二指肠残端瘘常发生在术后2~5d。突发右上腹部剧烈疼痛23例,l例发生于术后第7天。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10例,腹膜炎局限在右上腹者14例;体温升高、脉搏增快16例;轻度黄疸1例;出现休克l例;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浑浊液1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7例;腹部B超探查发现右上腹积液20例;B超定位在右上腹积液部位穿刺抽出胆汁样腹液9例。
本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禁食,胃肠减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要注意有无瞩下、盆腔及腑间脓肿。保持引流通畅,促进炎症吸收,最好先用持续负压吸引5~7d,窦道形成即改为重力引流;加强护理,保护好瘘口周围皮肤;加强抗感染治疗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
先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这样易于纠正内稳态失衡、液体容积和渗透性紊乱以及酸、碱、电解质失衡。使用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善宁、乌司他丁等抑酶制剂。腹膜炎稍有局限后,即采取措施建立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通道的建立[2],部分患者左上腹脏器切除术时已放置了空肠营养管;在胃镜的帮助下,将空肠营养管的头端放在输出袢的空肠上段距胃肠吻合口15cm以远;在X线帮助下将空肠营养管的头端放到代胃空肠最低一个吻合口15cm以远。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第1天给予250mL生理盐水滴注空肠营养管,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使肠道适应,观察有无腹痛腹胀,24~36h如患者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百普力营养液(由纽迪希亚公司提供,主要成分为水、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麦芽糖糊精、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呈混悬性液,以短肽蛋白为主,低脂肪,低渣,等热量,即1mL含lKcal (4.18KJ)热量,每瓶500mL,总热量为500Kcal(2090KJ),其中每100毫升含水解蛋白4.0g、碳水化合物18.8g、脂肪1.0g。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
本组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结束和肠内营养支持后进行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检测并进行比较。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经积极全面的保守治疗45例中25例20~30 d瘘口愈合,13例3l~60d瘘口愈合,瘘口自愈平均时间为50.5d,治愈率84.45%。死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7例,病死率15.55%。本组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结束和肠内营养支持后进行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检测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肠外营养支持结束和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内容比较(±s)
表1 肠外营养支持结束和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内容比较(±s)
注:肠内营养支持应用前与应用后比较,P<0.05。
肠内营养支持 血红蛋白(g/L) 总蛋白(g/L) 白蛋白(g/L)应用前 89.0±15.6 55.6±4.1 31.6±2.8应用后 103.0±12.3 61.8±3.2 37.9±3.8
十二指肠残端漏多见于术后4~5d。缓慢发生的渗漏多以局部感染状为主,如发热、局部压痛、引流液增多等,体温升高,肠麻痹、腹胀、腹部压痛、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的改变等均可能是残端漏的征象,必要时可经胃管注入或口服亚甲蓝液,观察能否自引流管流出或经腹腔穿刺发现亚甲蓝着色的液体[3]。
十二指肠残端瘘可流出大量瘘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电解质及胆汁,形成内瘘口大量瘘液刺激腹膜及腹腔内容物,引起化学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另一方面,由于丢失大量体液、电解质、蛋白质,导致血容量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缺乏、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旦发生残端瘘,可引流积液,促进炎症吸收,配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和抗炎,有条件应用善宁、乌司他丁等治疗后炎症大多局限,2~3周后瘘口愈合,引流管周围肉芽形成,引流液减少或消失而治愈[4],营养支持是十二指肠残端瘘必不可少的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5-6],长期进行肠外营养治疗会产生静脉炎、败血症。目前肠内营养制剂不断改进,已经出现大量商品化的各种针对糖尿病患者、乳糖不耐受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各种剂型,同时营养管的不断改进,输注方法不断更新,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大大减低。
肠内营养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入肝,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肠内营养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细胞间连接和绒毛高度,保持黏膜的机械屏障;维持肠道固有菌群的生长,保持黏膜的生物屏障;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保持黏膜的免疫屏障;刺激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保持黏膜的化学屏障;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减少了肝胆并发症的发生率[7]。肠内营养能提供体内所需全部营养物质,肠内营养有利于肌力的恢复,加速吻合口愈合。
营养管的护理。妥善固定营养管,避免牵拉、扭曲和脱出,并要保持通畅。在护理过程中于输注前、输注中、输注完毕,均用无菌盐水冲洗管道。对于粘稠的肠内营养液连续输注过程中每隔4小时冲洗1次管道,冲洗量30~50mL/次,片剂药物必须充分研碎,待完全溶解后输注,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观察,我们认为十二指肠残端瘘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十二指肠残端瘘早期积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腹膜炎稍有局限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通过对肠内营养支持应用前与应用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检测比较,肠内营养更能够全面补充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1]吕宁,姜福明,高明.十二指肠残端外瘘11例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1):65-67.
[2]何博华,薛福龙,王华,等.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分析[J].华夏医学,2003,16(4):485-486.
[3]张超,余佩武,刘伟,等.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与治疗[J].重庆医学,2006,35(12):1097.
[4]高根五.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要点[J].临床外科杂志,2002,10(2):68-69.
[5]蒋文瑞,胡自苗,常明.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7(3):165-167.
[6]李雪飞.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0,16(28):33-34.
[7]刘金明,邹寿椿.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