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2009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揭晓之前,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名字在中国鲜为人知。曼特尔于1952年出生于英国德比郡小镇格洛索普,1973年获谢菲尔德大学法学学位。此后她做过社工,写过电影评论、短篇小说和传记。1993年,曼特尔发表了历史小说《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勾勒出以罗伯斯庇尔、德穆兰等为主角的法国大革命的长卷,该书获得了《星期日快报》的年度图书奖。1998年,曼特尔完成了以18世纪末的真实历史人物查尔斯•奥布莱恩为主人公的《巨人奥布莱恩》。这些作品都为她目前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曼特尔凭借其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击败了前布克奖得主A.S.拜厄特和曾两次获布克奖提名的萨拉•沃特斯等知名作家,获2009年英国布克小说奖。曼特尔说自己写《狼厅》是为了“引起历史学家的兴趣;讨挑剔的批评界的欢心;最为重要的是,要征服广大读者的想象力”。http://yema.blogbus.com/logs/48894698.html她做到了。有评论家说:“《狼厅》是一部非常令人激动的小说,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巧妙的语言……”Eithne Farry,07/05/2009The Daily Mail.
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希拉里•曼特尔以当代小说的方式讲述了一个16世纪的历史故事。获奖之后,《狼厅》的销售一路攀升,在英国亚马逊图书网排名一跃至第二位;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狼厅》也有不俗的表现,一度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排行榜升至第八位。《狼厅》“创近年出版奇迹”,成为“最好看的英文小说”的代名词。
二
《狼厅》以英国历史王朝为题材,以650页的厚度再现了激情澎湃的都铎王朝的历史与国王亨利八世的风流韵事,是“一部不可思议的都铎王朝长篇小说”。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由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历史事件构成,但其所包含的内涵却极丰富。纵情大笑与惊悚恐怖之间的灵活律动体现了都铎王朝丰富壮观的场景,彰显了小说令人着迷之处。整部小说描写的场景和气势是由阴暗晦涩、令人窒息转向惹人捧腹大笑的诙谐。每一章节所体现出的语气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变化着。
英格兰是灾难的中心地带。如果国王死后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国家就会陷入内乱。《狼厅》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英格兰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了比他大5岁的寡嫂凯瑟琳为妻。这种结合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婚后,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于是亨利国王以妻子没有生出男性继承人为理由提出离婚。他的提议遭到了王后凯瑟琳以及支持她的罗马教皇及教廷的反对。当时的红衣主教沃尔西没有能够使国王达成离婚再娶的目的而被撤职查办,并以勾结法国国王阴谋叛国的罪名被关进了伦敦塔,结束了其权倾一时的政治生涯。
此时故事主角克伦威尔的出现打破了僵局。他帮助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成功地实现了国王的心愿。由此,他也一跃而成为英国首席国务大臣,成为继沃尔西红衣主教之后国王最信任的顾问。然而,这位从平民一步一步走向政治生涯巅峰的“完美政治家”最终得到什么了呢?1540年7月28日,国王亨利八世迎娶第五任王后凯瑟琳•霍华德的同一天,克伦威尔在伦敦塔里被斩首,这就是他得到的下场。
小说标题中的“狼厅”,指的是小说结尾处克伦威尔为亨利八世安排的度假地,位于威尔特郡的约翰•西摩爵士的府邸。在这里,亨利八世遇到了未来成为他第三任妻子的简•西摩,为他将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送上断头台埋下了伏笔。
三
《狼厅》透过克伦威尔的视角,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亨利八世统治下的都铎王朝的故事。克伦威尔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作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在执掌权柄的10年不到的时间里,他力促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推行宗教和政治改革,对抗罗马教廷,解散修道院,削弱和镇压地方割据势力,极大地强化了英国的王权。出于政治目的,也出于个人私心,他介入了亨利八世与其第四任王后、德国公主“克里维斯的安妮”的婚事。克里维斯的安妮面容丑陋、性格拘谨,克伦威尔利用画师、使者误导亨利八世,婚后极度不满的亨利八世大为恼怒,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克伦威尔在文艺作品中向来声誉不佳,是典型的反派角色。德国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曾画过“一个阴冷残酷的克伦威尔”。罗伯特•鲍特的戏剧《公正的人》让克伦威尔以处心积虑迫害托马斯•莫尔的反派形象出现,被牢牢钉上了罪人的十字架。在历史课本中,克伦威尔则被描绘成为了向上攀登不择手段的人。曼特尔挑选了这个最没可能的主人公,重新塑造了他的形象,是在冒一个相当大的险。然而,她成功了。曼特尔通过对英国历史素材繁简得当的裁剪,用优美并略带古典韵味的现代英语,在小说中还原出了恢弘而富有质感的历史场景,用细节雕刻出了活跃于其间的面目生动如栩的克伦威尔。
在曼特尔笔下,克伦威尔博学、宽容、精明;他野心勃勃、不择手段,但也不会缺少那么一点点温情。他外表阴冷,内心却充满了对世界的同情与悲悯。他既具有残酷的狼性,又具有鲜活的人性。
《狼厅》是一部始终围绕着命令、责任、忠诚、道德和暴力盘旋的小说。小说一开始就充满张力,以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父亲沃尔特•克伦威尔的一声命令“站起来!”开篇,极具巧妙性和隐喻性,为下文的克伦威尔的性格和人生观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15岁的克伦威尔被父亲暴虐地踹倒在地,用那被鲜血模糊得只能睁开一条缝的眼睛,看着世界。曼特尔运用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口吻,讲述了克伦威尔见证或亲历过的暴力与死亡,刻画出他那引人同情、令人心酸的成长历程。克伦威尔是铁匠的儿子,他凄惨的童年充满了饥饿、焦虑和孤独: 7岁时,他住在红衣主教莫顿家,他的叔叔在那儿做厨师。9岁时,他目击了一位80岁的异教徒被活活烧死的情景。15岁时,他在遭受性情狂暴、凶恶的父亲毒打后离家出走。后来,他逃到意大利,做过法国雇佣兵,参加了1503年的加里利亚诺战役。在战场上,他做逃兵去了佛罗伦萨,还在安特卫普做过贸易。1512年,他在米德尔堡和伦敦从事商业,成了一位律师。到1520年前后,他开始为英格兰的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工作,并逐渐成为其心腹。
透过《狼厅》可以看到曼特尔对克伦威尔的欣赏,欣赏他的坚韧顽强,他敏锐的政治本能,他财政方面的精明才智,以及他对权力运作的了如指掌。小说中,克伦威尔才能卓越,能够“起草合约、驯猎鹰、画地图、阻止街头殴斗、装饰房子、搞定陪审团”。他曾经在主教的厨房里拣食残羹冷饭,后来却摇身变为精通多国语言的律师。贵族不喜欢他却离不开他。在希拉里•曼特尔的笔下,克伦威尔成了自觉、自律、白手起家的政治家:他既富于远见卓识,也善于具体操作。在他的影响和操纵下,英国推行宗教改革,进行“政府革命”。他既解决了久难解决的教俗权力之争,建立起国家的外部主权,又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国王在疆域内的最高权威,充分体现了他“完美的政治家”的风度。
曼特尔的深刻在于她对克伦威尔人性的展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私人的空间,而是透过克伦威尔的新教信仰,吐露出他更深层次的人性关怀。曼特尔敲开了克伦威尔阴冷坚硬的外壳,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其下的鲜活人性。曼特尔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还原了克伦威尔的血肉,并给它以感情的质感。从近处看克伦威尔,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主人。妻子早亡,克伦威尔带着对她的忠诚与思念,终身未娶。他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当女儿格瑞斯死在他的怀抱中时,他表现出了父亲失去孩子时的悲痛与无奈。他对动物也表现出出人意料的温柔与关怀。他收养流浪狗“贝拉”,用手轻轻地把她抱回家,给她喂奶酪吃……随着地位的日益显赫,克伦威尔家里多了很多来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盼望能得到晋升机会,克伦威尔对他们给予了无私提携。在他们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挣扎与伤痛。小说还描绘出了克伦威尔对儿子格里高利的感情:他从未虐打过孩子,让他接受良好教育,丝毫不让他接触宫廷黑暗的权术。儿子长成了悠闲优雅的绅士,而父子之间的差异令儿子对他敬畏多于亲昵。他一边感慨儿子缺乏血性,一边想:是啊,只有受佑护的孩子,才有资格长成这样一个精致的人。
四
在《狼厅》中随处可见精深干练、充满爆发力而又令人信服的语言描写,这也是该书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懂得如何用浅显流畅的笔调、从独特的角度描摹政治舞台上的尔虞我诈。高超的情节推演和引人入胜的对话,以闲聊的方式展现朝廷中众多历史事件和无休止的权力争斗,避免了历史小说惯有的那种厚重感。国王派人去抄红衣主教沃尔西的家时,克伦威尔对艾什说道:“你的责任是看好这些陌生人,要确保从这里搬出去的一切都有恰当的去处,不要丢了任何东西……”血腥般的暴行却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意深刻。“如果你手中有把小刀,就有可能发生谋杀”。精深干练的语言,谨小慎微的细节,探究了权力的神秘莫测,让读者置身于历史漩涡,体验一番历史人物的政治人生。
曼特尔利用第三人称代词“he”来指代克伦威尔,拉近了读者与克伦威尔的距离。作者借用了克伦威尔的视角,由这个历史人物带领读者亲临历史现场,亲历历史事件。小说中的话语是如此的真实,让读者不禁会怀疑作者曼特尔就是克伦威尔。曼特尔特别强调个人的作用和历史的或然性,王朝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均是由两个人在一个小房间里决定的,什么加冕盛典,主教会议,什么骄奢排场,馨香巡游,统统都可以置诸脑后。一份表示反对意见的文书,从桌子这边推往那面,对方大笔一挥,把某句话的语势改一改,世界就这样改变了……将所有的事都通过简单的对话来呈现,而效果却倍增,更容易为读者接受,足见曼特尔精深的文学功力。
曼特尔在叙事时一概采用现在时,激发了一种实时的生动感。《狼厅》讲述的是五百多年前已尘埃落定的往事,却用现在时来讲述都铎王朝的历史,无论在思考方法上还是在呈现方式上,都打破了历史小说以往的规则,挣脱了历史解释的束缚。作者体会到,历史乃是我们被教导因而熟悉的过去,它会倒果为因,左右我们的判断。正因为有这样的自觉,曼特尔遂以现在时而非过去时来写《狼厅》,在我们眼前展现出英格兰都铎王朝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的故事,同时她又抛弃了人们对克伦威尔的那种刻板印象,塑造出一个既野心勃勃又富有人情味的现代政治家的形象。《伦敦书评》指出“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平行历史小说,它构建了克伦威尔的内心生活,它与我们所知的历史事件与图景相平行”。Colin Burrow.How to Twist a Knife.London Review of Books.2009.04.30.因此,翻阅《狼厅》不但会让人置身于都铎王朝的历史漩涡,而且还会让人感受到克伦威尔升任宠臣的过程。
五
一篇好的小说不仅要有精彩的故事、精美的语言,关键还要有精深的思想。曼特尔选取了历史记录中鲜活的场景,透过人们所不熟悉的克伦威尔的视角,重述了人们熟透了的故事。《狼厅》让我们深入地探索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政治人生和内心世界,让我们随着他从匍匐的泥地上挣扎爬起,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感同身受地体会他在艰难的环境中以狼的面目奋力突围,也体会着他内心涌动的人性力量。读完《狼厅》,我们深刻体会到克伦威尔的“狼性”与“人性”交织着的复杂个性:残酷的现实、野蛮的政治斗争造就了克伦威尔的狼性,但又是人性的力量在驱赶着克伦威尔,让他在不自知中与历史遭遇,完成所承载的使命,将有关独立的国家和自由的信仰的种子,播撒在时间深处,与其他的历史力量合流,凝结成了当今社会更为宽容、更为自由的现在。
小说标题《狼厅》也极富有深刻的涵义。该作品以书名《狼厅》开篇,全书最后又以“狼厅”两字结束,为的是烘托“人像狼一样对人”的主题。曼特尔却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让小说就此打住,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构想接下来的场景。曼特尔计划创作《狼厅》的续集《镜与光》,继续讲述克伦威尔的一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克伦威尔的一生以及朝廷中权与势的无休止斗争。
毫无疑问,《狼厅》是一本“简直优秀得不可思议”的历史小说,是英国文学界的奇葩,同时也立下了历史小说写作的新标杆。这本小说展示的不仅仅是都铎王朝,还包括复杂的人生相貌,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严春妹:衢州学院外语系副教授,邮编: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