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李燕
过好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这几个关键时段,女人的一生幸福就大有保障。在这些特殊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加倍小心,特别是用药。下面我们为你介绍这几个时期中女性用药应注意的那些事项。
月经期:治疗盆腔炎的好时机
月经伴随多数女人的大半辈子,在每月一次、每次四五天的经期里,下列几类药最好不用。
一是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会扰乱内分泌,引起月经周期、行经时间及经血量异常。这种副作用不仅会发生在行经期间,还可能波及其他时段。如因特殊原因不得不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是抗凝药或止血药。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可能使月经量增多。
三是泻药。经期便秘一般发生在月经前7天~14天,前2天~3天加重。如果在月经期吃泻药,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会带来或加重腹胀、腹痛、腰痛等问题。
女性在月经期身体很敏感,有很多药不能用。但此时子宫内血液充盈,如能全身用药,可以在局部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是治疗慢性盆腔炎和月经不调的好时机。如在月经前4天~5天开始服用芩连四物汤,连续10天,保持2个~3个月经周期,可以养血、调经。此外,像乌鸡白凤丸、定坤丹等中成药也有相似的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妊娠期:选药先看安全分级
大多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都集中在早期。受孕后的最初两周,受精卵受药物影响,可能导致自然流产。在受孕后2周~6周,药物对胎儿的健康危害最大。受孕3个月后,药物影响会越来越小,但并非绝对安全。
在孕期用药方面,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制订了药物分级制度,该标准根据对胎儿的伤害程度,将药品分为5类。
A类:对孕妇、胎儿都安全。多为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如B族维生素、钙片等。应按说明书,适量服用。
B类: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的危险证据不足或不能证实。如胃复安、青霉素以及多数头孢类药物等。
C类:仅动物实验显示,会造成胎儿畸形或死亡,但无对孕妇的研究数据。如阿司匹林、扑尔敏、地塞米松等,使用时须谨慎考虑对胎儿的潜在危险。
D类:仅在孕妇生命受到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非用不可时才可使用。包括四环素、一些孕激素及抗癫痫药等。
X类:明确规定已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如氯霉素、米非司酮等。
如果中西药的药品包装盒或说明书上,注有孕妇禁用或忌用的,千万不要用。若必须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对症的B类和C类药,按常规剂量、疗程及方法服用,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
哺乳期:必要时暂停喂奶
几乎所有药物都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妈妈吃药对宝宝的危害,与用了什么药、多大剂量和多长时间都有关。一般哺乳期女性用药,要尽量用单药并严格控制剂量,严格遵守疗程。
抗生素如硫酸阿托品、硫酸庆大霉素等,可能造成乳儿听神经损害,严重时致聋;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影响骨骼生长;磺胺类药物可造成新生儿溶血等,如非必要千万不要用。
哺乳期女性最易遇到的就是急性乳腺炎问题。早期乳腺炎若没有高烧及严重的乳房肿胀,母亲可以继续哺乳;若高烧超过38.5℃或出现脓肿,则应停止哺乳。治疗时,大夫会根据情况,选择不影响哺乳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如果女性自行购买抗生素或退烧药,要注意药物说明书上是否标明“哺乳期禁用”。
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不同,多数在72小时内可以代谢完。不放心的妈妈可在服药后72小时内暂停哺乳,但是一定要将乳汁挤出。当用药剂量较大且时间长,无法使用安全系数高的药物时,一般不建议母乳喂养,而应改吃奶粉等。
此外,新生儿生病时不建议母亲通过自己吃药,试图使药物通过乳汁排泌后对新生儿起治疗作用。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乳汁中药物的有效剂量,远远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更年期:补充雌激素要适度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说到更年期,不少女性的第一反应,就是泌尿系统反复感染、骨质疏松、潮热、出汗、心悸等,这大部分都是雌激素缺乏导致的。更年期女性若上述症状明显,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并合理补充钙及维生素D。
由于雌激素能缓解很多更年期症状,于是有些女性把雌激素当成重返青春的灵丹妙药,除了用医生开的药,还擅自服用“能补充雌激素的保健品”,这种做法潜在的危险非常大。实际上,更年期女性缺乏雌激素的程度不同,雌激素也并非越多越好。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更年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卵巢功能早衰,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动脉硬化、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女性,适合激素替代疗法。但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急性严重肝病的女性,就不能采取这一疗法。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