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父母做的事

2011-05-30 12:36朱波
37°女人 2011年11期
关键词:蛋卷女儿母亲

朱波

日本的尽孝执行委员会,是一个致力于传播孝道的民间组织,他们把精心搜集的亲情故事编著成一本书《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呼吁人们多为父母做些事,充分表达对父母的爱。这本书出版3个月,就在日本狂销10万册,被称为叩击灵魂、催人泪下的感人之作。也许,这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了吧,那种追悔莫及的伤痕会跟随儿女们一辈子。所以,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尽可能为他们多做些什么吧,书中一些人的亲身体验也许会给我们启发。

花不出去的捶背券

去年父亲去世了,办完葬礼后我开始整理他的遗物。我从书桌的抽屉里,翻出几张裁成钱币大小的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捶背券”。这应该是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送给父亲的。当时,老师留了个作业,题目是《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于是我就做了这个送给父亲,但父亲好像从来都没用过。时隔多年,我早就忘了这些“捶背券”。没想到,父亲竟然一直把它们放在抽屉里,保存得完好无损。

我已经想不起来为什么会送父亲“捶背券”,而父亲也好像从不曾叫我帮他捶过背。我拿着“捶背券”给母亲看,母亲说,当时父亲高兴得不得了,却总也不肯用。母亲曾问过他为什么不用,父亲说:“舍不得。”我突然间觉得心里一阵发紧。

长大以后,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一个老古董,所以总是跟他保持着距离。看着已经有些褪色的“捶背券”,我的眼前闪现出父亲的笑脸,泪水不禁打湿了那些歪歪扭扭的铅笔字。爸爸,我多想给你捶一次背啊,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学会家传菜

和父亲离婚以后,母亲一个人抚养我长大。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她做的烤蛋卷,松软可口,又略带些甜味。记得上中学时,有一次因为和好朋友吵架,我逃学了。逃学那段时间,母亲仍然每次做好我的午饭才出门上班,为了不让她担心,我每天都把她做好的便当吃得干干净净,假装去了学校。

有一天,我看到便当盒下压了一张纸条,上面是母亲用铅笔写的字迹:“在学校里和大家一起吃便当,味道才更香。妈妈。”原来母亲什么都知道!我看着便当盒里的烤蛋卷,泪水一点点地涌了出来。一边哭一边吃,最终鼓起勇气去了学校,跟好朋友道歉,我们又和好如初。

现在,我的女儿上幼儿园了,有一次回娘家,我让妈妈教我烤蛋卷的做法。“我以前没教过你吗?”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满脸笑容地卷起了袖子。

看着有了白发的母亲,我鼻子发酸。简单的烤蛋卷,母亲做给我吃,我又做给女儿;母亲教会我,我也将在今后的某个日子,教会我的女儿。烤蛋卷里传承的,是爱。

了解他们成为父母之前的人生

新年的假期里,妈妈突然问我,想不想看以前的老照片。我答应后,她高兴地一张一张指给我看,讲述照片里的故事。

对小孩子来说,父母从自己出生时就一直是“父母”,可是他们在成为“父母”之前,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人生。我边看照片,边模糊地思考着这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道理。在成为我们的父母之前,他们也有很多想法,很多想做的事,却因为我们的到来,有些愿望一直被耽搁着,直到现在都没能实现。

想到这儿,我说:“妈妈,你看你那时候多幸福啊。”妈妈却马上回答道:“才不是呢,你出生以后的日子才更幸福。”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样的话,我一时间竟有点儿手足无措,我想说些什么,但嗓子却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挽着父亲的胳膊

我和父亲曾约定,只要他过生日,我们就一起出去吃饭。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母亲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把我带大,恍然间,他已经56岁了。

然而,自从我参加了20岁的成人礼后,父亲就不怎么跟我一起外出了。他自嘲说:“我一个糟老头子,不跟你一起出去了。”今年他过生日时,我磨破了嘴皮子,才把他拉到家附近的一个餐厅,还点了一瓶红酒。喝了些酒后,父亲终于放松下来。

回家的路上,我很自然地挽住了他的胳膊。父亲的臂膀依然结实,让人很有安全感。我以为父亲会感到不好意思,但他仍旧将两手插在裤子的口袋里,温柔地看了我一眼,说:“你要是有了男朋友,就不能再挽着我的胳膊上街了。”

“不会的,就算结婚生了孩子,我不也是爸爸的女儿嘛。”他不相信地“哼”了一声,但笑得满脸堆起了皱纹。

常回家看看

放下妈妈打来的电话,突然觉得有什么不太对劲儿。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想了又想,终于意识到是没有听到钟表的滴答声。每次和母亲通话,我都能听到壁钟发出的滴答声,而这次却没有。小时候,家里就挂着这个壁钟,一到整点就会“当当当”地敲响。父亲去世后,我们陆续离开了家,这个壁钟一直陪伴着妈妈,数着岁月的时光。

我赶紧回拨电话给母亲,才知道原来不是壁钟坏了,而是母亲的胳膊抬不起来,不能给钟上弦了。她怕给我添麻烦,一直没告诉我。我听了,既觉得心酸,又觉得内疚。除了壁钟,日常生活中,母亲还不知道有多少不方便的事!

不能让壁钟停下来,更不能让妈妈一个人承受任何的不方便,今后无论忙不忙,我都要常回家看看。

吃光母亲做的菜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有10年了。虽然离得不远,想回去随时都可以,但正因为如此,回去的次数反而不多,而且每次回家都要胖上两公斤,所以我常常是每年只回去一次。

每次回家,老妈总要做很多菜,蛋包饭、炸鸡块、青椒肉丝、炖肉汤……完全就像运动员集训时吃的营养餐。

“你不用每次都做那么多好吃的。”虽然我总是这么说,但母亲根本不听。“是啊,你早就不是小孩儿喽!”母亲笑着感叹。

“最近,你妈妈做菜,老是这几样。”老爸紧跟着说道。老爸以前可是一直穿牛仔裤的人,这几年却总是穿运动裤。大概是因为孩子们都离家自立了,只剩下他们俩,日子过得单调又没意思,生活就很随意了,饭菜也是经常简单地对付着吃。屋子里的一切一年一年地在变旧,他们眼角的皱纹也一年比一年多——爸妈都老了,但是,在他们眼里,我还是馋嘴的孩子。

想到这儿,我决定,不管是不是高热量,我都要放开肚子,把母亲做的饭菜全都吃光!我知道,这样做,他们会感到满足而幸福。

和父亲出去喝一杯

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了父亲。最近,很少见到他像今天这样,没有喝过酒就回家。

我问他:“今天怎么这么早?”他像往常一样含含糊糊地没有正面回答。我和父亲并肩往家走,突然间我停下了脚步。因为我发觉,还从来没跟父亲在外面喝过酒。虽然感到有点儿唐突,我还是建议道:“要不要去喝一杯?”

“跟你吗?”父亲虽然一脸惊讶,但还是掩饰不住上翘的嘴角。我们父女俩走到一家挂着红色纸灯笼的小店,这是父亲经常光顾的地方。

“欢迎光临!”店老板高声喊道。父亲跟他介绍说:“这是我女儿。”然后非常不好意思地叫了两杯啤酒坐了下来。店老板走过来跟我搭讪说:“你爸爸一来这里喝酒,就不停地夸你,说你有多么优秀。”我觉得有点儿意外,又有点儿窃喜,因为父亲平时很少夸我。父亲则马上打断了店老板的话。我给父亲倒酒时,假装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都夸我什么了?”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脸上一直挂着满足的微笑。

后来,我无意中听见父亲在电话中跟老朋友说:“那天,我女儿陪我出去喝了一杯……”那语气,得意又幸福。

照全家福

我家有张黑白的全家福,母亲抱着还是婴儿的我坐在椅子上,父亲笔挺地站在她身后。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这张照片,父亲竟然连续33年都放在记事本里,并一直带在身上。

为了庆祝女儿可以自己吃饭,我邀请父母到家里做客。几杯酒下肚,父亲的话多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记事本,翻出那张照片给我看:“我给你看过这张照片吗?你还很小的时候照的。”我当然没见过,太太探过头来看了一眼,就惊喜地大叫了一声。母亲则在一旁苦笑着:“这么旧的照片竟然还带在身上。”

“就是因为这张照片,我才活到现在。”父亲仔细地放好照片,吐出了这句话。

父亲曾经营一家旧书店,好几次都差点儿倒闭。父亲说每逢快要倒闭时,他都会拿出这张照片,对着它念叨:“再撑一撑,还得再撑一撑。”

在自己生日那天送他们礼物

我出生在樱花盛开的时节。20岁生日那天,我独自在樱花树下散步,心情很好。温暖的天气、灿烂的阳光、醉人的花香,这一切都让我庆幸父母把我生在这个季节。

那天,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我买了个钱包作为礼物送给了妈妈,还在礼物上面放了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妈妈,谢谢您带我来到这个世界。”

转眼,这件事已经过去了5年,妈妈一直很珍惜地用着我送给她的钱包,至今钱包也没有一点儿破损。

定期举办家庭聚会

我们家有3个孩子,工作后,就都离开了父母,但是因为都住在东京,我们能经常聚聚。姐姐结婚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起来,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家上。两年前,她建议全家每月聚一次。开始我觉得每月一次好像有点儿麻烦,但真正实行起来,倒意外地发现,这件事很温馨。

我们3个孩子轮流负责主持聚会,包括跟其他人联系,预约吃饭的地方等等。我们并没有把聚会固定在某个时间,而是到了想聚会的时候,就给大家打电话。这样一来,和父母的通话比以前更多了。每个月,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发发牢骚,谈谈近况,或者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我发现,这能让人全身心地放松,把一个月来的压力和烦恼统统忘掉,整理好心情,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家庭聚会是一个不错的放松机会,每次看着家人们,我都很满足。享受和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光,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更重要呢?

(摘自《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

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蛋卷女儿母亲
蛋卷冰淇淋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彩泥变变变——蛋卷冰激凌
蛋卷冰淇淋
给母亲的信
蛋卷冰淇淋的由来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悲惨世界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