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香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膝关节关节面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变及结构紊乱[1],伴随软骨下骨质增生、软骨剥脱,从而使关节逐渐破坏、畸形,最终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退行性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样,疗效不一。我们采用温针炙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及排除标准
依据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定标准[2]:(1)膝关节中等程度疼痛;(2)以下指标中3项以上阳性:①晨僵在30min以内;②运动时髌骨有摩擦音;③肿胀;④X线检查显示骨质增生;⑤关节无触痛及发热。排除标准:年龄大于75岁,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关节严重畸形,中度以上肿胀。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68例,其中女性160例,男性108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5.9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4年。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2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30例,针炙治疗组13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2 治疗方法
1.3.2.1 常规治疗组 尽可能多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有足够的日光照射,多食富含钙、磷、蛋白质的食物,口服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D胶丸,膝关节疼痛剧者可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以缓解症状;对有明显的关节腔积液患者,在无菌技术操作下于髌骨外缘行关节穿刺,关节积液者先抽出关节积液,然后注入利多卡因,确炎舒松及适量生理盐水,术后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卧床休息。
1.3.2.2 针炙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温针治疗,主穴:患侧膝眼、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鹤顶、梁丘、阿是穴。瘀血阻滞加血海,阳虚寒凝加气海,肾虚髓亏加关元,兼痰阻加丰隆,兼湿滞加阴陵泉。针刺得气后行补法,留针,置艾绒于针柄上点燃,留针30min出针。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3 临床疗效[3]依据步行距离、关节活动度、疼痛和上下楼功能综合评定:优:膝关节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一次自由步行1000m以上,可无痛上下楼,少数患者活动过多偶有轻度疼痛,休息后消失,不需服用镇痛药,恢复原工作或生活完全自理。良: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过多时关节疼痛,休息或服镇痛药后迅速缓解,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一次自由行走500m以上,上下楼需扶梯,生活可自理。中:膝关节仍有疼痛,但较前缓解,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一次自由行走200m以上,上下楼需扶梯,需经常服用镇痛药。差:关节疼痛、步行距离等与治疗前基本相同,需常规服用镇痛药,扶拐行走或不能行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总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进行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两组总优良率、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该病发病早期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关节软骨退变产物刺激滑膜炎变产生疼痛[4-5];滑膜性炎症进一步引起关节软骨退变,并能引起膝关节周围组织如脂肪组织、腱软组织等病理改变而产生疼痛;滑膜渗出增加导致膝关节内压升高,使骨与关节的血流受到影响而产生疼痛;后期则出现骨质的破坏+从而导致关节变形+肿痛及难以负重行走等一系列严重的病理改变。
骨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与痹症中的“鹤膝风”、“历节病”、“骨痹”、“筋痹”相类似。《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由于年老体弱,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亏虚,气虚则血行不畅,瘀血阻于骨关节;阳虚则卫阳不固,寒湿之邪乘虚而入;脾虚水湿停留为痰;肝藏血、主筋,膝为筋之府,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形成筋痹;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骨失所养,可致腰膝酸软不适,骨骼变形,形成骨痹。病位在肝、肾、筋、骨;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阳虚生寒,痰瘀阻络。
温针疗法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6]。明代高武《针灸聚英》:“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致病者,或有效。《本草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温针的温热效应能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消除炎症,温煦滋养关节,不仅发挥了针的作用,而且发挥了灸的作用,使温热作用通过针柄沿针身传至穴位,温经散寒作用较强,作用于膝周穴位,可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温针灸还可通过蒸腾肾阳、交通心肾,使上下经络交通,四末得以气血温煦,从而改善腰足清冷、疼痛等症状。就是说温针灸既能止痛缓急以治标,又能补益肾阳提高体质而治本[7]。
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针炙治疗组总优良率为95.65%,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优良率80.76%。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应用综合治疗,采取温针方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防止复发,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1]武永利,张跃全,刘荣清.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1):6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5-387.
[3]曾庆馀,黄少弼,肖征宇,等.症状性骨关节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5,34(2):88.
[4]徐卫东,吴岳嵩,张春才.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40-141.
[5]周杰,顾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概况[J].当代医学,2010,16(9):149-151.
[6]胡水荣.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镇痛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8,24(2):10-11.
[7]陈美仁,王萍,郭翔,等.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