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侧卧位手术80例不同麻醉方式效果分析

2011-05-29 08:25詹霖森浙江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甲磺酸侧卧位麻药

徐 慧 詹霖森 ( 浙江衢州市人民医院 324000)

泌尿系统侧卧位手术以往麻醉大多选用单纯硬膜外阻滞,但因肌松效果欠佳,内脏牵拉反应大,已逐渐少用。近年来,我院对泌尿系统侧卧位手术采用双间隙腰硬联合阻滞,并与单纯硬膜外阻滞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泌尿系统手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2~63岁;体重44~78kg;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制订的病情分级达Ⅰ~Ⅱ级;手术时间48~125min。单侧手术62例(77.5%),双侧18例(22.5%)。手术类别:肾盂切开取石42例(52.5%),肾实质切开取石24例(30.0%),输尿管上段狭窄重建术8例(10.0%),肾癌根治术6例(7.5%)。所有病例均无严重的心、肺、脑、肝疾病。80例按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同,分成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A组),各40例。两组一般情况相似。

1.2 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禁食8h,禁饮4h,肌内注射咪哒唑仑0.04mg/kg。入手术室后监测生命体征,开放外周静脉,以较快的速度输注复方林格液500ml。左侧卧位行椎管内阻滞操作。CSEA组选择双间隙腰硬联合阻滞,上管行T9~10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备用,下管选择L2~3间隙,先确定在硬膜外腔后置入腰麻针,见有脑脊液流出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5~3ml(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2ml+脑脊液1ml混合液)。患者平卧位后,上管硬膜外根据平面酌情追加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4~8ml。EA组行硬膜外阻滞,操作同CSEA组的上管,局麻药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先推注试验剂量4ml,确定不在蛛网膜下隙后,分别间隔5min追加8~12ml。术中全程常规吸氧,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R)。期间血压下降25%静注麻黄碱5~10mg,心率慢于50次/分静注阿托品0.25mg。外科主刀医生尽量选择同一人。

1.3 观察指标 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分别记录给药前、术毕及给药后5min、15min、30min等5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及R;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局麻药用药总量及麻醉不良反应。

1.4 阻滞效果评定标准[1]优:镇痛完善,腹肌松软,患者安静;良:镇痛良好,腹肌较松软,轻微内脏牵拉反应;一般:镇痛不全,内脏牵拉反应明显,需辅助用药;差:镇痛不全,腹肌紧张,内脏牵拉反应严重,需改其他麻醉方式。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MAP、HR、R、SPO2测定值比较(表1)两组给药后5min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给药后15min时呼吸频率及给药后30min时平均动脉压的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测定值均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余各时间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两组患者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MAP、HR、SPO2、R各时间点变化趋于平稳。

2.2 两组阻滞情况比较 CSEA组:阻滞起效时间(1.25±0.18)min,阻滞完全时间(8.78±1.24)min,局麻药用量(9.80±4.50)ml。EA组:阻滞起效时间(7.30±1.96)min,阻滞完全时间(19.40±4.21)min,局麻药用量(21.8±5.70)ml。与EA组比较,CSE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短,局麻药用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44、15.30、10.45,P<0.01)。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CSEA组:优33例(82.5%),良6例(15.0%),一般1例(2.5%);EA组:优18例(45.0%),良 12例(30.0%),一般 7例(17.5%),差 3例(7.5%)。CSEA组麻醉效果评定达优率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P<0.01)。

2.4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比较 80例中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3.8%),给予麻黄碱、阿托品静注后纠正。CSEA组无呼吸抑制发生,仅3例(7.5%)有恶心感,未呕吐;EA组有3例(7.5%)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3 讨论

泌尿系统需侧卧位手术包括肾实质、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等,麻醉方式可以选用硬膜外阻滞,但阻滞平面范围至少达T6~L2,尤其是肾脏手术,上界最好达到T4[2]。以往此类手术选用硬膜外阻滞,行T9~10间隙穿刺,为了达到预想的阻滞平面,需用较大剂量的局麻药,以加宽阻滞平面,但仍达不到完善的腹肌松软要求,肾蒂的牵拉反应也时有发生。腰硬联合阻滞由于起效快,用药量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纤维,快速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是近年来普遍应用的椎管内阻滞技术。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PO2、R的变化 (s)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PO2、R的变化 (s)

注:t1、t2、t3、t4分别为两组各时间点MAP、HR、R、SPO2比较

指 标 组 别 例 数 给药前 给药后5min 给药后15min 给药后30min 术 毕MAP CSEA组 40 78.5±8.3 69.8±7.8 72.8±7.7 74.2±8.1 76.1±7.5(mmHg) EA组 40 77.9±8.5 73.5±8.2 68.9±8.4 70.5±7.9 76.7±8.1 HR(次/分)CSEA组 40 77.5±8.9 70.4±7.9 72.3±7.6 74.5±8.5 75.1±6.3 EA组 40 78.6±7.8 74.2±7.5 71.8±8.0 72.3±8.2 75.6±6.5 R(次/分)CSEA组 40 16.5±2.2 16.3±2.1 15.8±1.9 16.1±2.1 18.4±1.8 EA组 40 16.2±1.8 16.5±2.3 14.4±2.2 15.8±2.3 18.5±1.7 SPO2(%)CSEA组 40 97.3±2.1 97.8±2.3 97.5±2.0 97.9±2.1 97.3±1.3 EA组 40 97.7±2.0 97.5±2.2 97.6±1.9 97.7±2.3 97.4±1.8 t1,P 0.32,>0.05 2.07,<0.05 1.89,>0.05 2.07,<0.05 0.34,>0.05 t2,P 0.59,>0.05 2.21,<0.05 0.29,>0.05 1.18,>0.05 0.35,>0.05 t3,P 0.67,>0.05 0.41,>0.05 3.05,<0.05 0.61,>0.05 0.26,>0.05 t4,P 0.87,>0.05 0.60,>0.05 0.23,>0.05 0.41,>0.05 0.28,>0.05

本研究下管用腰硬联合阻滞,一是能满足T10以下范围的阻滞要求;二是可以避免患者清醒状态下因导尿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3]。上管再辅用T9~10的硬膜外阻滞,可以阻滞T4~10的神经纤维。腰硬联合阻滞中的腰麻可以减少硬膜外的用药量,且不影响阻滞平面。本研究中由于已有下管腰麻的作用,上管硬膜外只加用了较少量的局麻药量,阻滞平面即达到T6,患者的镇痛肌松效果均满意,手术过程中较安静平稳。

阻滞平面过广,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易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胡剑平[4]报道,麻醉前快速输注一定的液体量,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在本研究中,麻醉前即快速输注复方林格液,仅3例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甲磺酸罗哌卡因作用与盐酸罗哌卡因类似,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保持循环呼吸系统的稳定[5]。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循环呼吸较稳定。此外,甲磺酸罗哌卡因阻滞时间长,术中一般无需再追加。高位硬膜外阻滞容易引起胸肋间肌被阻滞,可能给呼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EA组有3例因阻滞平面不理想,加大局麻药用量,发生平面过广,出现呼吸困难,而改全麻。故术中应严密监测,常规给氧,备急救物品,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双间隙腰硬联合阻滞用于泌尿系统侧卧位手术,阻滞效果确切,起效快,用药少,肌松佳,牵拉反应轻,呼吸循环较稳定,为外科手术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麻醉保障。但须注意:椎管内阻滞属于有损伤的麻醉方式,切忌粗鲁地反复穿刺。

[1]黄盛辉.实用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9-140.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9-1300.

[3]王韶莉,魏兵华,黄燕虹,等.导尿时机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压、心率及导尿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4.

[4]胡剑平.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1):82-83.

[5]莫家全,黄坚,顾彩洁,等.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5-7.

猜你喜欢
甲磺酸侧卧位麻药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脱单
麻药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