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治校的时代

2011-05-27 03:50黄艾禾
视野 2011年12期
关键词:评议会罗家伦梅贻琦

黄艾禾

在清华当校长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清华的教授太“牛”。 在中国,“教授治校”制度最早由蔡元培提出,而真正得到圆满贯彻却是在清华。

在1922年曹云祥当校长之前,清华的学生们从1918年到1921年间,赶跑了三位校长张煜全、罗忠诒和金邦正,成为轰动一时的“三赶校长”事件。而曹云祥当了校长之后,清华早期的毕业生陆续回校任教者日渐增多。这些留美回来的学生们大多不满清华的落后状态,主张改革清华,提高清华的学术地位,反对官僚政客控制学校,实行教授治校等,形成了一个颇具声势的“少壮派”。而这期间,曹云祥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初步建立了清华的教授治校制度。

早在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就起草了《大学令》,规定大学要建立评议会、教授会等组织。1917年,蔡元培主持设立了北大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议长由校长担任,评议员是各科学长和各科分别推举的教授代表,任期一年。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北大的教授治校制度推行得并不顺利。

而在清华,教授治校的原则却得到了发扬光大。当留美回来的任教者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后,经过反复讨论,清华教职员会议在1926年4月15日通過了《清华学校组织大纲》,大纲设了两个重要的权力机关,一为评议会,一为教授会。

评议会,由校长、教务长及教授会互选出的评议员共7人组成,校长为主席,职权范围是:1.规定全校教育方针;2.议决各学系的废立与变更;3.议决校内各机关的废立与变更;4.制定校内各种规则;5.委任财务、训育、出版、建筑四种常设委员会委员;6.审定预算决算;7.授予学位;8.议决教授、讲师与行政部各主任之任免;9.议决其他重要事项。

由此可见,评议会掌控了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大部分人、财、物之权力。但是,这些职权中的第1、2、3、6项,评议会要征求教授会的意见,如果被教授会以三分之二否决,就要复议。

而教授会的职权是:1.选举评议员及教务长;2.审定全校课程;3.议决向评议会建议事件;4.议决其他教务上公共事项;5.讨论决定由评议会以三分之二通过提出对本组织大纲之修正案。

此外,各系的主任,也由该系教授、教员于教授中推举,任期两年。甚至出任院长和校长的人选也得事先征询评议会的同意。

1926年4月19日晚上,在清华的科学馆212号教室,清华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授会如期举行。到会的教授有47人,占了教授会人数的78%,而且发言非常热烈。事后的会议记录上可以看到人们执行民主程序的热情与认真,比如选举教务长的过程。会场上有余日宜教授提出并获得赵元任教授的附议: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票选时,通过者须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而第三次票选半数通过就可以。另有陈福田教授主张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大家都赞成。结果,梅贻琦在第三次投票时获得33票,成为了清华有史以来第一位民主选出的教务长。

接下来,评议会和教授会不断开会,设计各学系的设立,选举出系主任,决定课程大纲。后人从当年的清华名教授吴宓留下的日记中,可看到这些名倾一时的中国大牌教授们,包括赵元任、陈寅恪、李济、金岳霖等,如何频繁私下聚会,讨论校务,商量对策,起草宣言。人们常常觉得,但凡是做学问者应该对这些“政治”不感兴趣,其实,当教授们被真正赋予管理责任与权力时,他们的热情超乎人们的想像。

1928年,校长罗家伦带来了国民政府颁布的《国立清华大学条例》,共31条。这个条例与清华1926年的《清华学校组织大纲》相比,有了很多修改,教授会和评议会虽然还在,但是权力相对削减,比如教授会原来拥有的选举教务长权、否决评议会决议权、推荐各系教授权和推举系主任权就被删去,而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校长的权力却得到加强——实际上国民党何尝不想从教授们手中收回主管学校的权力呢?

但是罗家伦马上就感觉到了清华的教授们对这个条例的不满。为减少阻力,取得教授会和评议会的合作,他也作了若干让步,同意重修《国立清华大学条例》,赋予教授们更多的权力。

1930年5月,国民党发生内讧,冯玉祥、阎锡山对蒋介石开战,汪精卫、阎锡山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蒋介石在北方失势,清华师生趁机掀起“驱罗”运动。5月20日,学生代表大会提出了“请罗家伦自动辞职”的议案,罗氏政治上失去靠山,在校内又得不到拥戴,内外交困中终于辞职而去。

在罗家伦之后,清华经历了一年多没有校长的“真空时期”。说它“真空”,并非说它真的没有校长,而是后来的两位校长都不被清华师生所接受,先后被驱走,这一年多管理学校的,实际上就是教授会及教授会所产生的评议会和校务委员会。

1931年12月3日,梅贻琦校长进入清华大学,由此开启了被人们称为清华“黄金时期”的阶段。

梅贻琦为人木讷寡言,然而在他心里,他比前任校长们更清楚也更尊重教授治校的精神与制度。在就职典礼上,他讲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的名言,他认为,教授是学校的主体,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桌椅板凳的。他把校长比作京剧里演“王帽”的——所谓“‘王帽,他每出场总是王冠齐整,仪仗森严”,但是观众看的不是“王帽”,因为好戏并不是要他唱的。如果观众对这台戏叫好,他不过“与有荣焉”而已。在梅贻琦的任下,清华的教授治校体制一直维持到1948年年底,长达17年。

(李映萍摘自《中国新闻周刊》韦尔乔图)

猜你喜欢
评议会罗家伦梅贻琦
省财政厅召开对标一流述职评议会
大学评议会:大学善治的主要推手
蔡元培构建教育民主决策制度的尝试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学术评议会制度运行模式研究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落荒而逃的梅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