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藜
“五一”节小聚,一位朋友说起了大学结束时候的一次评选,说留下的困惑至今还是他的困惑。
大学毕业时一般都会评选优秀毕业生。朋友是当年的优秀毕业生,却对此有点耿耿于怀,因为那不是同学评选出来的,而是班主任指定。他很优秀,无论学业、能力还是为同学服务,这个荣誉大概当之无愧,然而同学们选中的却是另外一名。那位同学比较特殊,在校期间受过两次纪律处分,第一次因为大一时候三次偷窃被发现,第二次是大四毕业实习,抄袭自己带队老师的稿件拿到别的报纸上署自己的名字发表。
朋友的困惑超越了当年的情境。他说,现在我们不是都在想着追求民主吗?民主最首要的体现,不就是选举吗?如果是这样的选举,价值何在呢?
朋友们大多喜欢想点问题,于是围绕着他的话题展开争论。大体分为两派,一派反对学生们的举动,一派支持。反对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选举,是儿戏,是不负责任的游戏。好的选举应该是严肃地、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权利,因为选举的结果也与自己的利益有关,所以一个议题不能轻易以普选的方式做决定;支持者说,选举本身就是“游戏”,现在大学或社会上这样的选举比比皆是,不是因为大家不懂得自己的权利,而是这样的权利很少得到真正的尊重,于是,学生们就愿意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应对,其实也是一种“弱者的武器”。
说来说去,话题变成了“理想的”与“现实的”之争。朋友听来听去,也愈加郁闷,因为似乎支持的还多一点儿。最后大家开玩笑,说他拿到了最后的利益,“得了便宜還卖乖”。朋友脱口而出:“可毕竟这是班主任否定了大家选的结果啊”。
老实说,我无法判断那次选举的结果该不该得到认可。似乎从一个方面,既然是符合规定程序,大家人手一票,就应该尊重,哪怕当选者与“优秀”(也即选举目的)相差甚远;这正像现在的奥巴马,如果美国人觉得他平庸无能,还有四年一次或其他机制来修正自己的错误;从另一个方面,如果选举的过程是一种游戏,选举的结果无从更正,那又如何?仅仅视为一种“弱者”的“抵抗”吗?抵抗完了又如何呢?
自然也有替代的方法,其中之一我们也一直很熟悉,那就是让“班主任”替我们“做主”。聚会时候可能大家碍着情面,都没有问朋友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对他的当选,究竟怎么看?仔细想想,答案十有八九可能是——“无所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