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鹏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国、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决定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
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
1、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
我校地處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毕业生流向主要为上海、苏南、苏中等电子产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近几年,随着国际制造业向沿江地带的转移,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电子制造业的龙头地带,对高素质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
2、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
我校自03年起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近年来,我校以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切入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通过严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时反映市场要求;通过规范教学实施过程,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等落实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目标要求;通过分块管理、分层教学、多方合作、产教结合、紧贴市场、争创特色等途径强化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加强社会服务、创新就业模式来拓展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空间。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科技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习者发展要求,构建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相衔接、与行业企业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相融合、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
基于以上课改目标,本轮课程改革应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开发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国家和省对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文化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关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2.完善促进学习者智能发展的评价方式。以学习者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智能类型和水平,并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3.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省有关课程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建立与课程新体系相适应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教师建构性实施课程的管理和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的管理等制度。
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架构
(一)课程开发
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主要是要做到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互整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嵌入、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相互衔接。改变传统的“三段式”、“三块式”课程体系,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原有的学科知识理解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以形成学习者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中心,促进对学习者关键能力的开发;课程模式由原有的“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项目化课程下,形成一系列学习模块,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眼于形成学习者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提高;改革传统的以单一“课堂式”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模块的需求灵活采用班机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改革传统的学科教学下的教学方法,按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教学法;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由“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控制式教学向以学生为导向的双向互动式教学转变;要努力构建模拟任务、模拟车间、模拟企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尽量缩短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情境反差。
(三)评价机制改革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使能力的组合。这种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下通过单一的考试或考核进行分数量化进行课程评价的弊端。因此,我们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彻底改革原有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重心以及单一的评价主体,研究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以能力评价为中心,形成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管理改革
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适应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项目课程的实施,必将带来原有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研体制等多方面管理的配套改革。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建立起项目课程开发制度、完善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制度、教师业绩评价和教师发展制度、课堂管理制度、实验(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教学计划开发和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