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动”的含义

2011-05-23 02:17周建萍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单导学探究活动

周建萍

目前,在我国江苏的如皋和如东地区,正在各个中小学大力倡导和强势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就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所谓“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活动”,每个“活动”可设计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到深、由低到高,体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把按照自然章节设计好的“活动单”印发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即可参与“活动”。 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解决各个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利用“活动单”教学会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从而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如何看待“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这个“动”字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弥漫着人文气息:倡导师生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是师生关系中的“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不断调整、不断生成的过程;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获取新知,接受情感能力及其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塑。这些观点充分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堂好课的标准逐步倾向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将作为一堂好课的重要指标。我们所关注的课堂里学生的活动情况,不止是学习形式和方式的活泼多样,更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是不是真正地被激发出来,是否真正地卷入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去,具体的说,就是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主动、互动;注重“动”的大数量和高质量,也就是真正的动起来和全面的动起来。

主动即是指学生在不受任何强迫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进行主动性学习,学生的活动始终在兴趣浓厚、心境愉快的自觉的背景下进行学习,不是为老师下达的任務被动地左右控制。教师应重视学生原有经验与方法的积累,设法挖掘并和教学内容发生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探索未知,建立新知。想方设法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之中,对学习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呵护和培养。课堂教学中,如果既注重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主动获得,也重视了学习过程的展示,但这还不够,应把主动学习上升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主动求法,即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或创造新的学习方法。

“活动单”教学中的“动”体现合作、竞争和个人自学三种学习方法,它不但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三和一的活动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权威—服从”逐步变成“指导—参与”关系。

在教学中,实施活动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三和一学习能集众人智慧,可以帮助学生矫正思维方向和方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教师每堂课只与极少数学生交流,而绝大部分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上的惰性心理,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为不利。实施活动学习,能使学困生通过小组的力量学会知识,中等生通过小组的力量能辨析学困生的错例,巩固知识,并能听到一部分优等生的见解,而优等生则不仅能正确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在同学中展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

传统的教学环境通常只包括教科书、教师、课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活动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乃至社会。中学英语教学要利用一切合理的社会资源,除了教科书及其它有限的、以文字表述为主的、以应对考试为指向的信息资源以外,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各种形式的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课堂里,学生的主体活动应追求实效,而不是为了教学形式上的“动”而动,使学生主体性活动流于形式。真动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激发出学生高涨的学习期待,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在活动中参与体验、习得方法;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这样的课堂活动,告别了“花架子”,没有“表演课”的生存空间。这样的课堂既有语惊四座的回答和拍手叫好的精彩教学场景,又有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冷场,甚至有不成功的合作探究。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活动是真实的、有效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张扬,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都有所收获,都能得到发展,使学生全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是少数几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围绕学习任务,也是小组内一两个学生“独角”表现,其他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和观众。长此以往,少数学生由于参与效果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更多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收益自然就低了许多。因此,要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出来,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当然,学生在课堂里的“动”也要适度。从终教学形式上而言,过度地让学生动手、动口,有时会造成课堂教学纪律的不易控制,影响了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而言,情绪持续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持久集中,也会导致学习疲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安排、有效调控、善于引导,做到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磨练、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只有这样,课堂一重中学生的动才能动出水平,使课堂焕发出生机。

猜你喜欢
单导学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减少小组合作学习中伪活动的研究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