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1-05-23 07:05陈文芳毛慕华汤智谋王水秀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危险

陈文芳,毛慕华,汤智谋,王水秀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湖南井冈山343000)

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内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早期病理改变,采用高频探头B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评估早期AS程度的非侵袭性方法,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较一致[1]。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136例T2DM患者IMT及血糖、血压、血脂等进行了测定,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发生AS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T2DM患者136例,男75例,女61例;年龄36~89(58.9±13.4)岁。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2],无肝、心、肾等脏器疾病,无急慢性感染和肿瘤,均采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1.2 相关指标测定 ①颈动脉IMT:采用惠普公司550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3 MHz,受试者休息15min后取枕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依次扫描左右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10 mm间距测量双侧颈内动脉IMT各3次,取均值记为动脉IMT,>1 mm定义为AS。②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化指标: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日本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质量;患者休息10min后取坐位,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取2次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AS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136例中颈动脉IMT>1mm者63例(46.3%)、≤1 mm者73例,其相关临床参数见表1;年龄、HbA1c和SBP为T2DM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IMT>1 mm及≤1 mm者临床参数比较(±s)

表1 IMT>1 mm及≤1 mm者临床参数比较(±s)

注:与IMT≤1 mm者比较,*P<0.05

危险因素 IMT≤1 mm(n=63)IMT>1 mm(n=73)年龄(岁) 50.3±8.6 65.7±10.2*性别(男/女) 38/35 35/28 FPG(mmol/L) 8.91±1.89 9.03±1.93 HbA1c(%) 7.05±1.78 8.76±1.92*TC(mmol/L) 4.12±1.23 5.41±1.46*TG(mmol/L) 1.76±0.67 2.43±0.85*LDL-C(mmol/L) 2.91±1.05 3.62±1.18*HDL-C(mmol/L) 1.57±0.82 1.13±0.69*BMI(kg/m2) 23.59±2.25 24.96±2.51 SBP(mmHg) 133.4±16.7 152.9±21.3*DBP(mmHg) 82.1±9.2 93.5±11.5*

表2 T2DM发生AS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FPG和HbA1c进行严格控制可明显减少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3]。文献报道[4],T2DM和 AS可能是同一个病理基础(亚临床性炎症及由炎症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上平行发展的两种疾病,出现糖调节受损意味着导致AS的危险因素作用增强,而AS最早期病理改变是内膜增厚;随年龄增长,糖尿病发病率及糖尿病患者AS发生率均逐渐升高。本研究显示,本组AS发生率为46.3%;颈动脉IMT>1 mm者年龄明显大于IMT≤1 mm者,且年龄增加是糖尿病患者临床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T2DM与AS发生密切相关;对于老年人预防糖尿病AS尤为重要。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血糖升高可促进糖尿病AS发生。高血糖引起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与氧化能力增强相关,高血糖可增加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全身各种蛋白质发生糖基化,而糖基化的终产物在蛋白质或组织胶原中积聚可导致血管组织功能和结构改变[5]。HbA1c代表最近2~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有研究显示HbA1c每下降1%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肌梗死危险性下降14%,而与糖尿病相关的任何终点的危险性则下降21%[6]。本研究显示,颈动脉IMT>1 mm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IMT≤1 mm者,但其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T2DM血管病变可能主要与餐后血糖水平有关。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所致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血管平滑肌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病变发生,而胰岛素不足则通过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活性及减少脂质清除加速AS发生;另外,T2DM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体内载脂蛋白可通过与纤维蛋白结合而抑制纤溶,从而促进斑块形成[7]。本研究还显示,颈动脉IMT>1 mm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IMT≤1 mm者、HDL-C水平则反之,四项血脂指标均非T2DM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脂质代谢紊乱在A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无论是否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都是血管性疾病明确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颈动脉IMT>1 mm者SBP和DBP均明显高于IMT≤1 mm者,SBP为T2DM患者临床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积极控制血压(尤其SBP)对于减少T2DM患者AS发生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年龄、HbA1c和SBP为T2DM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防治措施。

[1]汪红玲,韩更焕.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J].河北医药,2008,30(5):671.

[2]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798.

[3]张俊玲.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2007,2(3):336-337.

[4]苏美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66.

[5]吴佩娴,张帆,蓝薇,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3):98-101.

[6]Okeefe JH,Bell DS.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hyperlipidemia(postprandial dysmetabolism)is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J].Am J Cardiol,2007,100(9):899-904.

[7]邓雁北,杨巧娟,杜婧,等.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45):55-56.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危险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喝水也会有危险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拥挤的危险(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