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建,曹冬梅,刘新民,李占国(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卫辉市 453100)
寻常型痤疮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疾病,又称粉刺、青春痘,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严重者产生囊肿和脓疮,治疗不当往往引起感染、色素沉积,有损容颜美观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多以口服抗生素或外用含有抗生素、雌性激素的涂抹剂为主,效果均不满意,且复发率高。2009年5月-2010年12月,笔者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2月84例于本院门诊就诊的寻常型痤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1]。具有如下情况者排除在外:(1)聚合型痤疮、暴发型痤疮、药物型痤疮、婴儿痤疮、月经前痤疮、化妆品痤疮等特殊类型痤疮;(2)对丹参酮胶囊及5%过氧苯甲酰凝胶过敏者;(3)肝、肾功能异常者;(4)其他不符合入选标准者。根据病情轻重采用Pillsbury分级法将痤疮分为Ⅰ~Ⅳ度[2]。Ⅰ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Ⅱ度(中度):Ⅰ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Ⅲ度(重度):Ⅱ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笔者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3~40岁,平均年龄(18±3.1)岁;病程2个月~6.8年,平均病程(29±3.1)月;包括Ⅰ度患者30例、Ⅱ度患者10例、Ⅲ度患者2例、Ⅳ度患者0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14~39岁,平均年龄(17±4.2)岁;病程3个月~8.2年,平均病程(30±1.4)月;包括Ⅰ度患者31例、Ⅱ度患者8例、Ⅲ度患者3例、Ⅳ度患者0例。2组患者治疗前经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对试验药物不过敏。
治疗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每粒0.25 g,每次4粒,tid,联合使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法国高德邦制药),每日早、晚各1次,涂抹前洗净皮肤,待干后均匀涂抹患处;对照组仅使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用法同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6周。对于局部囊肿较大的患者,给予庆大霉素、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注射液,按1∶1∶1比例混合囊肿内注射,每个囊肿内注射0.5 mL,注射1次。观察2组皮损消褪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以皮损程度、皮损分布、体征分4级判定。基本痊愈:皮疹、脓疱、囊肿等皮损消褪≥75%;显效:上述皮损消褪≥50%;进步:上述皮损消褪≥25%;无效:上述皮损皮损消褪<25%或恶化。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Tab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n)
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局部皮肤刺激,1例轻度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对照组有6例皮肤发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未退出治疗。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痤疮的发生与雄性激素代谢、毛囊口异常角化及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等多种因素有关[4]。临床治疗上,多采用消炎杀菌、调节激素水平、改善毛囊口异常角化等措施,控制炎症是治疗痤疮的关键环节,痤疮丙酸杆菌、促炎症分子、脂质、白三烯B4过氧化物酶激活受体-α及神经因素等均可能与痤疮炎症有关[5]。
中医认为,痤疮为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疾病,多因肺胃风热,上越肌肤,故治疗以清泻肺胃为主[6],或由于肺经血热或过食肥甘厚味而发。中药丹参性微寒、味苦、无毒,有活血、通络、凉血、消肿等功效[7]。丹参酮胶囊内的隐丹参酮为其主要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杀灭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痤疮致炎性微生物,抑制皮脂过多分泌,且是一种温和的雌性激素样物质,并有抗雄性激素样作用[7,8]。文献[7,8]报道,丹参酮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降低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等的含量,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杀灭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痤疮致炎性微生物,长期使用无耐药性。由于其抑制皮脂过多分泌、抗雄性激素样作用,从而在痤疮发病机制的多个环节中发挥作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为广谱抗菌药,是一种治疗痤疮的抗菌氧化作用剂[9]。主要药理作用为杀菌和溶解角质,外涂于皮肤,被半胱氨酸分解转化为苯甲酸和游离氧,通过氧化细菌蛋白而杀菌[8]。主要对痤疮的炎症损害有效,能渗透进入毛囊皮脂腺,从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及游离脂肪酸形成,广泛应用于治疗痤疮[10]。
本研究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标本兼治,内外结合,有效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176.
[2]邓智建,李占国,曹冬梅,等.金花消痤丸联合0.05%他扎罗汀乳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12):1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295.
[4]陈 昭,王建美,高顺强.痤疮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医学杂志,2005,8(2):107.
[5]王松岩.平痤胶囊治疗痤疮(肺胃蕴热型)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2,30(3):28.
[6]刘晓红,王翁鸣.丹参酮胶囊治疗64例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4):76.
[7]石乃玉,董华民.丹参酮药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1,3(3):150.
[8]苏爱华,童文新.丹参酮治疗痤疮6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0,2(12):760.
[9]张 燕,张国娣.异维A酸凝胶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3):226.
[10]王爱平,涂 平,季素珍,等.不同浓度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