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全
尽管距离乔治·奥维尔110年诞辰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从美国来的学者告诉我,已经有机构在联系美、英、苏的学者,为他的110年诞辰作准备。在奥维尔100周年诞辰时,英美约300位学者在威尔斯利聚会,进行了为期3天的百年诞辰回顾活动。甚至皇家化学学会还在当天公布了烹茶的理想方法——奥维尔嗜茶,曾在1946年撰文讨论烹茶方法。英国新出了两本奥维尔传记,《1984》也再次推出。
奥维尔1950年去世。他没有被人忘记,得益于两部经典的小说《动物庄园》和《1984》,尤其是《1984》,更为中国读者熟知。两部小说,矛头对着当时在世界很强大的苏联。《1984》中,奥维编织了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世界,从政府组织到政治理论,应有尽有,并据此对极权主义社会做出了大胆而精采的剖析。为此,与其说《1984》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是奥威尔最重要的一本政治著作。它与俄国萨米亚丁的《我们》和英国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奥维尔也从不否认他是为政治而写作。他说:“1936年以后,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的文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制度、为实现我心目中的民主社会主义而作。在我看来,身处我们这样的时代,如果还以为自己能够避开这类话题,纯属无稽之谈。”甚至他的一些随笔,也是为政治而写。因此,他的随笔集也被冠以《政治与文学》的书名出版。
在苏联解体20周年的日子里,读奥维尔的《政治与文学》,更有意义。奥维尔以天才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对苏联极权主义结局的预言,发人深省。
1991年8月19日,苏联解体。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学者,多少让人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觉。随之,奥维尔的作品风行,为人们这种目瞪口呆的消解,多少给出一些舒缓的张力。而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读《政治与文学》有关对苏联极权主义的批判文字,倒比读《1984》更有挫败感。
奥维尔在《1984》中着重刻画了极权社会的特征,而收录在《政治与文学》中的《对文学的阻碍》一文,则是毫无忌惮地对极权主义进行批判。奥维尔对苏联乃至英国的知识分子对苏联极权主义统治所表示的沉默,表示愤慨。他说:“英国那些亲俄的时事评论家继续为苏联1936年至1938年间的大清洗和大放逐进行辩解,说不管怎么样,苏联在战争期间‘没有出现傀儡政府。围绕着乌克兰饥荒、西班牙内战、苏联对波兰的政策等等话题,更是谎言连篇、歪曲不断,虽然不能说全都是出于有意的欺诈,但是,所有完全同情——也就是说,按照苏联所希望的方式同情——苏联的作家和记者,在重大的问题上,多对苏联方面故意的编造保持沉默。”他认为:“无耻地伪造历史的情况,已经出现了。但是,最让人担忧的,还不是确实发生了伪造历史的情况,而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尽管人们都知道这些情况,但整个左翼知识界却对此毫无反应。有人会说,讲出真相是‘不合时宜的,或者只会‘有利于这个或那个敌人,这个论据似乎是无可辩驳的。可是,谎言很可能会从报纸窜入历史教科书,对此却很少有人感到不安。”
在奥维尔写此文时,谎言已经窜入苏联的历史教科书。1956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让世人震惊;1991年苏联解体让世人震惊;而奥维尔的洞察力也同样让世人震惊。
《政治与文学》
作者:[英]乔治·奥维尔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38元
《数字是靠不住的》
作者:[美]查尔斯·塞费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2元
数字天生就具备凌驾于个人主观意志之上的权威性,但随着各种数字骗术,数字的角色真假难辨,所以,我们应该回到常识,找出数字背后的真相。
《市场是怎么失败的》
作者:[美]约翰·卡西迪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68元
作者对弗里德曼和芝加哥学派的自由市场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将其称为“乌托邦经济学”,他阐述了自己的替代论,指出金融危机是私人企业放松管制的结果。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
作者:[加]马歇尔·麦克卢汉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48元
媒介是塑造历史和社会的隐蔽力量,但必须在新的电子环境里革故鼎新。因此,要抛弃旧的思维习惯,采纳感知和知识的新标准。
《衣锦夜行》
编者:廖伟棠
出版:北大出版社
定价:26元
这是一个70后作家踏遍大陆香港台湾三地以及欧美重要的文化城市,用多种方式记录的在路上的青春。
《反语》
作者:林沛理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6元
在香港文化界,林沛理自成一派,他永远以一种批评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