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井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马 骏 (湖北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湖北武汉430061)
刘殿刚 (湖北中医药大学英语系,湖北武汉430061)
闫庆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彭 锐 (湖北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当前,在国际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上。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高素质的国际型中医人才来继承中医、发展中医成为当务之急。中医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 (以下简称医学英语教学)是中医国际化的重要一环。目前对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医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探讨尚未见诸报导。通过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医学英语教育的教学定位、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材编写等方面,然后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期为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思路。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改革。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和各医学院校包括中医院校对英语教学十分重视。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新的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3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英语学习的 “更高要求”是: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较为流利、准确的对话或讨论。为了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实现 “更高要求”这一目标,各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即在完成基础阶段教学、达到大纲规定的基础阶段教学目标后开设高年级阶段英语教学。医科院校的学生要加强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英语水平,提高获取并掌握医学专业所需的英文信息的基本技能,以英语为工具参加医学实践和学术交流[1]。在我国,中医院校大学生花费将近1/3时间学习公共英语,医学英语教育几乎是空白;有的院校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但是年课时数仅为36学时,且医学英语课程大多处于选修课地位。笔者曾留学日本,发现中日两国大学生对医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就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院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医学英语教育不可或缺,是参加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的中医院校大学生由于与外界交流甚少,认为医学英语教育似乎可有可无。
目前我国中医院校大学生医学英语教学不少仍在延续老一套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处于 “一言堂”地位,学生依然是被动的 “旁观者”。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课件往往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质量普遍不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但教学效果不好,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2]。
我国中医院校大学生医学英语教学内容与医学课程严重脱节,这样所学不能为之所用,在交流过程中派不上用场,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任务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医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科学,不懂医学的英语教师很难胜任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而一部分有志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医学专业人员,由于英语水平相对较差,也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医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错误百出,从而影响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翻阅目前市场上国内出版的各类医学英语书籍,很多都存在同一个问题,没有从国内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教材的整体结构和例文的选取。尽管目前我国的医学英语教材数量庞大,但由于编写者大多为公共英语教师,缺乏扎实的医学知识背景,导致其质量低劣,主要表现为翻译语言不准确,教师自编教材缺乏体系。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位医生在给笔者的信中说:“他曾接触到一些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英文书籍。遗憾的是,仅有中国本土人能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词句,而对西方人而言,则不知所云。”另外,国内编写的医学英语书籍,相当一部分是以国外原版医学教材为蓝本,经过修改加工而成的,很难做到 “本土化”,当然不能满足医学生的专业英语需求。
基于以上5个主要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我国中医院校大学生医学英语教学质量,有必要进行如下改革。
必须强调,专业英语课应该定为必修课,年教学时数不应少于100学时。专业英语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 “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 “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当然,要注意学生的英文起点。英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接受相对较快,自不待言;英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先进入 “预科班”学习难度较低的专业英语知识,待其专业英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进入 “高级班”学习。笔者注意到,在日本,医学英语是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大学一年级至大学生阶段的学生,自始至终接受医学英语教育,且年课时平均数约为120。
改变过去教师 “填鸭式”、“一言堂”的陈腐教学模式。笔者的导师日本德岛大学井上教授认为,大学生和教师要经常换位,大学生只有在学习—带教—再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同时,要改变过去重阅读写作、轻听说的习惯思维,主张阅读、听说、翻译、写作并重。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旅日美国学者Maher多次跟笔者谈起,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播放《Emergency Room》(意译为:急诊室的故事)和 《Doctor House》(意译为:《豪斯医生》)等医疗相关情景系列剧,以训练听说能力。当然,教学互动必不可少,很重要一环就是在医学英语学习某一阶段结束,必须收集大学生的学习反馈 (医学英语学习反馈问卷调查表见表1)。有些方面可以借鉴日本高教经验。日本大学生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新颖多样,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采用的是由英国爱丁堡大学推出的 “三人小组法”。学生三人为一组,每人一篇医学英语资料。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资料并做好笔记;然后学生甲向学生乙口头描述摘要,学生丙聆听,学生乙可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乙再向丙转述摘要,由学生丙判断乙的完成情况,依此类推。由于活动采用针对医学专业人员的真实材料,既锻炼了学生记笔记及口头转述阅读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听力理解和发问能力[3]。另外,日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医学英语教学方面广泛推广讨论式学习、病历分析、教学查房、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院每周举行3次医学英语讲座,每次持续1~2h;内容可以是个人的研究进展,也可以是国际顶级刊物如 《Cell》、《Nature》等刊载的论文思路。通过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参与训练的大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表1 医学英语学习反馈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要以英语为工具去获取专业知识;医学英语教材要与医学专业内容有关;协助大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宗教礼仪等,使之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能避免文化冲击的影响。例如,日本大学生医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与医学课程紧密关联。他们采用的是内容型教学法,这是一种基于学科内容进行外语教学的理念[4]。这一理念认为,语言是内容学习的媒介,内容是语言学习的资源。内容型教学法是通过运用目标语把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学科的学习来获取语言能力。内容型教学法没有沿用将医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隔离起来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同时重视语言系统和专业学习。采用内容型教学法之后,学生学习效果好,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应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请进来”,指学校不惜巨资聘请外籍医学专家或外籍语言教师进行专业和英语两方面的培训;“走出去”则是选派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业教师多次出国进修学习。为了培养合格的医学英语教学师资力量,日本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德岛大学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者,大多具有在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3~5年甚或10年的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东京医科大学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向医学英语教师推介爱丁堡大学的 《医学英语教学暑期魔鬼训练》课程,并建议在非医科院校英语系开设医学交流课程,以消除对医学英语教学的恐惧感,帮助这些将来有望从事英语教育的学生了解到自己可向医学英语教学方向发展[5];日本高校还斥巨资从欧美聘请了一大批医学专家到日本与本国教师合作共事;日本的科研院所也大量接收外国研究人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化环境。
自编医学英语教材应交由外籍专业教师审校,方能避免疏漏或错误。美国田纳西州的Edwin Myers医生曾对笔者主编的 《Medical English》(意译为:《医学英语》)教材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该教材不仅中国人能读懂,欧美医护人员也能理解,体现了 “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1]。另外,节选的国外原版教材应考虑适合大学生的接受能力。
[1]程井军,卢永智.优化针灸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2):68-69.
[2]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23.
[3]吕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743.
[4]戴庆宁.CBI理念与双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2):108-109.
[5]吕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