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珍,张晓新,姜红红,彭昆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危害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增新生儿先心病15~20万例[1],北京市对35种新生儿疾病的监测显示,先心病发病率位居第二位。海淀区五年监测数据显示先心病发生率为3.17‰。由于许多先心病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而早期发现有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无创伤、能够床旁检查,已经成为国内基层医院新生儿先心病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9 480例。接受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共492例,其中男孩281例,女孩211例,最小为出生后6 h,最大为出生后28 d。单胎488例,双胎4例。第一胎23例,第二胎398例,三胎以上71例。出生体重最低2.2 kg,最大4.7 kg。临床听诊有心脏杂音409例、出生重度窒息16例、青紫呼吸困难19例、抽搐5例、黄疸23例、心律不齐8例、心电图异常12例。
1.2 方法 采用的ALOKA-4000、PhilipsiU22型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 MHz,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常规进行胸骨旁长轴及短轴、心尖四腔、剑突下四腔,必要时加胸骨上窝及其它多切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
492例受检婴儿中,共检出先心病患儿215例(43.7%,215/492),占出生新生儿总数的11.0‰(215/19 480),高于海淀区五年监测的先心病发病率水平先心病类型分布如(表1)。其中检出患儿数量较多,构成比位居前三位的先心病类型为房间隔缺损71例(33.0%),室间隔缺损67例(31.2%),动脉导管未闭54例(25.1%)。
3.1 先心病的影象学检查 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依靠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但是对于心脏异常属于哪种类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并不能做出确切判断。另外对于轻微心脏异常临床常无明显症状,难以做出判断。有些患儿缺乏异常表现,只在常规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这些情况均需CDFI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诊断。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无创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和电子束CT,其中经胸CDFI超声心动图是首选。由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多见,新生儿心脏体积小,缺口小,只从二维切面可能看不到缺损口,尤其是室间隔肌部小缺损更不易显示,此时CDFI超声检查可见左向右穿隔五彩血流束,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五彩血流束的右室面则可探及收缩期为主的双向湍流频谱,目前的超声仪器,分辨率高,1~2 mm的分流血流束即可检出(图1、2)。随着患儿的生长,可以动态观察异常血流的变化,跟踪先心病的发展和转归,以及评判治疗效果,因此对先心病的诊断和分类,CDFI超声心动图检查是首选。
图1 、2 室间隔小缺损(CDFI可见以红为主的五彩血流束由左室进入右室)
3.2 先心病检出率 本组先天性心脏病占被检查总数的43.7%,占出生新生儿总数的11.0‰,高于海淀区近五年的监测数据。与国外报道活产儿先心病的患病率4.5‰ ~10‰[2-3]接近。其中房间隔缺损发病率居首位,占33.0%,可能的原因是胎儿的血液循环与新生儿血液循环的不同,使得小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很难鉴别。另外,新生儿胸部较薄,剑下四腔心切面容易探测到房水平的分流,使得诊断更容易。室间隔缺损发病率位居第二,占31.2%,低于国内其他学者报道的室缺比例占60.1%[4]。可能的原因是临床针对性选送病例有关,并非所有出生新生儿全部检查,可能会漏掉部分小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总的检出率达43.6%,也与临床选送病例有关,绝大多数是临床医师听诊有心脏杂音存在或伴有明显临床其它症状、体征,如窒息、感染、黄疸、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等而申请CDFI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所以检出率较高。小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有较高的自然闭合可能,本组资料正在跟踪随访。
CDFI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已经普及到基层医院,其操作简单,能有效的对新生儿复杂心脏畸形做出早期筛查和诊断,并对轻微的心脏畸形及小的房室间隔缺损的异常血流有较好的敏感性。我院作为惠民医院,分娩量大,接触的新生儿较多,应用CDFI心动图检查及早发现先心病、及早干预,对轻型心脏异常给予保健指导,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黄国英,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及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7):719-720.
[2]Wurst KE,Ephross SA,Loehr J,et al.Evaluation of the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prevalence:Comparison to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systems[J].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l,2007,79(4):309-316.
[3]Kovacs AH,Sears SF,Saidi AS.Biopsychosocial experiences of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Heart J,2005,150(2):193-201.
[4]许士梅,尹巧梅,吴明昌,等.早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和随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4):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