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11-04-23 01:13:38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
海峡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福建省机械化

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福建省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深入发展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生产形式、农业发展的外部关联度均发生阶段性变化。农业机械化工程科技创新、学科变革和纵深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临更大的创新需求推动。加快促进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又好又快发展,不仅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提供先进适用装备,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高效益现代农业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福建省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功能以及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的迫切需要,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发展

1.1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呈现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态势,是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1.1.1农业机械化发展全面进入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依法促进的新时期

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修订的《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立,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农机化工作从过去靠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办事转向依法行政。农业机械化发展全面进入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依法促进的新时期。

1.1.2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得以改善

2009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75万kW,比上年增长5.62%;农业机械总值98.17亿元,比增10.8%。拖拉机保有量11.1万台,比增13.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389台,手扶拖拉机10.02万台;联合收割机3907台,比增43.8%;机动插秧机1053台,比增147%。拖拉机配套机具10.99万部,配套比达1:1;小型农机具如微耕机、机动喷雾器、茶叶机械、农业设施等增长迅猛,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1]。

1.1.3农机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2009年,福建省机耕、水稻机插、水稻机收面积分别为84.55万公顷(1268.26万亩)、0.952万公顷(14.28万亩)和18.89万公顷 (283.28万亩),耕地机械化水平达45.82%、种植(插、播)机械化水平达1.11%、收获机械化水平达21.93%,全省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为25.24%[2]。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提高了粮食和我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1.1.4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以农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经营体制进一步发展。全省各类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专业户总数达到13.09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超过60万个。规范的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852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总数达162个,合作社成员1062户。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总收入79.62亿元。

1.2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

1.2.1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福建省从2001年开始停止招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生,目前仅有福建农林大学每年招收农业工程类所属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硕士研究生及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16名左右。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及农机购机补贴力度逐年加大,福建省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已发展到130余家,但由于缺乏农业机械相关学科的毕业生,而每年仅有的10余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进入高校、研究部门就业。造成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农机工程及农机管理技术人才短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要发展海峡西岸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及农业机械化,就要重视为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行业企业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造就一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既能解决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又能为相关企业提供工程化技术服务、懂管理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研发及产业技术队伍。

1.2.2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科研情况

福建省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科研立项稀少,多年来的科技申报指南几乎没有农业机械化类的相关课题。因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其地域、种植农艺等相关性,农业机械化类相关课题没有立项研究,致使福建省的农业机械化科研远落后于其他省份,这也是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仅处于低级阶段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台湾园艺山地生产机械与农业设施引进创新研究》在2010年9月通过了验收,该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研究所)、福建惠林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漳州南冠文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龙岩中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莆田松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总投资1585万元(其中专项经费685万元)。课题组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有关产品(技术)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三维模拟仿真及试验研究获取较优的有关组合参数,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各有关产品进行功能分析设计、通过功能部件集成组装、合理配套、提供可用于实际生产应用的各有关产品(技术),并将该产品推向市场。先后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7个新产品(新技术);申请2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件),获得专利授权12件;编制9种产品(或系列产品)企业标准;有重大技术创新,其中批量投产13个新产品,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2个新产品;上福建省非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6个新产品;已通过福建省农机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13个新产品;后续待检测的12个新产品;成果水平居国内领先。研发的这些新技术、新装备对提升福建省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提升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农业机械化及农机制造技术水平,缩短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机械化及农机制造技术水平与先进省份、台湾省的差距,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课题主要创新点有: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将水源通过风力抽水机,多级扬水至一定高程的蓄水池,实现利用山地自然落差来解决果、茶园自压微喷灌、施肥、喷药等问题,进行低碳农业装备、绿色农业示范;在国内较早将气动技术应用于山地农业生产机械上,国内首推出国产气动果树修剪机产品;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研发,自走式秸秆粉碎还田机、枝桠粉碎机能起到对资源有效利用、恢复土壤肥力、覆盖保护地表免遭侵袭的作用;研发的产品多功能化,如微耕机具有水旱耕、整、中耕除草、培土、喷药、抽水、起垄、覆膜、清洗庭院地面等功能;田园搬运管理机具有坡地作业、果园喷雾管理、果园抽水、坡地运输等功能;微雾降温器(或系统)具有增湿、降温、除尘、超低量喷雾等功能。研发的部分新产品(新技术)如图1~图11,将丰富福建省的农机新产品种类及提升福建省农机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图1 福建山地果、茶园自压微灌技术系统示范基地、风力(太阳能)-风力(太阳能)抽水机-高位蓄水池-自压微灌系统低碳技术模式

图2气动果树修剪机

图4 枝桠粉碎机

图5 秸秆粉碎还田机

图6 畜禽舍雾化降温器

图7 田园搬运管理机

图8 6TD型自动柑桔套袋机

图9 6ZGQX自动水果清洗机

图10 精密播种机

图11 清洗打蜡分级机

2010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立项的“东南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装备开发研究”重点项目,由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研究所)、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惠林机械有限公司、龙岩中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漳州南冠文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福州海霖机电有限公司、福建省宁化益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开发研究如图12所示。适应东南烟区种植农艺要求的轻小型机械,包括多功能底盘、烟苗移栽机、拔烟秆机、自紧式编烟器、高效低污染烟用喷雾机等设备及烟草种植机械化农艺研究,完善轻型精量播种机、育苗剪叶机、小型起垄铺膜机(7.35kW以下)、中耕除草培土机等机具,解决福建、广东、江西、浙江等东南烟区烟叶田间生产机械化问题。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提高福建省等东南烟区烟叶田间生产机械化水平。

图12 东南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装备开发研究内容

2 台湾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发展

2.1 台湾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台湾省2008年底农机保有量:拖拉机15444台,耕耘机33379台,动力插秧机15166台,动力中耕管理机32029台,动力割草机47225台,动力喷雾机73587台,高性能喷雾机25784台,抽水机83822台,水稻联合收获机7190台,农地动力搬运车38353台,动力采茶机4343台,杂粮(玉米、高粱、甘薯)联合收获机1297台,动力剪枝机6009台,稻谷干燥机20763台[4]。

1980年,台湾农业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作业;1986年,耕整地97.94%,插秧97.9%,收获97.1%,干燥66.6%,植保、运输作业全面实现了机械化[5]。目前,台湾农业机械化涵盖了农、林、牧、渔各业,正向农业生产的作业自动化方向发展[6]。

2.2 台湾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

2.2.1台湾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台湾计有10所专科以上公私立农渔业院校,每年约有毕业生6000余位(含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7]。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屏东科技大学、嘉义大学、宜兰大学等5所公立大学每年都招收农业机械类本科生265名、硕士研究生100名、博士研究生12名,这也是台湾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8]。

2.2.2台湾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科研情况

台湾省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科研立项较多。2009年、2010年农业科技计划包括[7]:毛豆育种及大农场机械化生产之研究、台中区域作物生产机械化设备之研究、台东地区农业机械之研究与开发、农特作物田间管理与收获后处理机械之研发、佳叶龙茶产制机械最适操作条件之试验研究、青椒分级机械之研发、利用家禽机械去骨肉开发禽肉干、节能加值新型机械与设施技术之研发、新型农机研究与性能测定、都市近郊园艺作物品种及栽培与采收后处理技术改良、水稻及特用作物农机具之试验改良、加强农业机械研究与开发计划。农业自动化侧重于农产品收获后处理自动化、设施栽培自动化、田间及设施管理作业自动化方面的研究。

由于科研立项较多,台湾省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南韩。

3 闽台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的对比分析

3.1 闽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比

从闽台两地2008年底农机保有量看,福建省水稻生产的机动插秧机、联合收获机等关键设备分别仅为台湾的2.82%、37.79%,而粮食播种面积是台湾的1.5倍。福建省、台湾省土地总面积分别为12.138万平方公里和3.6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分别约占85%和70%。海峡两岸同为山地丘陵地貌,耕作自然条件较相似,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但是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台湾省,这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是不相适应的。这种情况在海峡西岸其他省区也普遍存在[8]。

3.2 闽台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对比

3.2.1闽台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情况对比

福建省总人口约3600万人,但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的培养比较单一。福建省的中等农业学校、农业工程学校2001年之前就不招收农业机械类专业学生。福建农林大学从2001年开始停止招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生[8]。目前仅有福建农林大学每年招收农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16名左右。目前一年一度的全省事业单位农业机械类工种初级、中级、高级工考核,真正从事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乡镇农机站人员2008年为38.60%、2009年为40.63%、2010 年为39.29%,这从侧面反映出基层应从事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编制名额被其他部门挪用,削弱了基层的农业机械化工作。

台湾总人口约2300万人,但对生物机电工程(原农业机械)学科人才的培养比较丰富多样。与农业机械化学科有关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桃园高级农工职业学校、苗栗高级农工职业学校、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员林高级农工职业学校、内埔高级农工职业学校、冈山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旗山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民雄高级农工职业学校、虎尾高级农工职业学校、西螺高级农工职业学校、佳冬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及花莲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等12所,大多数学制为两年,每年约招收生物机电工程(原农业机械)730名学生,目前在校学生数1459名。另有台大、中兴大等5所公立大学每年都招收的生物机电工程(原农业机械)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77名[7]。

从闽台两地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的培养来看,福建省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的培养太过薄弱,这将对福建省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产生不利影响,对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的农业机械产品创新、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与台湾的差距拉大。

3.2.2闽台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科研情况对比

从闽台两地立项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科研项目看,台湾农业机械化工程科研项目立项较多,2009年~2010年有10项以上。台湾在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情势下,继续对农业机械化工程投入研究,并侧重于农产品收获后处理自动化、设施栽培自动化、田间及设施管理作业自动化方面的研究。

福建省由政府立项资助的农业机械化工程科研项目较少,部分由企业资助的项目资金有限。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开展行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无法帮助全省山地农业机械工程制造企业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无法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无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导致福建省的农业机械化工程科研水平整体下滑。这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4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存在的问题

4.1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农机化投入不足,扶持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尽管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但与农业生产及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机化基础设施薄弱,机耕道、场库棚、监理装备、维修服务网点等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机化示范推广与技术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4.1.2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效节能农业机械较少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农机装备结构有所改善,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大量低效率、高能耗的老旧拖拉机仍在大量使用,一机多用和高效复式的农业机械较少,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不适应。

4.1.3产品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品种尚不能满足需要

福建省农机生产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基础性、关键性农机化技术研发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较少。表现在试验设计手段落后,产品的开发周期比较长,对低碳排放、节约资源型的机具重视不够;一些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无法及时提供适合山地地貌使用的现代农业装备。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等重点特色农产品的新型适用农机产品的性能、产量和质量均落后于市场需求。

4.1.4农用柴油价格偏高,农机作业成本增加

近几年来,农机作业价格比较平稳,但由于柴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机作业成本明显增加。虽然国家实行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但由于补贴对象是种粮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因柴油涨价造成的损失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农机作业成本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作业收益。

4.1.5农机补贴政策仍需规范

目前关于农机补贴国家和地方政府拿出了不少的资金,政府确实有了高度的重视,但不少用户提出了很多意见,原因在哪里?农民用户意见是:补贴资金没有用到广大急需使用者手里,补贴面太小,实(适)用机具少。农机生产企业的意见是:拿到农机补贴目录不容易,拿到后当地农民说你的产品在我这里不适应,想在我这里销售应该通过我的目录,自然要花一部分经费,厂家肯定要在成本上想办法,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自然提高了产品总价,有的可能还需由私下交易。推广部门的意见是:产品类型较多,国家有过多的目录要求,省、市、县每个地方又有自己的目录,工作难度太大,报酬太低,农技推广部门太苦。总之,如何规范政策、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2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福建省的发展仍显滞后。学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迟缓,培养的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竞争力不强,以及科研与教育经费不足等是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的突出问题。福建省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未来若干年,是学科由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工程逐步向现代农业机械化工程提升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不仅要发展外延,更要着重向内涵拓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出高水平的成果,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4.2.1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基础条件薄弱

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20世纪40~50年代种植业基本机械化及60~70年代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基本机械化后,90年代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已进入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阶段,农业机械化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高度发展是由于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也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建设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与此相比,2009年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程度仅25.42%,许多作业环节,特别经济作物还是人畜力为主,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基础仍然薄弱。

4.2.2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产学研推创新体制欠健全

福建省的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主体是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机械产品的开发体是企业,推广工作主导为政府有关部门。目前,这四者一般是独立从事研究活动,缺乏联系与合作。农机技术的研发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联系不够紧密,许多研究课题的选择不是来自于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而是根据农业技术发展规律来立项,或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立项,甚至根据国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来立项。由于农机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缺乏有机的联系,科研人员较少根据生产实践及市场需要进行科研活动,从而导致农机技术成果不断鉴定,技术成果总量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发展开拓急需的技术装备得不到满足。

4.2.3学科教育体系亟待研究和调整,学科人才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农业生物与环境、机械和经营管理知识;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需要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干部培训和农民培训等多层次培养来保障。目前,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仅剩研究生教育,而本科教育从2001年停止招生,中等专业教育更于2001年之前已全面停止招生。导致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相对短缺,不适应当前农机化高速度、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追在眉睫。

5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思考

发展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总体思路是:重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海峡西岸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 提升海峡西岸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创新能力,促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

5.1 重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人才的培养[10]

福建省在乡镇农机推广站工作的科技人员比例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极少,和农口其它机构相比,高学历人员比例明显偏低[8],远低于国办发1999[79]文关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的规定。要发展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就要切实重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干部培训和农民培训等多层次培养来保障。

5.2 坚持农机科技创新,实施山地现代农业装备重大技术专项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研究所现有农业工程一级硕士点1个,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二级硕士点4个,农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1个,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具有高水平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可利用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研究所、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实施山地现代农业装备重大技术专项研究。改变农机产、学、研、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和合力的状况,利用国内外技术资源,帮助海峡西岸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5.3 加强海峡两岸农机合作,引进实用山地生产机械

国内现有的经济作物小型机具,大多适用于平地作业,且机体笨重,不适宜山地作业条件。可借鉴台湾经验,加强闽台农机合作,积极引进台湾山地生产机械关键装备,加快台湾先进农机具在海峡西岸的应用,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研究,研发适合海峡西岸山地使用的小型农机具,从根本上提升海峡西岸的农业机械科技水平。

5.4 增加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科研投入

要加大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科研投入,开发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核心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实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企业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

6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8]

结合海西区位特点,围绕福建省建设沿海蓝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等特色农业产业带,畜牧业、水产业、林产业、园艺产业等主导产业和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等重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布局规划, 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创汇农业装备技术, 在突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主攻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果蔬(花卉、食用菌)生产装备技术,全面提升海西农业现代化水平。

6.1 小型农业机械的动力装备与技术

小型农业机械动力装备的优先领域是研制开发体积小、重量轻、能源消耗低、环保性能好、操作舒适、转移方便、价格便宜、符合人机工程设计原理的通用动力和相应的动力底盘,以适应海西丘陵山区自然环境和设施园艺各种作业配套机具需要,同时满足小型农业机械完成的作业功能多样性所应达到的配备作业机具更换简便的要求。动力底盘主要采用具有体积小、节能、环保等优点的小型柴油机驱动。

6.2 粮食作物生产机械装备与技术

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应优先发展适合山区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水田、旱地的机械耕整、种植、收获机械化,应重点发展水稻机械插秧及其相配套的标准化育秧技术、水稻种植、植保、收获、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开发、引进马铃薯、番薯等旱粮作物收获机械,摸索稻谷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干燥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节本增效,从而提高丘陵山区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增加粮食产量,实现粮食生产安全。

6.3 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与技术

烟叶生产机械:重点推广机械化开沟起垄、中耕培土除草以及机械化烘干成套装备和技术,研发适应东南烟区种植农艺要求的轻小型机械,包括多功能通用底盘、烟苗移栽机、拔烟秆机、高效低污染烟用喷雾机等设备及烟草种植机械化农艺研究,完善小型起垄铺膜机(7.35kW以下)、中耕除草培土机等机具。

茶叶生产机械:茶叶生产中应重点发展茶园耕作、喷滴灌、修剪、大宗茶采摘、茶园除草栽培及杀青、揉捻、干燥等栽培管理和初制机械化,制定、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

水果生产机械:重点推广果树挖穴种植机械,果园除草、修剪枯枝、清理落叶、防霜冻、喷滴灌、施肥和中耕等田园管理机械,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装备,果园变量施药机械技术和装备,果蔬(菜)冷藏、保鲜和储运机械化技术。

笋竹生产机械:重点发展蓄水池、输(送)水管道、喷滴灌设施、病虫害防治装备和新型竹林覆盖材料等,以及林地清理、挖穴等机械和竹木采伐、加工等装备。

6.4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

运用现代工程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应用新材料和新能源,组成现代厂房设施和生产线,按照生物体生长发育规律,营造一个环境优良,满足生物体对光、温、水、肥、气及营养物质的需求,使农业生产减少或完全摆脱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提高对农业生产的人为控制程度,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蔬菜:重点发展钢架大棚、连栋大棚、喷滴灌设施、雨水回收系统以及工厂化播种、育苗、机械化移栽等成套装备和技术。

花卉苗木:重点发展玻璃温室、自控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基质栽培、工厂化生产育苗、喷滴灌等设施装备与技术。

食用菌:加大引进、研发、推广食用菌生产木屑粉碎、拌料、翻堆、装袋、灭菌、烘干、冷藏、真空包装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形成一批工厂化生产基地。

畜禽:重点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配套自动供料、供水、孵化、挤奶、控温、控光、控湿、排泄、消毒、疫病防疫等设施。

水产:重点发展标准化、系列化的节能节水型多功能养殖温室,观赏鱼养殖配套设施,深水网箱等浅海养殖设施,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处理、智能控温、水质在线检测和增氧系统,高标准池塘大棚、养殖水循环利用的集约化生态养殖的水质净化、控温、投饵、收割等机械设施,以及水产品初加工等机械装备。

6.5 山地农业节水灌溉机械化装备与技术

福建省天然降水相对比较丰富,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西北武夷山带多,其次是戴云山带,沿海较少,特别是沿海突出部和海岛更少;时间分布差异大,径流年际间的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一般在2~4倍左右,径流在年内分配变化也很大,每年4~9月为汛期,这期间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75%~8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季,这期间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20%~25%。我省闽东南沿海总体属“水资源紧张”区[7]。可开展利用福建省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直接扬水蓄水或利用太阳能技术扬水蓄水,发展丘陵山区自压微灌、喷灌工程技术[8]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研究,为实现丘陵山区农业的生态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6.6 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化装备与技术

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秸秆、杂草、枯枝落叶、果壳果核等);牲畜和家禽的排泄物及畜栏垫料;农产品加工的废弃物和污水;人粪尿和生活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如果任意排放不仅造成农村生活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污染农业水源,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要研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机械化装备与技术,推广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6.7 小型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小型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优先领域是研究和制定与国际现有的通行标准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重点是研究和制定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的试验方法和设备、产品整机检验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据此,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相关的质量分级和质量认证等一系列技术服务,以适应当前的农机产品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1] 刘亚圣.提高认识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EB/OL]. http://www.fjagri.gov.cn/html/hypd/2010/01/28/46651.html,2010-01-28.

[2] 蒋节.2010年福建省农机化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J].福建农机,2010,(1):1.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台湾园艺山地生产机械与农业设施引进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07BAD07B04)验收材料.2010.

[4] 方文熙,张德晖,沈美雄.福建省农业机械考察团赴台湾省考察报告[J].福建农机,2009,(4):7-11.

[5] 方文熙,张德晖,朱亨银,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机,2009,(3):1-3.

[6] 方文熙,张德晖,张性雄,朱亨银.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分会.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

[7] 雷鹏魁,赖嘉如.台湾农机学术研究与教育之演进与发展现况[A]//海峡两岸绿色农业交流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福州: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2010:314-328.

[8] 方文熙,张德晖,朱亨银,何金成,王学銮. 海峡西岸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发展思考—— 以福建省为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4):5-9.

[9] 方文熙,张性雄,朱亨银. 福建省高等农业工程教育现状与发展[C].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780-782.

[10] 方文熙,张性雄,翁秋月,沈美雄,朱亨银.福建省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C].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课题组成员:

1、方文熙,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

2、林国展,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3、陈金瑞,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4、张理忠,福建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

5、翁秋月,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福建省机械化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2016年7期)2016-05-04 04:02:20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5
农业机械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7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24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