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治痰理论及其在妇科中的运用

2011-04-14 21:23:11章利晨张萍青
世界中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丹溪经水脾土

章利晨 张萍青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滨江区滨文路,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朱震亨,字彦修,元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人),后人尊称其为“丹溪翁”。其一生孜孜求学,学术集各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独特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建树颇多。其气血痰郁之论蜚声医林,诸郁之中犹重痰郁,于治痰上独具匠心。其治痰学说及治疗经验,主要见于《金匮钩玄》《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著述中,其治痰法运用于各科疾病如中风、泄泻、哮喘、惊悸怔忡、头眩、妇人经水不调、带下、恶阻等均有验效。现将丹溪治痰理论与其在妇科的应用介绍如下。

1 丹溪治痰理论

1.1 百病兼痰 丹溪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金匮钩玄》),或在肺,或在膈间,或在肠胃间,或在经络中,“为喘为咳,为呕为利,或眩或晕,心嘈杂,怔忡心悸,为寒热肿痛,为痞隔,为壅塞,或胸胁间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饮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丹溪心法·痰附录》)。诸多杂症,多与痰有关,充分体现了痰之为病的广泛性。其临证实践中,从痰论治者甚为广泛,如中风(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泄泻(有痰积)、哮喘、咳嗽、咳血、咯血(痰因火动,治痰为先)、积聚痞块(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惊悸怔忡(有痰迷心膈者)、头眩(无痰则不作眩)、胁痛(有痰流注)、妇人经水不调、带下、恶阻、子嗣等。

1.2 治痰调气为先,实脾燥湿为本 朱丹溪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亦”“不若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丹溪心法·痰附录》)。盖丹溪认为痰之生成与气机郁滞关系十分密切“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气机郁滞不畅,则影响气血流通,水湿蕴结为痰;痰盛则气愈结,变为痰郁;气顺则津液流通,痰亦自清。故化痰与调气密不可分,调气为治痰之先行。丹溪多痰郁同治,化痰药中加入理气药香附、川芎、枳壳等,往往收效甚佳。治病必求于本,丹溪治痰又以实脾燥湿为本,其指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丹溪心法·痰附录》)。脾为生痰之源,认为“大凡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丹溪心法·痰》),脾气健运,则津液得运,痰湿不生。故治痰着重脾土,实脾土,燥脾湿,助运中焦的津液传输,实乃绝痰之源的治本之法。丹溪以二陈汤为治痰基本方,认为其“一身之痰都能管,如在下加下引药,如在上加上引药”(《金匮钩玄·痰》)。观其配伍,半夏、茯苓燥湿健脾化痰,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正是实脾燥湿化痰之基本方,且也体现了“治痰以治气为先”的思想。

1.3 首创“痰夹瘀血,遂成窠囊”之说 朱丹溪从病机上首先提出了“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观点。痰源于津,瘀本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痰瘀同病”,二者实不可分。血因气滞寒凝成瘀;津液受气滞寒凝成痰、受火热煎熬成痰,痰阻血脉,脉道不利,遂而成瘀。其提出“痰瘀同治”的理论,善治痰者,必先治气,同时也要治血,即治痰不忘化瘀,活血不忘化痰。如治中风,其主张“治痰为先,次养血活血”(《丹溪心法·中风》)。治胁痛身痛,以控涎丹加桃仁泥以化痰活血。治癥瘕积聚,丹溪指出“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丹溪心法·积聚痞块》),治用海浮石、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石碱等,认为“石碱一物,有痰积,有块可用,洗涤垢腻,又能消食积”(《丹溪心法·积聚痞块》)。妇人经水不利,“痰多,占住血海地位”,用四物汤加南星、半夏或二陈汤加川芎、当归以痰瘀同治。

2 丹溪运用痰理论治疗妇科疾病

丹溪治疗妇科疾病,从痰论治者甚多,如妇人经水不调、带下、不孕等,颇有验效。丹溪认为妇科病中多见瘀痰、湿痰、热痰、虚痰,治疗从痰着手,随证治之。

2.1 活血化痰 气机不畅则津停成痰,血滞为瘀,痰瘀夹杂,合而为病,故丹溪治疗妇科疾病注重痰瘀同治。如“妇人经过期”“四物加参术,带痰加南星、半夏、陈皮之类”;“过期淡色来者,痰多也,二陈加川芎、当归”(《丹溪心法·妇人》)。此为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俟痰化瘀消,经水自调。因“痰多占住血海地位”或“肥胖饮食过度之人”经水不调,多用南星、苍术、半夏、茯苓加芎归活血化痰。对“躯肥脂满经闭者”,以“导痰汤加芎、连,不可服地黄,泥膈故也,如用,以生姜汁炒”(《丹溪心法·妇人》),时刻注意治痰。

2.2 燥湿化痰 脾为生痰之源,“实脾土,燥脾湿”为丹溪治痰之本也。脾气健运,则痰湿不生。如治疗带下以燥湿为先,“漏与带,俱是胃中痰湿流下,渗入膀胱”“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肥人多是痰湿,海石、半夏、南星、炒柏、苍术、川芎、椿皮”(《丹溪心法·带下》),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带。对妊娠恶阻,其则认为“恶阻从痰治,多用二陈汤”(《丹溪心法·产前》)。对于肥盛妇人经水不调不能孕育者,“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用星、夏、苍术、台芎、防风、羌活、滑石,或导痰汤之类”(《丹溪心法·子嗣》),明确指出以化痰燥湿之法治疗。

2.3 清热化痰 丹溪倡湿热相火之说,痰湿多并火热,痰湿积久,郁而化热,热痰下注,伤及任带,而致带下及胎动不安,用清热化痰之法治之。如治带下,“相火动者,于诸药中,少加黄柏……,性燥者,加黄连”(《丹溪心法·带下》),其诸治带方中,亦多有黄芩、黄连、黄柏、龟甲之类。对经期提前,“肥人不及日数而多者,痰多血虚有热”,在化痰基础上,“更加黄连、白术”(《丹溪心法·妇人》)以清化热痰。丹溪认为“产前当清热养血”“黄芩,安胎圣药也”(《丹溪心法·产前》),胎动不安者,多予陈皮、白术加炒黄芩以和胃化痰,清热安胎。

2.4 补虚化痰 丹溪认为“夫气血两亏,痰客中焦,妨碍升降,不得运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格致余论·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气血亏虚,无力运化中焦水湿,因而成痰,故气血虚者必补益气血,助运中焦,痰湿得化。如治1例转胞,认为其“血少则胞弱不能自举……遂以四物汤加参、术、半夏、陈皮、生甘草、生姜”(《格致余论·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以补气益血、健脾化痰,小便自通。丹溪认为形肥体胖之人,多气血虚弱,故治当补益化痰并用,如治疗妇人经水过期用四物汤、参术加二陈汤类同用,痰水得化,经水得调。

综上所述,丹溪独特的痰理论,为后世医家论治杂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现代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妇科的论治更是见解独到,对于现代妇科各种难治病症如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有独特疗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丹溪经水脾土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傅青主女科》经水早断诊治经验探微*
河南中医(2021年11期)2021-04-17 20:59:58
龙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 04:37:54
八三感怀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中医药通报(2020年6期)2020-01-10 21:12:29
浅谈丹溪学派传承悠久之因*
识字歌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总是悲伤可能是肺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