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

2011-04-13 21:13唐晓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农妇本源海德格尔

唐晓明

(中南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

唐晓明

(中南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海德格尔;真理;艺术本质;艺术作品;自行置入

海德格尔(1889-1976)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美学的创始人,他是著名现象学哲学大师胡赛尔的学生。胡赛尔认为,现象学方法是一种对意识的本质进行新的描述的哲学方法,哲学必须以纯粹意识为对象,并且要排除整个外部世界和传统知识,然后对剩下的“意识流”进行先验的“本质还原”,使之还原为不含任何经验内容的纯“意向性”意识,从而达到对对象的认识[1](P622)。海德格尔继承了胡赛尔的现象学思想,并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根基,但又超越了他的老师的思想。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即存在,但它不是在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不分主客意义上的所谓“此在”。“此在”就是“我的存在”或“人的存在”。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既非物质也非意识,“此在”即本体,所以他的哲学是存在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一反传统的形而上学哲学,他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混淆了存在者与存在的区别,把存在给遗忘了,是“无根之本”。基于这种反传统的哲学思想之上,他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这些美学观点是他哲学体系中体现出来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他的哲学观点的拓展和延伸。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是收在其哲学美学著作《林中路》中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其主要美学思想集中于此。在这篇著作中,他用存在主义哲学方法着力探讨了艺术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的本质的问题。虽然海德格尔最终没有解决这个“艺术之谜”,如他在这篇著作的“后记”中所说:“这里绝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谜。我们的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谜”[2](P67)。又在“附录”中说:“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是本文中没有给出答案的诸种问题之一,其中仿佛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而其实乃是对追问的指示”[2](P74)。但是他对“艺术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意义,增加了我们探索对艺术本质问题正确理解的新方法、新视角和新途径。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开篇就说:“本源一词在此指的是一个事物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某个东西如其所是地是什么,我们称之为它的本质。某个东西的本源就是它的本质之源。”并又提出,“艺术家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彼此不可或缺。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全部包含了另一方。无论就它们本身还是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艺术家与作品向来都是通过一个第三者而存在的;这个第三者乃是第一位的,它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的名称。这个第三者就是艺术”[2](P1)。按照常理来说,艺术作品来自于艺术家的创造,艺术家就是艺术作品的本源;那么艺术家的本源又是什么呢?是艺术作品。因为艺术家创造了艺术作品才使他们成其为艺术家,因此艺术作品又是艺术家的本源。正如精神分析美学家荣格所说,“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海德格尔认为,既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那就必须为双方寻找一个“第三者”,作为两者共同的本源,这个“第三者”就是艺术。在此他明确地提出了:艺术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这是他最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也是他对何谓艺术作品本源问题的回答。弄清了艺术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也就成了海德格尔最为关切的问题了。因此,“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就成了他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着力探讨的核心问题。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海德格尔反对传统美学中用循环论证的方法讨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关系,但是他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却又不得不求助于循环论证:艺术作品是什么必须从艺术的本质中得知,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又应从艺术作品去推断。

这样,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本质的探讨就首先从人人熟悉的艺术作品开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考察,他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物”的方式或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竹帛、书刊、录像带、光盘而存在;艺术作品(指音乐)可以作为磁带、唱片而存在;雕塑作品可以作为木雕、石雕而存在。凡高的绘画可以从一个展厅带到另一个展厅,贝多芬的交响曲存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犹如土豆藏在地窖里。艺术品的运输如同从矿区里运出煤炭,从森林里运出木材。可见艺术品无不具有“物”的特性。海德格尔承认艺术作品具有物的特性和物的要素,但是他也指出艺术作品中还有超出和高于物性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本质,不过它依旧离不开物的因素,艺术品首先是作为“物”,然后才具有超出或高于物性的东西。因此,要想揭示艺术作品的本质首先还得弄清物性是什么,就是说要弄清什么是物。

究竟何谓物呢?海德格尔认为那些显明自身的东西都是物,如路上的石头、田野上的泥块、罐中的牛奶、井里的水等,也包括那些不显明自身的东西,如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等。“总的说来,物这个词语在这里是指任何全然不是虚无的东西。根据这个意义,艺术作品也是一种物,只要它是某种存在者的话。”[2](P5)但是海德格尔又指出,我们不能把农民、伙夫、教师称为物,人不是物,甚至不能把森林旷野里的鹿、草丛中的甲虫、草叶称为物,因为它们有比物更多的特性。海德格尔所理解的物应是纯然之物,它只有物的特性而没有其他特性,只能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作为艺术作品承担者的物首先就应当是这种物。海德格尔还分析了西方思想史上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对物的三种思考和解释:(1)物是把诸属性聚集起来的东西,物之物性是具有诸属性的实体。即是说,物是其特性的承担者。(2)物是感性的感官中通过感觉能感知的东西,是感官上被给予的多样性之统一体。(3)物是具有形式的质料,通过这样的“质料—形式”的结构,使物得以保持在它的自持性或本己的坚固性中。经过这样的分析他认为,这三种解释都没有能够揭示出物的本质,传统哲学对物的思考是失败的,它所思考和解释的都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本身。但是海德格尔又认为上述第三种解释却很有启发性。“物是具有形式的质料”是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上,是把人造的器具当成物。器具是人造的,它是物但又高于物,与艺术作品较为接近,处于自然物与艺术品之间,因此研究器具的本性对解决和理解物的本性与艺术品意义上的作品的作品性是十分有益的。为此海德格尔选择了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名画《农鞋》,并对画面中农妇的农鞋这一器具的本性作了细致的分析。

农妇的农鞋作为一种器具首先在于它具有有用性,“器具的存在就在于它的有用性。”[2](P18)海德格尔认为,田地里的农妇穿上这双农鞋,她在劳作的时候,越少想到它,或者完全不去看它,甚至感觉不到它,它作为农鞋才越是真实的。但是,这种“有用性”的基础却在可靠性,即器具的真实存在。没有可靠性,就没有有用性。“借助于这种可靠性,农妇通过这个器具而被置入于大地的无声召唤之中;借助于器具的可靠性,农妇才对自己的世界有了把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农妇只是看到它的有用性,夜阑人静时,农妇在疲惫中脱掉它,清晨时又穿上它下田劳作。节假日的时候,农妇更是把它置于一旁,从不注意和思量它的可靠性,看不到器具的真实存在。但是凡高的画则不同,我们说不清画面上的那双农鞋被置于何处,它们只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空间,农鞋上甚至没有粘着田地里或田地小径上的土块。总之,看不到它的有用性,但是它却揭示了农鞋这一器具的真实存在。对此,海德格尔作了生动细致的描述:“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得以自持。”[2](P19)

海德格尔通过对名画《农鞋》的分析认为,艺术作品使存在者(即世界万物)“作为存在者而存在”,只有在艺术作品中,农鞋才“作为农鞋而存在”。在现实世界中,农妇的农鞋湮没在纷繁复杂的诸多存在者之中,在艺术世界中,它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在现实世界中,农妇的农鞋世俗化了,成为一种现代的东西,全然不顾它的历史、它与主人的关系及它所经历的风霜雨雪和磨难。只有在艺术世界中,农鞋与主人的亲密联系才得以显现,农鞋才能作为农妇的鞋而存在。透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农妇的真实世界,农妇那充满劳作、艰辛、焦虑和喜悦的生活与命运。海德格尔认为,“通过这个作品,……器具的器具性才第一次真正露出了真相。”农鞋“这一存在者从它无蔽的存在中凸现出来”[3](P37),古希腊人把存在者的显露称为aletheia,即“真理”,艺术作品中发生了一特别存在者的显露,那么,艺术中的真理便产生和发生了。至此,海德格尔给艺术的本质下了一个定义:“艺术的本质或许就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2](P21)换言之,艺术的本质就是揭示存在者的真理,使存在者本身得以显现。

那么怎样理解这个定义呢?这就要首先弄清楚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的含义。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真理”是“认识与对象的符合”,真理的本质被看作“是”与“所是”的一致。海德格尔反对这种“真理符合论”,认为凡高的绘画绝不是描绘了一双现实存在的农鞋,而且成功地做到如此,才成为一件艺术品的。他认为“真理”应当像早期希腊哲学家所说,“真理”是“存在者的无蔽状态”,即真理是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美学中,“真理”、“存在”、“存在者本身”、“无蔽”、“澄明”是同一含义的。)所谓“设入”(或“置入”)也不是“放进去”,真理不是艺术家放进作品中去的,而是存在自动显现自己。海德格尔所说的“无蔽状态”是相对于“遮蔽状态”而言的。通常情况下,这个世界上,物只是现成存在者。存在者尚未显现之前,它不是不存在而是处于“遮蔽状态”,为常识所蔽,因而不能如其本然地显现自身。“无蔽状态”指的是存在者的自身显现。艺术的作用就是“去蔽”,就是让存在者“作为存在者而存在”。海德格尔认为,如果没有凡高的绘画《农鞋》,就无法建立起一个农妇的世界,农鞋就无法走出“遮蔽状态”,艺术能够起到“揭蔽”作用。因此,艺术的本质就在于把原先处于遮蔽状态的存在者(农鞋)带入无蔽状态(农妇的世界)。使存在者的真理得以显现。

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真理(存在的意义)的过程,去蔽和遮蔽始终贯穿着这个过程。这是一种“原始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和斗争。大地是一切敞开者向其敞开之地并且作为这样敞开者回归之地,在敞开者中大地作为庇护者而现身,而世界是存在者的自我显露的敞开。艺术品成为艺术品即是建立了一个世界。神殿作品屹立于此,它就敞开了一个世界;凡高的《农鞋》敞开了一个农妇的世界。世界要去蔽,大地要遮蔽,它是一个永无止息的斗争过程。

总之,海德格尔基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通过对艺术作品作为“物”的分析,层层深入讨论,终于得出了“艺术的本质就是存在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他回答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们循着海德格尔的思路,对他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论述进行解读和探讨,对理解其《艺术作品的本源》的美学思想以及他的其他哲学、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德格尔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就是揭示存在者的真理,使存在者本身得以显现”这个“真理”,因此就认识到艺术的重要作用。他十分重视艺术,充分肯定了艺术对人生、历史、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只有艺术能维护人类生存的根基,只有艺术昭示存在的真理。他还指出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对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人被商品和工具奴役,人失去了完满的人性,变成了非人,人类的未来充满着忧虑。海德格尔的这些思想是应该值得重视和肯定的。但是他的哲学、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如艺术先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观点等,因此他就不可能真正解决艺术的本质问题,无疑这是他的哲学、美学思想的缺陷。对于他的思想,我们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其合理的部分可以为我们所用,其非合理的部分我们必须坚决地批判和抛弃。

[1]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2]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On Heidegger’s Ideas about the Nature of Art

TANG Xiao-m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3,China)

Heidegger, a philosopher and aesthete of existentialism, explored the origins of artistic works in his representative aesthetic work named‘The Origins of Artistic Works’from his existential perspective.Being against the viewpoint of mutual origin of artist and artistic works,he found the art which was the third side as the origins of artist and artistic works,and layer upon layer explored‘the enigma of art’of artistic history,the essence of art,and at last come to the conclusion‘the essence of art being self-planting of truth into artistic works’.

Heidegger;truth;the essence of art;artistic works;self-planting into

J0-02

A

1000-2529(2011)06-0030-03

2011-08-18

唐晓明(1973-),男,湖南永州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

(责任编校:文 心)

猜你喜欢
农妇本源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农妇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