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分析及对策

2011-04-13 14:50
山东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噻唑头孢菌素青霉

李 欣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率亦逐渐升高。现对我院 2006~2008年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对策,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资料来源及分析:资料来源于 2006年 1月 ~2008年 12月我院 316份ADRs报表,共涉及43种抗菌药物,138例患者(男72例,女66例,年龄 8个月~87岁)。ADRs均符合国家监测中心标准。ADRs发生特点:①年龄构成比:<16岁、17~29岁、30~45岁、46~60岁及 >60岁者分别占27.5%、15.2%、15.1%、10.8%及 28.2%。儿童和老年人ADRs发生率较高。②给药途径:静脉注射给药、口服给药及外用给药分别占75.61%、24.23%、0.16%。静脉途径给药ADRs发生率较高。③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及硝咪唑类发生率分别占27.5%、38.4%、14.5%、10.1%、5.8%、3.6%。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ADRs发生率较高。④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疹、荨麻疹、面部潮红、皮肤肿胀、瘙痒)、胃肠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血管系统损害(脸部潮红、苍白,发绀胸闷,手足麻木)、呼吸系统损害(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喉头水肿)、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头痛头晕、烦躁、嗜睡、乏力)、泌尿系统损害(尿痛、尿频)、静脉炎分别占62.3%、10.9%、3.6%、7.2%、6.5%、5.8%、1.4%。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

讨论:分析本研究资料,ADRs特点:①儿童和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原因是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发育不健全,对药物敏感性高、代谢慢、排泄差,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内环境稳定机制减退,对药物敏感性高,同时老年人多伴有肾功能不全或低下 ,影响药物肾脏排泄,使药物血浆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半衰期延长,正常剂量下亦容易发生ADRs。老年人和儿童特有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达到既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减少ADRs的发生,争取做到最小剂量达到最好治疗效果。②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高。因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强,另外 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药物本身降解等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③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发生率高。因为青霉素类药物分子中的 β-内酰胺环不稳定,在体内代谢可形成青霉噻唑蛋白、青霉噻唑多肽或青霉噻唑聚合物,青霉噻唑基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中是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在血液中与组织蛋白结合而成为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等,该抗体可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由抗原活化的肥大细胞迅速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而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④ADRs表现涉及多个系统。

综合以上不良反应特点,临床应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①掌握老年人和儿童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用药要个体化。②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若能口服给药尽量避免通过静脉途径给药,同时应避免操作不当如配伍不当、药物浓度过高、滴速过快等因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 70%~80%为病毒感染,无特殊情况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③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半合成广谱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价格低廉等特点,但二者存在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做好急救准备。④喹诺酮类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抗菌药,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强,且组织中药物浓度高,静脉应用时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用药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方法,尽量避免注射给药。

猜你喜欢
噻唑头孢菌素青霉
基于苯并噻唑用作分析物检测的小分子荧光探针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反应液中的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在非HIV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
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与鉴定
拮抗扩展青霉菌株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