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1-04-13 11:18:26许洪良
化学教与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二氧化碳化学

许洪良

(常州市武进横林初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101)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学习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育的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本人通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怎样使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我们学过的知识点,遇到过的各种各类事物脑子里能不断出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问号。让学生学会“生疑”,从而学会质疑。

1.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认识去思考问题,探求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在学习燃烧条件后向学生提问:物质在水中会不会燃烧?学生很快就会回答:不会燃烧,水火不容呀!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实验:向放有白磷的热水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了。通过引导学生会由现象想到一些问题:①物质须具备哪些条件才会燃烧?②燃烧条件都具备时,水还会阻止燃烧吗?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物质只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燃烧就能进行,与有无水无关。这样学生便会很好得掌握物质燃烧条件,课堂效率也很高。

2.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设计或引导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知识时,联系上学期学过的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色的知识,提出“什么样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这样不仅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了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由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因此结合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将使学生产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引发其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例如在金属活动性的教学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用铜、金、银等金属制作钱币,而不用锌、镁等金属制作。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实验与教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注意的策略

1.要问在有疑之处

“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它会打破学生心理上的平衡,引起学生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的及时变更,并重新组成认知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保证认知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问题一旦解决,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这一实验,实验前让学生猜测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猜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再演示,开始学生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时,浑浊的石灰水又慢慢变澄清,这时学生们都会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探究欲急剧高涨。又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此时设疑便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兴趣需要、适应求知欲望的过程。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猛制取氧气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然后对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进行改良探究,此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如:①不用铁架台可怎样改?②如果酸用完了,那么反应不能继续进行,为了充分利用石灰石,在实验不停止的情况下怎样添加酸呢?(加一个什么仪器就可以达到目的呢?)③加入长颈漏斗后,其下端伸向什么地方较好呢?为什么?④实际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连续使用二氧化碳,我们能否使装置中的反应既能随时发生,又能随时停止呢?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自主解决来改良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然后提供许多不同的仪器,要求学生根据同样的原理,分组设计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看哪组设计并组装得最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

3.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发,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的不敬。死板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学生的问题意识被遏止,创新思维无法激活。相反,如果我们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问,鼓励他们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萌发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这样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科学的认知规律,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好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 郑学裕.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J].化学教学,1995,(11)

[2] 王存宽,于淑儿.提问的技巧与策略[J].化学教育,2002,(5)

[3] 姚本先.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1-02-2

[4] 朱摹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陆伟生.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4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二氧化碳化学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哈哈画报(2022年8期)2022-11-23 06:21:32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4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7:22
奇妙的化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8:53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