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充满活力——《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一例

2011-12-28 04:43:52王更飞
化学教与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锌片铜片原电池

王更飞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江苏金坛 213200)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展示其独立、独特和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什么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的轻松愉快而有效,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不久前在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举行了八所高中主题教研活动,化学组的课题是《原电池的原理》,采用同题异构、借班上课的形式。 笔者就以这一案例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来谈一些看法。

【教学过程】

1.引入:展示瓜果电池,学生接通电源使音乐贺卡工作。

设计意图:感悟原电池现象的普遍存在,明确原电池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创设情景,温故知新。 (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将锌片和铜片相连插在食盐水中, 能否产生电流?用所给出的实验用品验证。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备、分组实验。 (四大组中预设三组缺少实验用品:电极、食盐水、导线中的某一种。 )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当同学们发现自己现有的实验用品构成不了电池的时候,就会去想“要形成电流,还缺少什么条件”? 这时教师再帮助学生概括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就水到渠成: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其次必须给予适当的装置,使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电极上发生;此外还有其他附属设备,形成闭合回路。 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缺少实验用品这是老师事先的预设,课堂上还生成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没看清试剂标签,拿其他电解质溶液当食盐水;没导线的有一组同学让两电极靠在一起也完成了实验;用小灯泡检验有无电流产生的同学发现灯泡不亮,有点失望的跟老师交流,老师让他换成灵敏检流计或者音乐贺卡试试,并设问为什么? 学生个个顿悟了。 所以,最佳的教学不是老师说个不停,而是让孩子们展开探索的翅膀,让他们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惊喜与领悟,这正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3.活动与探究二

教师演示实验: 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30 mL 1.0mol·L-1CuSO4溶液和30mL 1.0 mol·L-1ZnSO4溶液,将连接导线和电流计的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ZnSO4和CuSO4溶液中,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取出盐桥,观察实验现象。

师:观察完实验,你有什么疑问大胆提出来! (开始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发言,老师饱含深情的对学生说,好奇心是一切发明创造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省中的优秀同学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要想实现它,从现在做起,睁大你好奇的慧眼,张开你探索的翅膀,来尝试吧!同学们情绪是被调动起来了,可还是问不出问题来。 )

老师启发:刚才实验中我们看到了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这个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必然有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它只能是Zn+Cu2+=Zn2++Cu 。 现在大家有问题要问吗?

生:锌不与硫酸铜溶液接触为何会发生上述反应?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 这涉及双液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片插在相应的盐溶液中,存在着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或金属沉积的过程,仅仅进行到建立稳定的电势差为止,以后宏观上就不再发生变化,但这两种金属在平衡状态时的电势差是不相等的,在锌盐和铜盐溶液的浓度相等或相差不大时,锌比铜更容易析出离子。 当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由于它们之间的电位差(锌和铜之间还有接触电势), 就会有大量的电子从锌极通过导线流向铜极, 锌片上电荷的减少和铜片上电荷的增多,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因此锌又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同时铜离子在铜片上成为铜而析出来。 锌片发生氧化反应,铜片发生还原反应。

生:怎样通过实验证明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

生:看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

师:思路不错但不够严密,同学们在测定溶液的pH值时看到试纸的颜色就能读出pH 值吗?

生:用一个已知正负极的干电池做对照实验。 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干电池和铜锌原电池,让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一致,则同一根导线所连的两个电极同为正极或同为负极。

师:同学们对盐桥有问题问吗? (无人出声。 老师也纳闷,第一次看到盐桥总该问点问题吧?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有关盐桥的资料向学生作了展示。

反思:课后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必修内容时老师已简单介绍过盐桥, 反思关于盐桥的教学应预设两种情形:大家认识盐桥吗?(1)不知道。你想了解盐桥哪方面的知识呢? ……(2)以前使用过。 那就可以拓展出去,启发学生提出或者解决下列问题:盐桥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怎样移动? (以等速度向两侧电极溶液中扩散)电池中的离子为何不向盐桥中迁移而是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由于盐桥中电解质浓度远远大于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如果电池中的电解质是银盐,盐桥中还能装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吗? (不能,银盐与KCl 溶液起反应)这时可以采用饱和的KNO3或NH4NO3溶液代替KCl 溶液,这些电解质中两种离子的迁移速度相等吗?为什么?(相等,保证溶液的电荷守恒)如果这样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效果会更好。 正如专家的评价意见中说的:王老师如能让学生放得更开,给学生充分的权利,让生成的更多,相信学生的发展会更好。

4.活动与探究三

(1)讨论与判断:将锌片和碳棒用导线相连分别插在果汁、酒精、NaOH 溶液、浓HNO3、食盐水中,能否产生电流?

(2)选择适宜的材料(各种不同的电极和溶液)组合成符合要求的电池Zn+Cu2+=Zn2++Cu,在电脑上用鼠标拖动组装。

(3)请根据离子反应Fe+Cu2+=Fe2++Cu 设计电池。

(4)投影图片(见下图)。

启发学生归纳整理得出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

②由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或者电解质溶液内离子迁移方向判断;

③由电极反应或者两极发生的反应现象判断。

5. 课堂小结反馈检测(略)

6. 拓展视野: 中国电池信息网http:/ /www.batteryinfo.com

【课后评价】执教过后,八校听课老师和专家进行了一场切中肯綮、精彩纷呈、智慧碰撞的评课活动,一致认为这是一节精彩的课。 本课的主要特点如下:

(1)基于对传统教学的积极反思,对新课教学较深入的研究,努力以教法的改变引导学法改变。

(2)教学设计严密,教学过程流畅,注重知识学习的内化与活化,注重知识学习的意义,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体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知识传授“实”、交流气氛“浓”、思维训练“活”、课堂语言“美”,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学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重视知识的主动建构,重视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巧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5)教师风趣幽默,有较强的课堂调控和驾驭能力,师生互动充分,教学效果好,如能让学生放得更开,给学生充分的权利,让生成的更多,相信学生的发展会更好。

猜你喜欢
锌片铜片原电池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江苏水利(2022年2期)2022-03-04 09:15:26
“果蔬电池”求真趣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西瓜电池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消费导刊(2017年19期)2017-12-13 08:30:52
原电池知识点面面观
对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探究
中学化学(2015年9期)2016-04-14 07:30:13
香瓜变电池
发明与创新(2015年3期)2015-04-17 02:14:34
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
化学教与学(2012年6期)2012-03-20 14: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