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迎春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 如皋226500)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从2011年起,在第二十三届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系列活动基础上,尝试增设初三年级学生CESL活动,CESL活动即化学实验(Chemistry Experiment)、环 境(Environment)、 社 会(Social)、 生 活(Life)。 2011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决赛试题,对在初中化学日常教学中,如何提高我省初三年级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及探究技能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2011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决赛试题,全卷共六大题,共100分,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发散思维题、研究性学习题、科技英语题。传统纸笔测试,包括竞赛试题,基本为“从书本来,到书本去”。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真实情景中考查学生,2011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决赛试题作了很好的探究,试题的编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竞赛试题把知识和真实问题情景有机融合,体现了科技竞赛的主旨,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他们遇到的问题绝大数和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生活(Life)有关。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 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如:第一大题4小题,凸显了基础知识的检测,同时更体现试题的教育功能。 再如:第一大题5、9小题考查了学生的营养素、化学合成材料知识;第一大题6小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 第三大题1小题考查了学生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决赛试题强化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 如第三大题第3小题关于光照强度影响黑藻光合作用速度的实验的相关问题。 试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装置图的观察并获取信息、对实验步骤的分析和理解、对实验现象阐述的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合理控制实验条件的探究能力。
“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是化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 2011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决赛试题,编制了大量的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试题,使试卷考查内容生动活泼。 如:第一大题,第1小题考查了国际化学年会标;第2小题考查了“低碳理念”及行为;第5小题考查了上海世博会“PVC膜”的知识;第7小题考查了“可燃冰”的相关知识;第12小题涉及食品添加剂知识;第16小题涉及“燃料电池”知识;第20小题涉及“洗洁精”、“绿茶”、“二次污染”等知识。 第二大题中还涉及了“加碘食品”、“温室效应”、“糖尿病”、“加酶洗衣粉”、“维生素” 等,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 (Environment)、 社会(Social)、生活(Life)。
北京师范大学郁波教授是这样给科学素养定义的:“科学素养有三个层面的解释: 一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三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说科学素养即人类运用科学基本知识理解自然世界,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的思考及对科学的自觉意识的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011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决赛试题的编制, 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行为、科学实践能力。 如第五大题:现代社会需要人们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同学们更应该主动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自来水和蒸馏水进行了以下研究:
1.分别向盛有少量自来水和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数滴酚酞,加热至沸。发现自来水变成粉红色。而蒸馏水仍为无色。 对此现象的如下解释中, 肯定错误的是______。
A.酚酞试剂变质了
B.自来水是碱性的
C.加热时,自来水中的钙离子发生了如下反应:Ca2+
D.加热后,自来水的碱性增强了
2.若用pH试纸测试加热后的自来水和蒸馏水,试纸的颜色应依次为_______和______。
3. 为了解释滴加数滴酚酞的自来水加热变红的原因,同学们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了自来水和蒸馏水的电导率, 发现自来水的电导率远大于蒸馏水, 这说明:____________。
于是推测可能是自来水中的某些离子加热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碱性增强。 经查阅高中和大学教材,发现了如下一些可以发生的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你对滴加数滴酚酞的自来水加热变红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无论是竞赛还是中考,基础知识一定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和整合,创造性得使用好教材,重建核心知识系统,突显知识间的内在规律。 整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重新调整和重新组合,整合时要注意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和合理性,整合同时更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提升,能帮助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深化理解。 如:初中教材中所讲氧化还原反应是“得氧失氧”的反应,只是一种现象的不完全正确的表观认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常见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帮助学生认识化合价的升降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通过教师的这种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知识,学会“扬弃”,同时要养成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再如:酸碱盐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用离子观引导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了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学习离子反应、原电池知识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要不忘追本溯源,要针对教材上的每个实验做到融会贯通,对实验中所涉及的一般思路、实验原理、基本仪器、基本技能注重理解深化,并以此为载体,积极寻找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并通过合作探究,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体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的科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 如在教材的“活动与探究”基础上精心设计增设一些后续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有“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可在学生持续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继续探究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想知道厨房里的菜刀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呢? ”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提交探究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挖掘,能有效训练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把握。 如:通过对食品包装袋的说明、药品使用注意事项等的研读,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中,教师要放眼社会、生活,关注环境问题,充分利用生产、生活及科技前沿中的鲜活事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如:通过对食品加工的不法行为的化学原理的认识、化学最新发明创造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树立保护环境、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