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邦 宗 汉
(1江苏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泰州 225300;2江苏兴化楚水实验学校 江苏 兴化 225700)
2011年4月27日,泰州市直学校高三化学研讨会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泰州市高中化学学科基地牵头,邀请了学科基地成员参加。会上泰州市教学能手姜堰中学杨晓丽老师和江苏省泰州中学蒋梅老师分别开设了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平衡常数》,本次活动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法,旨在研讨在高三最后阶段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本文就两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习题的选择及学情的关注作一些阐述,以期与同行们作一些研讨。
由于是二轮专题复习,两位老师都能从新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出发,紧扣考试说明,关注考纲,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行为动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杨老师还就近两年来的考试说明对平衡常数的表述作了对比,不仅疏理出相同的部分,而且就不同点作了重点研究,如“能运用溶度积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是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考点,杨老师预测这一新增点将是今年高考命题专家的命制“热点”,这样细致的分析,有理有据,入木三分,这样全面的研究,师生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复习的方向性。
为了便于研讨,两位老师是同课异构,教学过程个性十足,正是源于两位教师进行各自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加之两位老师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最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于是两道风味迥异的“大餐”就呈现在学生、与会专家和老师的面前。
蒋老师稳打稳扎,是一道常态、务实的“中餐”,她先从四大平衡体系出发,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得出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然后再分别辅以对应的高考题进行强化,一一落实,分步实施,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细、实、真,没有过多的表演成分,学生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有效。
杨老师步步为营,是一道创新、有味的“西餐”,她先从几种平衡常数讨论出发,让学生进行预测平衡常数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这样一个话题的抛出,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欲望,有的同学依照平时模拟卷,甚至总结出今年高考可能出题的题号和形式,杨老师都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了较为准确的分析和恰当的评价,并把出自己的猜想与学生一起分享。不仅如此,杨老师还以三个讨论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边做边悟”,将课堂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合作和体验中学习和反思,使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
随后,在研讨过程中,有老师提出,蒋老师的设计贴近学生,注重基础,倾向于一轮复习,杨老师的设计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细节为关键,更偏向于二轮复习,泰州中学副校长、泰州市高中化学学科基地负责人夏淑萍提出,可从真实情境出发,如可从汽车尾气中的原理为切入点,以可逆反应为载体,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了近两年来高考试题从生产和生活中来的命制特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出化学的真实性。
由于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的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两位老师在讲授过程中都选择了高考题作为例题进行讲解,这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高考题是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形式,研究它,开发出其价值,发现其中的命题方向和规律,更能彰显出教师的功力。
蒋老师列举了06~09年全国各地有关平衡常数的高考题,并作了一些分类,在复习完对应的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完成对应的题目,而后让一些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其他学生作补充,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和提醒及必要的归纳。
杨老师列举了09~10年全国各地有关平衡常数的高考题,相比之下,题目新颖度高,而且将最近完成的模拟(泰州、盐城、徐州二模拟卷)卷上的题目作了一些筛选,并就学生的易错点作了分析,辨析了概念的主旨,指出了错误的原因,提炼了解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边做边悟”中有所得。
之后,在研讨过程中,有老师指出蒋老师的选题不能停留在一点多题上,要在“精”字上再作点儿文章,让所选试题建构成一定的逻辑性,让多题形成“一法”,同样杨老师所选试题也要有典型性,没有必要让09~10年的试题全部“登场”,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将“有用的”、符合说明的、切合学生实际的“点”开发出来,不要一味地求全,最好可将所选试题在一张讲义上呈现,不要总是不停地“切换”,学生来不及,听得不明白,情绪受影响,效果上打折扣。总之,选题要“精”,要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逻辑性,更体现出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人,教师是主导,是引路人。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课堂效率,关注学生的学情,是前提,也是基础。由于是借班上课,两位老师对所教学生了解甚少,上课时名字都叫不出,所提问题只能定位何种层次的学生上,但无法准确定位到哪一位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针对性。如蒋老师在讲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时,有同学算错,但不知是哪些学生或哪位同学,如果老师对所教学生熟悉,课堂上就能与这些同学进行现场交流或是将这些同学的计算过程投影一下,让所有同学进行观察,找出错误原因,帮助解决问题,课堂效果会更好,针对性会更强。
之后,在交流过程中,两位上课老师都坦言,如果是自己所教学生,学生的参与度会更广一些,课堂气氛会好一些,所问问题的针对性会更强一些。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对学情了解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有些专家也提醒在二轮专题复习时我们既要抬头看路,也要目中有“人”。这里的人指的就是学生,对学生学情的缺乏了解经常是我们教学的盲区,因此在后期复习阶段我们既要学习蒋老师建构知识体系的做法,又要借鉴杨老师找准学生薄弱环节的思路,让学生从随意到有意,从无序到有序,规范其语言,强化其表述。当然,也有些部分专家提出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正确认识难题,并不只是思维容量大的是难题,易错题也是“难”题,要认识到易错题也是学生的增长点、增分点,只有在易错题上下功夫,动脑筋,扎实推进,学生的基础才会夯实,能力提升的速率才会加快。
总之,在高三复习最后阶段,我们只有定准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精选教学习题和关注学生学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才能体现,课堂复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