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治疗出血热并急性肾衰56例临床分析

2011-04-13 09:42:06李晓红尹慧明
山东医药 2011年33期
关键词:肾衰竭尿量肌酐

李晓红,尹慧明

(沂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300)

2006~2010年,我院对56例重症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6例患者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25~60岁、平均43.5岁,发病至入院3~7 d。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gM抗体均阳性,血小板均减少(11×109~75×109/L),尿蛋白(++~+++)。56例患者中,消化道出血11例,心肝肾肺多脏器损害13例,高血容量12例,肺部感染10例,高钾血症10例;其中5例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存在类白血病反应,同时有心、肝、脑多脏器损害。

方法:入院后积极给予纠正休克、止血、输血小板、补充白蛋白、保肝、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血压稳定后开始血液透析治疗。56例患者中,18例采用直接穿刺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及四肢浅表静脉建立血液透析通路,38例给予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入双腔静脉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均采用常规透析方法,每次透析4 h。早期血小板极低时给予无肝素透析,每间隔0.5~1 h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冲洗透析器;伴有心衰及肺水肿者给予序贯透析,直接穿刺者术后注射鱼精蛋白30~50 mg以防止出血。同时,监测血小板、肾功能、血生化等指标。待血小板升至60×109/L以上、尿量增加后,给予低分子肝素2000~4000 U抗凝,隔日透析1次。待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24 h尿量达1000 ml左右,每周透析2次;给予普通肝素抗凝,首剂0.4~0.6 mg/kg,然后追加4~5 mg/h,透析结束前0.5 h停用肝素。当患者达多尿期后,继续透析每周1~2次。脱离透析指征:血肌酐稳定在200 μmol/L,尿量 2000 ml/d,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结果:56例患者中,16例透析2~4次后尿量增多,血肌酐降至200 μmol/L以下而脱离透析;31例透析5次后尿量增多,7次达多尿期,8~10次后脱离透析。以上47例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出院。另8例因少尿期长达7 d,经过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后尿量恢复正常,但肾功能未恢复正常,血肌酐180 μmol/L左右,遗留慢性肾损害;其中1例因脑干出血、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心肺复苏后病情仍危重,其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讨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肾脏损害主要为少尿、急性肾衰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由于肾内肾素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受损;②DIC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等导致肾小球中微血栓形成;③由于缺血、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致使肾小管被压及受阻而导致少尿。透析疗法通过透析液与血液之间选择性离子交换,纠正急性肾衰竭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能及时有效清除肌酐、尿素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缩短急性肾衰竭的病程,为肾脏修复和再生争取时间。本文结果显示,早期透析是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治愈率的关键;同时,加强抗休克、利尿、止血、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白蛋白、补充足够热量(每日给葡萄糖200 g)等综合治疗亦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肾衰竭尿量肌酐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影响患者记录尿量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判断肾功能的可靠旨标血肌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